APP下载

黎以冲突及其影响分析

2016-03-16李晓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李晓侠

(长安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黎以冲突及其影响分析

李晓侠

(长安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摘 要:历史上,黎巴嫩与以色列关系一直紧张,尤以2006年7月12日爆发的黎以冲突为甚。起因是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越境袭击在萨巴农场的以军阵地,打死7名以军士兵,并绑架2人。黎以冲突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一场简单的扣押人质和解救人质的报复与反报复行动,其背后掩盖的是各方政治利益的角逐。冲突对当今中东局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使真主党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伊斯兰抵抗运动的发展亦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黎以冲突;黎巴嫩真主党;中东局势;伊斯兰抵抗运动

一、黎以冲突的缘起和概况

历史上,黎巴嫩与以色列关系一直紧张,黎以冲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冲突双方有着各自利益的考虑[1]385。真主党对以色列的固有仇恨,以及黎南部民众的反以情绪,加之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武装的报复行动,是引发双方的冲突的历史原因。黎以冲突是一个历史问题,黎以之间长期以来就存在着领土之争[2]77。“黎以问题的核心是以色列占领南黎巴嫩,只要以军撤出南黎安全区,执行第425号决议,问题就迎刃而解。”[3]125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分析人士认为黎以之间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然而时隔六年,双方战火再起。2006年7月12日上午,黎以冲突爆发。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和以色列军队于贝鲁特时间8月14日8时开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实现全面停火,从而结束了双方历时一月之久的激烈冲突[4]12。

二、国际社会和黎以双方对黎以冲突的态度及其措施

黎以冲突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一场简单的扣押人质和解救人质的报复与反报复行动,其背后掩盖的是各方政治利益的角逐。

1.黎以双方在停火决议、真主党是否解除武装、黎以边境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以色列对此提出了三个条件:释放被绑架的人质;解除真主党的武装;在黎南部部署黎政府军。黎巴嫩一官员说,在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时,黎巴嫩政府将开始在该地区部署1.5万人的军队。“这一部署意味着黎巴嫩政府对所有领土都拥有了主权”,部署行动符合呼吁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消除敌意的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5]185。他表示只靠联合国停火决议的要求而组建的黎巴嫩政府军和国联部队无法保卫黎巴嫩。他还对联合国决议中要求真主党解除武装并从黎南部以色列边境向北部撤出30公里至到利塔尼河的要求,表示了委婉的拒绝。他在谈到要求解除真主党武装的问题时说:“这是不道德、不正确的。从心理和道义层面讲,现在的时机不适合。”[5]189

真主党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在心理和军事上早有准备。真主党此次对以色列的打击,是近几年规模最大的一次。真主党此次越境绑架以军士兵,是在道义上支持哈马斯,转移西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关注,也是为今后争取黎政府实权做政治铺垫。另一方面,是想利用中东地区民间的反美仇以情绪,掀起新一轮的伊斯兰“圣战”高潮,将矛头直指亲美政权或世俗政权,重新描绘中东地图[6]。同时,黎巴嫩普通民众支持和欢迎真主党武装,认为它是抵抗以色列入侵的有力保证。黎巴嫩政府在此次冲突中暴露出它的脆弱性,它一方面谴责以色列的“战争行径”,声称如果冲突扩大,政府军参战,另一方面又表明黎政府与真主党无任何关联。这使得目前这场冲突成为以色列国家对一个黎巴嫩政党的战争。

以色列加强对黎巴嫩的军事打击力度,旨在达到以下目标:尽可能地消灭真主党武装力量,特别是能够实现对真主党领袖的“定点”清除;鉴于以军无法消灭真主党主力,以军加大对黎巴嫩基础设施和政府军的打击规模,以迫使黎政府同意在黎以边境部署政府军并约束真主党的活动;希望真主党的活动对美国的中东战略有帮助。由此可见,在以色列肆无忌惮的报复和强硬政策的背后,是其顽固坚守的一个国家信条——生存安全第一。以色列政府的任何决定,都是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全利益为基本判断标准,而不管它是否符合国际法,是否符合联合国决议。所以,在任何袭击行动后,它必将发动大规模的报复行动。黎以双方对未来两国关系的设想差别很大,反映了双方在冲突中各自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以色列希望防范今后来自黎巴嫩的袭击,而黎巴嫩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战后重建以及同各宗教团体维持和平上。

2.叙利亚与真主党有着特殊关系,伊朗对真主党的支援只有经叙利亚之手,才能到达真主党手中。同时,它也从叙利亚获得巨大的政治和物质支持。真主党的存在与发展,又取决于叙利亚的态度,因为叙利亚与黎巴嫩接壤,是黎巴嫩真主党抗击以军的大后方,其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机均需要听命于叙利亚[7]18。因此叙利亚在这场冲突中的态度至关重要。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伊尔·瓦迪对此次冲突的看法如下:叙利亚认为黎真主党是黎巴嫩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一个抵抗组织。2000年就是他们把以色列赶出黎巴嫩,而现在黎巴嫩仍有部分土地被以占领,叙利亚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的正义斗争。现在的冲突不是因为阿拉伯方面抓住了以色列士兵,而是以色列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和巴勒斯坦土地。以色列一直在侵犯阿拉伯人的权利,否认巴勒斯坦建国的权利,拒绝阿拉伯国家的和平计划,拒绝履行联合国的和平决议,这是冲突的根本原因。真主党是黎巴嫩的政治组织,拥有军事力量以抵抗以色列,他们的行动主要是从黎巴嫩本身利益出发。叙利亚与真主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真主党反以的政策与我们是一致的,但这些相同的因素并不意味着真主党受叙利亚或伊朗的影响[8]33。这表明叙利亚对真主党抵抗以色列的行动是支持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说,真主党打败以色列之后,美国的新中东计划已经破产。

叙利亚驻美大使穆斯塔法就此次冲突发表了如下看法:关于维和部队的建议,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以色列方案,都没有包括叙利亚。我们认为国际维和部队还是能够发挥一定作用的,但这支队伍究竟由那些国家组成值得深思。要真主党完全放下武器不切实际。真主党在黎巴嫩的政治、军事、文化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是抵抗以色列占领政策的重要力量,没有了军事能力,以色列将肆无忌惮[9]。8月15日,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记协第四次大会开幕发表讲话,谈到黎以冲突时,从冲突一开始,以色列就遭到了失败。阿萨德总统还说:“民族情绪现在很好,正处在冲动的顶峰,摆脱了包藏祸心的有关方面企图在阿拉伯公民间推销的一切破坏性思想。”至于1071号决议,这是一项由于军事损失政治上摆脱以色列的决议。美国已将安理会变成了一个破坏安全的委员会。他强调叙利亚珍视阿拉伯主义、捍卫阿拉伯主义,因为它是光辉未来的唯一基础。

3.多数阿拉伯国家政府在这次冲突中都对以色列持谨慎态度。引用《以色列外交报》消息人士的话说:“温和的阿拉伯政府表示出对以色列行为的支持,这种支持是非正式的,它意味着,阿拉伯国家很希望借以色列之手摆脱真主党。”[10]这场冲突使伊朗把自己的影响投射到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地带,这使阿拉伯国家大为不快。沙特、埃及、约旦都站在美以一边谴责真主党挑起事端[11]14。此外,阿盟也发表声明,公开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人民所犯下的罪行。

4.美国对此次冲突的看法值得关注,在冲突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布什政府不仅“按兵不动”,而且支持以色列对黎的军事行动。布什政府的态度表明,美国传统的中东冲突的“中立调停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这次美国支持以色列对真主党大力攻击的做法令人寻味。布什认为此次冲突可以让世人认识到以色列的“反恐作用”了,而不仅仅认为美国在控制中东[12]19。美国对黎巴嫩局势的关注,寄希望于双方立即停火。美国总统布什7月30日在白宫对媒体说:“对黎巴嫩的无辜平民表示哀悼,美国决心与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国一起来通过一项促进中东实现持久和平的决议。”[11]14此次冲突中,美国亦有着战略性的考虑,即美国国务卿赖斯所说的“新中东”。在“新中东”计划内,应该没有任何抵抗运动,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抵抗力量必须被消灭。依据美国的设想,就是要借以色列之手实现其“打压真主党、削弱叙利亚、孤立伊朗”的目标,进而清除其“大中东民主计划”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5.联合国在黎以冲突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对黎以停火、黎以边境的暂时稳定做出了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冲突发生后,对真主党的绑架行为予以谴责,并声称此举使得黎巴嫩整个国家沦为人质,同时告诫以色列不得过度使用武力,黎巴嫩政府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8月14日,联合国通过关于黎以冲突的停火协议(1701号决议),交战一月之久的真主党和以色列均表示愿意接受这一决议。多年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维持和平部队在维持和平与保证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由于联合国安理会425号决议规定其任务的性质是一支维持和平的部队,并未授予其使用军事手段的权利[1]380。此次冲突中这支部队无能为力,而且在驻期内多次受到以色列军队的袭击,还伤及联合国驻黎维和人员。由此可见,联合国在处理中东冲突中的作用有限,只是声明和谴责。

三、影响

长达一月之久的黎以冲突,会对今后的中东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提出了挑战,黎、以政局正发生变化;阿拉伯国家对待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立场亦发生了分歧,预示着一个“新中东”的诞生。

这场冲突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9·11”事件后,美国以消灭所谓的恐怖主义根源为目的,用软硬兼施手段在中东全面建立所谓的“民主”国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已在伊拉克建立了民主政权,在阿拉伯世界起到了示范作用。而此次冲突,却无助于美国这一目标的实现,反而产生了负面作用,激起了中东民众的反美情绪。事实上,真主党赢得了战争,争取了民心,得到了中打乱了美国的“新中东”计划。

黎巴嫩政府在此次冲突中软弱无力,亦会对黎巴嫩政局产生影响。真主党在此次冲突中取得了政治、军事、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胜利。政治上,真主党被认为是能够保卫黎巴嫩国家主权的唯一力量;军事上,打败了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社会上,真主党在黎巴嫩民众中间的影响更深;宗教上,打破了黎巴嫩的宗派主义,以及黎巴嫩逊尼派、德鲁兹派、什叶派和基督教派之间的对立和分化。真主党武装受到创伤,但还没有伤筋动骨,其大约8000人的武装和大量武器都基本保存。真主党仍会对黎巴嫩政局产生影响,会在黎政府中扩大其政治影响。另一方面,真主党退出利塔尼河以南地区,压缩了其活动空间。黎政府军进驻黎南部地区,加强了基督派统治政府军的势力和影响。

黎以冲突对以色列政局有着深刻影响。历史上,真主党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曾经引发了以色列政坛的更迭。1996年3月,真主党袭击以色列北部地区,以色列对真主党发动了代号为“愤怒的葡萄”的大规模报复行动,炸死了近200名黎巴嫩平民,使得佩雷斯总理失去了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支持,结果以极微弱票数败给了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2]77。而此次黎以冲突中,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轰炸,造成黎平民死伤达1000多人;以军伤亡也很惨重,以平民也有伤亡;以色列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以色列总理被迫接受调查。据以色列《新消息报》的民意调查显示,以总理奥尔默特的支持率正在下降,58%的人认为政府在这场战争中一无所获,或仅仅实现了小部分目标[13]74。

黎巴嫩战争改变了中东力量平衡,今后中东将出现新的政治面貌。俄罗斯东方学者艾哈迈多夫说,“如今最令人难以评价的是真主党,怎么能把一个得到黎巴嫩多数百姓和政府的支持的组织称作‘恐怖组织’呢?真主党证明了自己在军事、政治方面所具有的生命力。”真主党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将会引发新一轮的暴力恐怖活动。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许多伊斯兰政治运动都在争取达到这样的目标——得到政府当局的认可,可以公开活动或成为合法的政治组织。它们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提倡的社会公正易为不富裕的阿拉伯居民所接受。伊斯兰激进组织的活动将会对其所在的国的政治产生极大影响。

黎以冲突再次表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伊斯兰极端主义运动是中东政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和影响。

2006年7月—8月的黎以冲突是中东格局变化的标志性事件。它同时标志着伊斯兰宗教势力尤其是什叶派势力的反以活动的再次兴起。由于伊朗支持真主党,美国支持以色列,使得冲突不仅仅是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仇恨和矛盾,而是伊朗对美国中东政策的挑战。7月31日,叙利亚—伊朗—真主党—哈马斯联盟的代表与西方大国的代表举行了全面会晤。伊朗与西方的直接接触,使得黎以冲突从一个地区性冲突变为各角色在大中东博弈的舞台。理应认识到,以色列只有完全归还被占领的黎巴嫩领土及阿拉伯领土,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冲突才能真正结束,黎以、阿以之间才能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

参考文献:

[1]王新刚.中东国家通史:叙利亚和黎巴嫩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殷罡.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3]Abul-Husn,Latif.The Lebanese conflict:looking inward[M].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8.

[4]Zisser,Eyal,Lebanon:the challenge of independence [M].London,2000.

[5]Chalabi,Tamara:The Shi‘is of Jabal‘Amil and the new Lebanon:community and nation state,1918—1943, [M].New York,NY:Palgrave Macmillan,2006.

[6]董漫远.真主党的动机与以色列的目标[N].人民日报, 2006-07-20(1).

[7]温诚.黎巴嫩真主党政策浅析[J].阿拉伯世界,2003 (4).

[8]王晋燕.叙利亚已做好回击任何侵略的准备—专访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伊尔·瓦迪[J].环球, 2006(16).

[9]牛震.叙利亚驻美大使:分化叙伊的想法非常幼稚[N].文汇报,2006-07-26(1).

[10]玛丽·安娜别列尼卡娅.黎巴嫩战争后的新中东[N].俄新社莫斯科电,2006-08-17.

[11]翟晓敏.黎以冲突会升级么? [J].国际展望,2006 (16).

[12]刘素云.战场上究竟是谁和谁在打[J].世界知识, 2006(16).

[13]Schulze,Kirsten E;The Jews of Lebanon:between coexistence and conflict[M].Sussex Academic Press,2001.

On Lebanon-Israel Conflict and Its Influence

LI Xiao-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an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64,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banon and Israel has been strained in the history and the new Lebanon-Israel conflict outbreak at night in July 12,2006 is particularly serious.The reason is that the Lebanese Hezbollah cross-border attacks on Israeli positions in the Saba farm,which killed seven Israeli soldiers,and the abduction of two men.Conflict had an impac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East;Hezbollah has again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It also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

Key words:Lebanon-Israel conflict;Hezbollah;Middle East Situation;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

作者简介:李晓侠(1962—),女,陕西华县人,讲师,从事外语教学和当代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8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13(2016)01-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