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是前提
2016-03-16毛莹莹
●毛莹莹
情绪管理是前提
●毛莹莹
有效沟通: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在或长或短的班主任生涯中,你是否遭遇过这样的尴尬:苦口婆心唠叨半天,结果学生一脸发懵、两眼发呆;三番五次耳提面命,“淘气包”们依然我行我素,内心简直要崩溃一万次;才说了没两句,青春期孩子傲娇地撇过头去根本不理会,叛逆一点的现场“抬杠”……相信不少老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效沟通,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的基本功,但也是一项很不容易做到的工作。
教育因有效沟通而存在。遗憾的是,当教师在较重的职业压力下遭遇“熊孩子”制造出来的让人头疼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会被不良情绪所控制,走上与学生对立、沟通状况恶化的“不归路”。
在教学环境里面,教师首先是本能地处理自身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遇到难以应对的学生或事件,本能地选择“爆发”、“逃避”或者“压抑”情绪。但是,“爆发”情绪伤人伤己;“逃避”情绪只是让自己不去想烦心的事,不好的情绪依然存在,总要面对;而“压抑”则是强作宽容,嘴上不说,心里却很苦。
教师作为教育者,更多的是在处理学生的情绪。教师常用的处理他人情绪的方法是“惩罚”,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谁有负面情绪谁就应该受到惩罚,使陷入不良情绪的学生感受到隔离和孤独;而“说教”则是大多数老师在沟通过程中无计可施时用的最多的一招,教师苦口婆心对学生讲大量的道理,但对事情的解决完全没有帮助,只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喋喋不休。这些对于他人的情绪处理办法也是传统无效的,师生彼此耗费精力,效果却越来越糟。
我们常说“教育是爱的教育”,但教师即使再爱学生,如果动不动就情绪爆发一下,跟学生发脾气,学生遇到这样的教师实际上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他们无辜地成为了精神上的受虐者。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管理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以促进沟通的有效性呢?
作为教师,在自身情绪处理上应该做到“消除”“化淡”“配合”“运用”情绪,在更高境界上应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不忘初心,方得欢喜。想想曾经投身于教育事业时的企盼,现在的歇斯底里是不是违背了初衷?耐心一点,微笑面对孩子们的劣迹,事情也许更容易解决。
在处理学生的情绪时,教师应采取“接受”“分享”和“策划”情绪的办法。所谓“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孩子有情绪,同时可以接受这个有情绪的孩子,而非“你又这样做了!”一句话将他推开;“分享”的关键是先让学生分享情绪感受,再让学生分享事情本身,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是否非常恶劣,或者非常让自己难以接受;“策划”就是对未来行动做些计划,引导对方看到事情解决的可能性,从而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权掌握在手里,促进沟通的有效性。
消除“爆发”情绪,可以从每一个想要发火的事件中练习,哪怕觉得自己是在演戏也要演下去,情绪没到位的情况下,努力先让行动到位。人们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微笑确实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因此,不管怎样气急败坏的学生,也不管他怎样让你生气,只要你给他以微笑,他就会感到你没有恶意,就会放下戒心,听你说话,渐渐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情绪与情绪的对峙就像拔河,对方的屹立不倒是以你的坚持为前提的,如果想让对方不再坚持,最好的办法就是松开“手中的绳子”,因为双方暴怒相对或者冷战不语都会使沟通变得更糟,只有用良好的情绪宽容地对待一切,才能让沟通更好地进行。
情绪管理需要一点点的从小事中去修行,当教师在面对扰乱心神的人和事还能从容管理自己的情绪,其实已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抱有无怨的情怀。拥有良好情绪的胸腔才能装满教育的正能量,让我们学做情绪管理的主人,使其助力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让教学组织和管理变得更加轻松!
(作者单位:十堰市东风50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