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价技术在教育质量监测中的运用
——以成都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质量监测为例
2016-03-16郝夏颖郭倩雯陈彤彤张勇
●郝夏颖 郭倩雯 陈彤彤 张勇
第三方评价技术在教育质量监测中的运用
——以成都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质量监测为例
●郝夏颖 郭倩雯 陈彤彤 张勇
第三方评价有别于学校第一方评价和政府第二方评价,既打破了第一方评价囿于自身视野、利益而不能自觉、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发展的局限性,又突破了政府在教育管理和评价中既担任裁判员又担任教练员的管评不分的弊端。
第三方评价技术——ACTS
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探索建立一种政府、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扩大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
理论依据。18世纪到19世纪,实验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为解决教育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随机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20世纪30至50年代,美国泰勒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并提出了“教育评价”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从课程评价出发,把教育目标分类视为一个系列化的目标系统,形成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评定方法,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有效依据;20世纪70年代,乔纳森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把焦点放在高层次的认知、元认知和情感性的学习结果上,有效地将知识的类型、评价的标准和教学策略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反应理论”把教育评价引向了计算机化和因人施测的方向,模糊评价法发展了教育评价的数据处理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赋予学生观、教学观与评价观以新的含义;21世纪以来,马扎诺明确提出了系统一致的“教育目标新分类”,把知识分为信息、心理程序和心理动作程序三个领域,系统一致的教育目标分类提供了人类思维的一种模式,而且将认知加工过程和三种知识水平结合在一起。
ACTS评价技术。基于上述政策和理论依据,ACTS评价技术诞生,它的全称是Ability-CompetenceTest System,即学业素质能力评价系统。它是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基础,以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为主要理论和方法依据,结合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借鉴国际上最新的测量评价发展趋势,形成的一个以“知识、技能、能力”为显性维度,以“方法、过程、策略”以及“价值、情感、态度”为隐性维度的三维多元多层测量评价技术模型。它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学科教育评价不能诊断、反映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问题。该模型满足了国家提出的关于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结果能与国际学业成绩评估接轨。
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显性三维目标的测量、评价、甄别与诊断,有助于学生找到并确诊认知要素和成果结构中存在的长短板和不均衡问题;其关联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发现和诊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点、困难点、盲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该模型在成绩报告方面,学习和借鉴了国际大型标准化测试的报告系统,不仅能提供数据多元、多维、多重比较结果,而且能提供面向不同群体(学生、教师、学校、地区或学区)的数据报告,从而为教育咨询提供可靠、可信、有效的工具,为教研、教学、教学管理等提供可靠有效的平台和工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操作平台。
ACTS评价技术在成都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质量监测中的运用
第三方评价技术——ACTS成功运用于成都实验区,充分体现了其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项目及评价工具介绍。成都市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业质量监测项目于2015年开展实施,由中国教育学会采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专用技术——ACTS学业素质能力评价系统对成都市21个区(市)县的五年级学生,以抽样方式进行2015年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本次学业质量监测采用的模式为:“学业质量监测+学校问卷调查。”即针对成都市五年级语文阅读水平进行学业质量监测,并以校长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的方式展开。此项目意在通过监测结果使各地区各学校认识到影响语文阅读质量的原因,从而合理引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及时调整评价学校和学生的标准,推动各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
本项目采用的第三方评价技术主要运用ACTS学业素质能力评价系统,针对语文阅读学业质量监测,所使用的监测工具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其中知识维度分字词、句子、语段、文章4项指标;技能维度分为认知、理解、信息提取、综合概括、推理、应用、分析、表达共8个指标;能力维度分为词汇辨析、语言理解、逻辑分析、人际理解、自我认识共5项指标。
学业质量监测的具体情况。成都市共有21个区(市)县的抽样学校参与此次学业质量监测,成绩有效的有11913人。此次监测结果显示,成都市五年级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总成绩四个维度中,其平均得分率略高于60%。在知识、技能、能力维度中,相对应地,学生在语段、分析、人际理解指标的区域平均水平最低。
就三个维度总体情况在成都各区(市)县的表现水平而言,新津县在总成绩、知识、技能、能力四项中的阅读水平最高,大邑县的阅读水平最低。各区(市)县在中等成绩分数段的人数普遍占多数,低等成绩分数段的人数比例次之,高等成绩分数段的人数比例最少。在知识维度中,各区(市)县在语段指标项的平均水平最差,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金堂县;在技能维度中,各区(市)县在分析指标项的平均水平最差,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大邑县;在能力维度中,各区(市)县在人际理解指标项的平均水平最差,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大邑县。
成都市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维度指标均衡性不足。成都市五年级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的指标中表现出不均衡的趋势。在知识维度中,主要体现在语段的表现水平较弱;在技能维度中,主要体现在综合概括、分析、表达技能的表现水平较弱;在能力维度中,主要表现在人际理解、自我认识指标的表现水平较弱。三个维度各个指标间相互关联,且较高层次的指标与较低层次的指标之间的平均得分率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平均得分率差异竟高达30个百分点。
二是总体水平偏低。成都市五年级阅读成绩监测结果表明,在知识、技能、能力、总成绩四项指标中,各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均略高于60%,并且各区(市)县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在上述四个指标中的结果表明60-85分数段的人数占大多数,而0-60分数段的人数次之,有些区县在0-60分数段人数所占比重甚至比60-85分数段人数所占比重还高,85-100分数段的人数最少。由此可见,该市五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整体偏低。成都市五年级各区(市)县在总成绩、知识、技能、能力中,普遍表现为其中位数得分率高于其平均得分率,且低水平区(市)县的成绩分化程度较大。这表明各区(市)县阅读的平均成绩受到后进生的影响较大,即后进生的成绩拉低了整个区(市)县的平均阅读水平。并且低阅读水平区(市)县的学生成绩分布不均衡,高低分差异十分明显。
三是城乡差异明显。成都市不同区(市)县城乡同类学校在阅读成绩指标项的表现也有明显差别。城市学校、城关镇学校在知识、技能、能力、总成绩中的平均得分率和中位数得分率要明显优于农村学校,这不仅与地理位置有关,更与优渥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有关。在知识、技能、能力三维度各指标中,城市、城关镇学校的平均得分率也明显优于农村学校。
四是学生成绩受父母受教育程度、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在知识、技能、能力、总成绩四项指标中,学生的阅读成绩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子女在阅读学业质量监测中的差距也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技能方面表现突出。
学生阅读成绩的高低同样也受到父母经济环境的影响。父母职业层级较高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家庭所教养出的学生的阅读水平较高,反之,学生的阅读水平也相对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给出了四条建议。一是有效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薄弱知识、技能和能力。成都市五年级学生阅读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学生在语文知识中的语段阅读、分析、综合概括技能、人际理解能力是影响其阅读水平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的知识、技能、能力普遍存在于各区(市)县的监测结果中,因此,针对此薄弱环节,应有的放矢地提升、训练学生的弱势项目。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语段训练,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材料背后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结构。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人际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班级、学校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和谐友爱相处,换位思考,互帮互助。教师也应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体谅父母,从而为其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有效提升薄弱区(市)县后面50%的学生的学科能力。成都市五年级学生阅读学业质量监测结果中各区(市)县的阅读成绩受到后进生的影响较大,且低阅读水平区(市)县的学生成绩分布不均衡,高低分差异较大。因此,针对此问题应有效提升薄弱区(市)县后50%学生的学科能力。一方面,加强优等生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学习优等生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区(市)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转变教师以讲和灌为主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高度关注后进生。
三是大力开展农村教师的专项帮扶计划。针对各区(市)县学校阅读成绩城乡差异明显的现象,成都市教育局在政策层面上应开展针对农村教师的专项帮扶计划,在寒暑假或不影响教师日常教学的时间,安排农村教师培训,使农村教师学习城市、城关镇学校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实行教育政策的倾斜,以优厚条件鼓励城市中优秀教育人才支持农村教育事业。此外,通过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是制定针对弱势条件学生克服先天差距的计划和方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弱势条件学生群体,成都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各区(市)县的弱势学生制定有助于他们克服这种先天差距的计划和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加大帮扶力度,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运用第三方评价技术对于成都乃至全国教育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成都市教育局以项目的形式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是一场顺应时代变革的重大举措。在这场改革过程中,第三方评价技术运用于教育质量监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引入“第三方评价”,有效体现评估中的公平性。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尤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突出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地理位置、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不公平。一直以来,我国教育质量监测的主体多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着对本地区教育监测的实施权和评估权,而监测评估的结果往往会直接关系到地区及学校的资源配置。在这样一种“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角色定位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责任监管和问责制度,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评估的主观性以及监测结果的不真实,并因此误导政府决策,最终将不利于形成教育资源的科学、均衡配置,这与教育质量监测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本次成都市引入第三方评价参与对全市教育质量的监测,可以说是在实践层面上建立了政府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在教育监测及评估领域一种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为政策基础,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凭借其专业团队力量,科学的评估技术以及专业的监测实施程序,独立于行政机构去承担质量监测与评价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讲,第三方因存在形式的独立性决定了其评估结果的公平性。因此,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引入“第三方评价”,才能有效地体现评估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引入“第三方评价”,有效提升监测和评估结果的精准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能“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监测和评估结果的精准化?一方面需要在监测指标的设置上做到精细化。本次成都市五年级学业质量监测采用第三方评价技术——ACTS学业素质能力评价技术系统作为处理、分析工具,是我国目前唯一能按学科教育三维目标要求研制的测评工具。它参考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阅读素养框架,将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的内容指标,在2013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的“知识技能与学科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了知识、技能、能力3个维度,共17项具体的内容监测指标。另一方面,精准化体现在评估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和指向性。质量监测内容的评估如果只关注学业成果,就与一般的学科测验无异,而应该同时聚焦学情和学业成果。所以,教育质量监测在技术层面不仅能够就学业成绩以多维、多元、多层的数据结果呈现监测结果,还能聚焦学生成长,将学业成绩与学业负担、学校资源、家庭背景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充分的学业质量的诊断信息和评估建议。从这个角度而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引入“第三方评价”,能有效提升监测和评估结果的精准性。
引入“第三方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学、研、管等工作。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这里体现了两个重要的目标诉求:一是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二是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效率。本次学业质量监测,针对第一个目标诉求,通过运用ACTS学业素质能力评价系统,可提供集学业诊断和甄别等功能于一体的成绩报告单,用详实的数据,记录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区(市)县的真实学业水平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其中,从学生个体数据分析来看,报告直观地呈现了学生个体在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的成长情况,包括其长短板及优劣势。从学的层面引导学生学习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班级、区域的学生群体数据分析来看,能够精细反映教师的教学绩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准确地识别区际间教学质量存在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研计划,使教学和教研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有效。针对第二个目标诉求,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提供专业的学业质量监测报告,集中呈现成都市各区(市)县的学生阅读水平的现状,在总结成果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学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成都市教育质量的均衡性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基于此,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市公众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曾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