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促进知识转移的研究初探

2016-03-16张斯琪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8期
关键词:显性共育隐性

张斯琪 谭 宏

关于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促进知识转移的研究初探

张斯琪谭宏

校企共育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职业型人才,但是在此种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很多合作项目却未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校企共育人才的模式效用。

高职;校企共育;知识转移

一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伴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及高校扩招的热潮,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达749万。而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能提供给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并不会有明显的增加。每年有超700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是当今政府、社会面临的艰臣的任务。

虽然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学历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有优势。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学历水平更看重其业务水平工作能力。难以把所学理论知识内化,应用至实际工作中去,这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原因。孙占权指出,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1)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模式下的高职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的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所属的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了解最新技术,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除了具备一定的课堂讲授能力,还要能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实战演练”。

(2)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采用半工半学的形式。学校始终秉承职业教育的目标,联系校外资源,使企业以参与人的身份进驻学校教育之中。学生也以从业者的身份深入到企业之中去。学生可以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之中,随后把实践经验等信息反馈给学校,给学校的实践教育的提升提供参考。

(3)课程内容是围绕着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中心作编排的。除了基础课程,专业理论知识,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更注重职业操作的体验。新开设了一些衍生的职业课程,如职场的礼仪,并运用个别教学方法进行现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感受到职场氛围,处于职场情境之中,面对的是真实的商业环境,从而对职场有切身体验。

二、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

1.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移。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有显性知识的来源就是探索实践。大学作为知识传播阵地,所教授的内容其实是前人的实践体验,也就是编码过的隐性知识。前人将隐性知识经过总结归纳成为易于接受与传播的显性知识,成就了现今知识代代相传的主要媒介—大学。现当今各大高校承担了知识编码的重任,高校将所掌握的隐性知识如经验、服务、技能转化为形成易理解的显性知识转移给企业。

2.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移。显性知识有着大众化开放式的特点,但是也有不能直接投射到特定情景的缺陷。因此,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实践者必须通过对显性知识应用,内化为其隐性知识。这种转化过程可以通过培训、咨询和实际的业务操作将高校所学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企业职员头脑中的可直接运用的知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提高了这种转移模式的可行性。企业职员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关技术和方法将大学所学显性知识加以拓展、延伸和重构,形成属于企业自身的系统性隐性知识。

大学毕业并不是人才培养的终点。一个大学成绩优异的同学其能力的高低要通过他们在职场的作为来判断。评判一个人是否是人才最有话语权的是用人单位。现当下毕业生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虽然满载着信心进入了职场,却发现几年的“准备”都排不上用场,这些“准备”都是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却不能很好的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课堂知识并不能指导实践。“知识”没有转化成“能力”。辛苦三年大学生涯结果变成了无用功,究其根源还是知识转移环节出了问题。

三、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对知识转移的作用

人类文明,知识的传递的主要途径与阵地是学校。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应该是知识转移的源头。也就是知识转移的起点。高职院校的本质就是创造知识转移的环境和制度,促进知识的传播。但我们是否就凭此可以断定,高校就是知识转移的唯一原点?

与此同时,国外的研究却持有不同的观点,虽然在知识转移中,高校发挥重大作用,但是依然不能认定高校就是知识转移的唯一原点。他们的注意到知识的转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增添全人类的知识储备。相反,任何一个企业存在的根基就是核心竞争力,是不同于大众化知识的储备。这需要把显性知识进行内化转化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理论知识是在高校广普教育模式下能够获得的。而高校毕业生如何获得企业的的青睐,技术层面的隐性知识的获取至关重要。如果说高校的知识是存在于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那么企业的自身的知识库存是相对封闭的局部的。因此,比起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触及到了知识相对封闭的商业领域,打通了知识转移的各个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的共享,为知识转移打通了道路。通过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高校不再是知识转移的唯一原点,显性知识通过职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转化为隐性知识。随后通过合作共享一部分资源,以及实践的反馈,又能把一部分的隐性知识,也就是时间技术层面上的知识加以编码,转为显性知识。由此,企业也成为了知识转移的另一个原点。两个主体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四、如何使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最大效用

1.现今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知识转移瓶颈

由于校企共育人才的模式具有明显的人才培养的优势,各大高校纷纷加入校企合作大潮之中。如今各大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兴未艾,但是此模式下知识转移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虽然从总体上说,校企合作的目标和出发点是好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知识转移脱节的问题。但是,由于高校和企业双方在组织文化、管理理念合作目标、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着分歧,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参与主体间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虽然在传承和积累信息知识方面,高校虽然占有优势地位,但是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及商业活动中,企业却比高校掌握更多的时代最前沿的最新的资讯与信息。而企业处于保持核心竞争力的考虑,又可能在校企合作中对其技术有所保留,这就无形中阻断了知识的转移。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

2.案例分析

(1)订单式合作模式,学校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南京商业学校先后与京北方科技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鼎鑫旺科技有限公司,金陵饭店,网讯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投入资金于校企共育人才培养项目,并由企业选派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由高校派出实训教师赴企业顶岗实习,并将实习所吸取的经验融入教学之中。与此同时,企业也将派出业务骨干人员到学校教学前线辅助教师的日常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订单班的学生之中传播其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有针对性的引导知识转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的评测,以及来源于企业的实践评价。对于企业而言,在选拔人才时,可以直接参照学生评测结果,也节省人力成本。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形成了更加良好的对接。

企业作为合作的一方,是希望所获取的知识成果的过程是符合投入产出比的。那么,什么是企业衡量校企知识收益的标准呢?一是标准是获得的知识本身是否具有价值。二是识转移的最终效果是否能够有效的节约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成本问题,如果校企合作能降低相关的人力成本甚至是时间成本,企业就有利可图。企业在知识转移的配合度也会提高。所以在高校与企业决定合作前,必须对知识转移的收益进行预估,否则企业不但不能促进知识转移的促进,还会成为阻碍因素。

(2)生产与学习研究结合的方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建立了一个生产学习研究的联合体。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不单单是为企业输送一般从业人员,它还深入企业的研发中心,为企业的产品的研发科技创新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的中心试验室又为学生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切身实践与实验而得到的成果,归纳为显性知识进而可以运用到企业生产中去,形成良好的知识的转移。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点是合作企业有相当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在兼顾生产的同时每年会将大额资金投入实验室用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但是这恰恰是我国很多企业欠缺的。目前我们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企业扮演的角色是技术的接受者,对于技术短缺的企业来说可能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企业技术落后是硬伤,却无法根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校企知识转移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即通过校企知识转移最终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反过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对校企知识转移产生正面的影响。所以,在校企工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知识转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知识转移机制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5YB 172)。

[1]张俊玲.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J].教职论坛,2013(03).

[2]孙占权.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5:1-2.

[3]张伟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显性共育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