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建部长回应疯狂房价

2016-03-16

环球时报 2016-03-16
关键词:楼市房价

●本报驻新加坡、日本、德国、韩国特约记者 辛斌 蓝雅歌 青木 王伟●本报记者 王海峰

今年年初以来在中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骤然升温的房地产市场,使得15日住建部长陈政高的记者会成为两会闭幕前的一场重头戏。在会上,陈政高至少有3次被不同记者追问眼下一线城市房价疯涨的情况,他明确表示,稳定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是目前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被问到“中国楼市会否像当时的日本一样发生崩盘”时,他表示“不能相提并论”。“中国有信心稳定房价”,“在稳定房地产价格上,北京手中仍握有多张牌”,这是外媒对15日记者会的印象。实际上,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早就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罹患雷曼综合征”,有可能引发像美国一样的次贷危机;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楼市“见底标志”,或将带动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走向复苏。

“中国有信心稳定房价”

十二届全国人大15日举行记者会,邀请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及两位副部长就“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工作”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整场记者会给人的印象是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关于当前的房地产形势,陈政高用3个词概括特点:销售企稳回升;分化严重;库存严重。在展望房地产形势时,陈政高有相对乐观的暗示,他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城镇化进程没有变;居民特别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变;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宏观调控措施也没有变。

陈政高承认,“春节后四个一线城市确实出现了过快增长的情况”。他说中央对高房价有五条措施:一是严格限购政策和税收金融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三是增加中小套型供应;四是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五是主动发声,引导舆论。

在被问到中国的楼市是否会发生日本式的崩盘时,陈政高说,时代不同,国情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宏观调控的措施也不同。因此,我要说,不能相提并论”。

在谈到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时,陈政高罕见地用了大段的解说,“我感觉我们应该带着感情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农民工对城市贡献太大了,因为农民工需要进一步关爱,还因为我们的父辈、祖辈甚至我们本身原来就是农民。”他表示,农民工进城购房“是一个历史过程,是要逐步实现的”。

“中国有信心稳定房价”,德国《经济新闻报》15日表示,进入2016年后,中国大城市房价的直线上升在两会上引发激烈争论。文章指出,中国要保证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稳定大城市的住房价格,同时增加中小城市住房的吸引力,“这实际上关系到中国未来5年规划城市化措施的实施”。“在稳定房地产价格上,北京手中仍握有多张牌”,德国新闻电视台15日总结说。

此前,外媒也纷纷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强调严禁“首付贷”蔓延,及央行官员强调将强化对P2P信贷的控制。日本株探网称,不动产价格高涨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惕,正在制定防止泡沫出现的对策。《韩国经济》15日说,中国大城市房价暴涨,影子金融被认为是幕后元凶,对此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严格限制。

外媒关注中国楼市暴涨

“中国一线城市涨势疯狂”,美国CNBC网站14日称,2月北京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9%,上海涨幅15%,深圳狂飙52%。而与一线城市的火爆情形相比,全国房地产价格的差异度也在持续扩大,三四线城市的房产销售停滞,一些小房地产商出现资金链断裂。

美国《国际商务时报》称,随着一线城市房价持续飙涨,出现一些疯狂的炒房现象。例如,北京天价学区房60万元一平方米,上海楼市出现“一天多个价格”的行情。文章称,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存款利率较低的背景下,一线楼市极强的赚钱效应,会倒逼资金涌入,加上杠杆金融,造就了市场过度繁荣景象。

也有外媒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对中国和世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日本大和总研经济调查部研究员斋藤尚日前发表报告称,如果日后二三线城市的不动产库存也得到减少,中国的不动产市场就会到底,可以期待将走上复苏之路。《产经新闻》称,不动产市场是造成中国经济成长刹车的动因,现在虽然还存在住宅供给过剩的问题,但如果市场逐步恢复,不动产担保融资的不良债权化会止住,因不动产市场低迷而造成金融危机的风险也会大幅降低。

澳大利亚“财经评论”网说,在经历了持续15个月的衰退后,中国房地产投资在今年一二月份出现了同比3%的增长,这预示着铁矿石和钢铁价格可能会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筑工程的复苏得到支撑。

现在的房价高不高?

英国广播公司称,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之高,从居民收入和房价比看已超过伦敦和纽约,“难以为继”并且可能影响到居民消费、投资、城市阶层流动等多重经济和社会问题。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刘芍佳认为,因为有中国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中国一线城市楼市泡沫崩溃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通过房地产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将越来越有限,房价暴增并不利于经济深化改革调整。

“中国楼市的人造繁荣”,英国《金融时报》说,虽然我们能为楼市增长找到很多理由,但市场规律、行业趋势不会轻易改变,人口增长放缓、年龄结构老化、经济增速回落,居住条件已改善等因素决定了楼市告别高增长、进入下半场的趋势不可逆转。目前租金回报率的持续下降可以佐证房价的虚高。

“人类近百年的金融危机史,无一不是在房地产上翻船”,香港《南华早报》15日称,巴菲特早几年就说“中国的房地产就是一大群人在豪赌,赌得很大”。另一位投资大师罗杰斯甚至要求投资人“远离一切与中国房地产相关的投资”。

澳“财经评论”网说,上海居民王太太对房价的疯涨保持谨慎,她认为楼价上涨不能持续,因为在中国很多地方房地产库存还很严重。文章引用上海地产咨询商迈克尔·科尔的话说,这一轮房价的上涨是由于宽松的信贷引起的,“它们(房价)最终还会回到原位”。“德国之声”的文章说,京沪新一轮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情绪”,因为目前房市政策处于宽松过程中,令购买者认为房价会上涨,因此集中入市。文章预测:如果没有政策面干预,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在2016年还会进一步攀升。

上海财经大学学者邓永成对《环球时报》说,上海、北京的房价,如果从民众收入来看,确实是贵,但如果从需求、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又不算贵”。他说,今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并不是由流动性泛滥吹起来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刚需支撑,很多是收入并不低的精英们的购房需求,因此,上海的房价上涨有其合理性。

中国不会走日美的老路

悲观者认为,中国楼市泡沫会像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2008年房地产泡沫一样崩溃破裂,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15日对《金融时报》说,“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的次贷危机。过去购房人用自己的钱买房,但现在他们利用投机性的影子金融。”

新加坡《商业时报》评论称,中国有关部门正设法打击非法放贷和首付贷,以防其损害整体经济。但问题是,这种影子借贷活动很难完全禁止,这些借贷活动隐藏得很深。路透社称,“消费贷+首付贷+房贷”杠杆的多重叠加不仅催生投机的泡沫,并将促使系统性风险的“种子”加速生长。在一片楼市抢买的疯狂中,市场也在暗中屏气静待最后的“接盘侠”。文章说,首付贷这类配资的本质是放大了杠杆。

“首付贷很危险”,邓永成对《环球时报》说,“它确实与美国次贷危机前的零首付有些类似,虽然中国的金融业没那么发达,投机也没到那种程度”。

韩联社15日报道称,目前在中国,比起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短期投机的个人资本威力更大,如果这些个人投资者认为股市或房市价格会上浮,就会一窝蜂往这个方向投资,导致泡沫,政府则似乎正在为如何“挤泡沫”和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的平衡煞费苦心。

德国财经网15日称,人们喜欢把中国房地产市场与日本比。日本住房价格1986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攀升6.6%。但专家认为,中日之间有着根本区别:中国家庭债务只占国家GDP的20%,这比泡沫破灭前日本的60%要低得多。

“担心日本式泡沫是杞人忧天”,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印堃华对《环球时报》说,日本当年不是单纯的房地产危机,是由于日元被逼升值导致整个经济和金融受到沉重打击,所以才那么多年不能恢复元气。另外,印教授说:“日本人跟我们观念不一样,虽然收入比我们高得多,但人均住房面积都很小,因为他们从小就有国家资源少、要节约的意识,所以他们的住房刚需比不上中国人。”

至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印教授对《环球时报》说,那不是房地产的问题,是政策问题,“是美国政府让买不起的人也买房的结果”。他表示,中国的房贷信用到目前都非常好,所以不用担心会出现美国式的房贷危机。▲

猜你喜欢

楼市房价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读者观点
2016房价“涨”声响起
今年济南楼市销量创17年来新高
《公积金额度让你瞬间土豪?》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京城楼市鼠年“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