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03-16杨胜刚
杨胜刚
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胜刚
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诚信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必须充分发挥诚信文化建设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应该通过加快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诚信文化的建设夯实制度基础。
诚信文化;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作为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文化的建设尤为关键。诚信文化建设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通过加快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诚信文化的建设夯实制度基础。
一 充分认识诚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具有悠久的诚信文化思想,在《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其频次仅低于“仁”字与“礼”字,如“民无信而不立”“大信不约”等。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仁义礼智信”更是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显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就是诚信。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成内容的12个词之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文化建设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影响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诚信文化建设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要求。诚信文化建设与“四个全面”高度契合。诚信文化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基本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度,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诚信文化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伦理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社会基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党地位决定了党纪党规严于国家法律,诚信文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价值源泉。
诚信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核心,又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基本保障。信用既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又能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还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诚信文化是保障市场机制平稳运转的伦理基础和重要推动力。诚信文化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是缓解社会心态失衡的切实保障,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价值根源。我国尚处在从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向市场经济的“市民社会”转轨的进程之中,培育和发展诚信文化、创造良好有序的社会信用环境是顺利实现这一转轨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诚信文化建设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三诚一公”等重点领域的诚信建设、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诚信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灵魂。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弘扬诚信文化;另一方面,离开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文化建设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诚信文化建设中,既要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又要重视诚信文化的内涵建设。
二 我国诚信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诚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诚信文化建设既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各领域的诚信文化建设,又包括诚信文化的自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了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四个领域,共34个子领域的诚信建设;诚信文化的自身建设则涉及诚信宣传、诚信教育、诚信主体活动开展和诚信典型树立等多方面内容。诚信文化建设既要进行系统梳理、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拥有系统思维、整体推进。
诚信文化建设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协同推进。无论在中央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都涉及到30多个部门,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在缺乏顶层设计的背景下,由各地方和各部门先试先行探索推进的,这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度不一、水平不一,这决定了在下一步的诚信文化建设中更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的协同推进。
诚信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与内在要求,它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各市场主体对诚信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和不断推进,将诚信文化建设作为本部门、本行业和市场主体自身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诚信文化建设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诚信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诚信文化的积极引领,社会信用体系难以建设好、运行好和维护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难以实现。
三 以制度设计推进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文化建设的主要制度框架包括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各领域诚信的治理机制、诚信文化的引领机制。以上机制是四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奖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有利于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直接推动诚信文化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减轻或消除信息不对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潜在的失信者不敢失信;建立各领域诚信的治理机制,通过对重点行业的失信治理,有利于优化信用环境;建立诚信文化的引领机制,让诚信以文化人,使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健全信用奖惩制度。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两大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诚信文化建设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各地方、各部门应加快出台相关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办法,建立失信行为黑名单公开曝光制度,激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通过建章立制,使人不愿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同时,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对于出现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旦其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后,就恢复其主体信用。
强化行政监管性信用奖惩。依法加大对守信者的激励力度,对守信者实行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扶持等政策激励;依法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促进信用信息在部门间、区域间的联动应用,对守信者联合激励,对失信者联合惩戒。
建立司法性惩戒机制。建设失信违法案件移交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在办案过程中,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查询应用力度。建立并完善与失信惩戒要求相适应的司法协作体系。对违法失信行为,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形成市场性惩戒。规范发展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由行业中介组织制订各行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机制,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寸步难行”,从而形成对失信者的市场性惩戒。
加强社会性惩戒。建立信用信息的快速传播机制,通过政府网站、各类信用网、行业协会、信用服务机构、新闻媒体等依法向社会发布失信者“黑名单”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结果,形成对失信者的社会性惩戒。
(二)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
优化信用信息归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将个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平台进行聚合,同时集合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公共信用信息。设计出可实施性强、覆盖面广、精简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制定信用体系的总体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为统一协调和管理信用信息的征集,逐步推进自然人、法人、金融业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奠定技术基础。
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制订统一的数据编码和数据共享格式标准;建立各部门基础信用数据的采集机制;完成各部门数据的检查、加工、整理、分类、存储等工作。建立集中的信用信息库,以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逐步整合工商、税务、质监、药监、海关、人事、社保、司法、电信、公安等部门的信用信息,搭建基于云计算、云储存、大数据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云平台,打破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矩阵结构的信用数据的垄断和割裂。
(三)加快建立各领域诚信治理机制
推进重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选择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民众最为关切的食品、药品、建筑等行业作为重点行业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各重点行业的主管部门应制定与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相衔接的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自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及时间表,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各重点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年度任务及时间表,进行任务分解和职责分工,落实具体方案。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总结和评估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及效果。针对监测评估发现的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
完善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立和规范行业内部共享的数据库,对行业内信用信息进行全面归集和及时清洗、匹配;结合部门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行业分类管理制度,依据监管对象的信用状况确定具体的信用等级,对监管对象实施分类管理;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流动机制,保证各类信用信息及时入库,依法向其他执法部门和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开放有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基础信息共享;加强对行业信用信息共享的监管,加大对信用信息入库、更新和披露环节的监督考核力度。
建立多层次的外部监督。制定行业信用发展战略与建设规划,加大信用监管制度建设力度;引导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业信用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为整合行业信用数据提供行业标准;加强协会与会员、协会与协会、协会与政府、协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信用信息的流动与共享;充分发挥包括行政监督、人大政协监督、信用评估报告使用部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加快建立诚信文化的引领机制
普及诚信教育。以企业主体诚信教育为重点,通过对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诚信教育和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将诚信守法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经营的社会责任,使企业不碰制假售假的底线,自觉抵制失信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进一步充实诚信教育内容,使诚实守信的精神渗透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各类学校要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对学术造假,考试舞弊等学术失信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惩戒,使学校成为诚实守信的一方净土。
创新诚信宣传。创新诚信宣传方式。抓住目前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社会风气风清气正的有利时机,积极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探索利用动漫、手机游戏及卡通人物等新形式,深入传播诚信理念,使诚信价值准则深入人心;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建立诚信宣传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兴商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信用记录关爱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以诚信为主题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宣传守信主体与先进典型;另一方面,诚信宣传要进街道、进社区,宣传身边的守信行为,曝光身边的失信案例,在街道和社区营造诚信和谐的小环境。鼓励创作弘扬诚信的影视文学作品,以诚信文化引领,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用文化传播彰显诚信价值理念。
四 以强化制度执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
强化制度执行责任。各地方、各部门要分解落实上一级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文化建设规划提出的诚信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各地方、各部门应制订并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办法,推动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下一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主要目标任务实施的跟踪反馈机制,加强制度实施监测,评估分析制度实施效果,提出推进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开展制度执行示范。在信用体系建设有较好基础的地方和相关部门开展地方和行业性试点。各试点地方要率先对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加快建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有序向社会开放。试点地方的各部门在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要加大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力度。试点地方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激励和奖励守信者,制约和惩戒失信者。试点地方应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信用融资活动中试行开展地方政府综合信用评级。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推广试点行业的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点、区域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检查制度执行效果。强化各级人大、政协对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制度实施情况的行政督察力度,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对落后部门限期整改。及时公开制度实施的相关信息,增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互动,完善制度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人民出版社,2015.10.
[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1.10.
[3] 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M].人民出版社,2014.7.
[4] 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12.1.
[5] 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6] 湖南大学信用研究中心.湖南“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研究[R]. 2015.5.
杨胜刚:湖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迈阿密大学金融学高级访问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被评为第五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