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2016-03-16孟宪军
孟宪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05-01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任何一个学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勤于阅读,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阅读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过于重视对课文的分析和重点段落的讲解,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从整体上进行阅读,不能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教哪段的内容,才让学生去阅读那一部分。在注重教学进程的课堂上,学生既然就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二是学生阅读局限于早读课上进行。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只选择在早读课上进行。认为,在早读课上进行阅读就已经完成了阅读教学。早读课只有短短30分钟时间,满足不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时没有固定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随意阅读,这就给一些学生创造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有的小声阅读,有的默读,有的根本不读,做其它的功课作业,使阅读教学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三是学生阅读缺乏技巧和良好习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不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没有养成。主要表现在学生阅读理解感受课文、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比较差,甚至有的同学连阅读速度的快慢、停顿、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都难以掌握,导致语文成绩困难提升。
要想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方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阅读教学。如,在讲授新知识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来预习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并把理解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在预习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主动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去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进行范读,让学生体会教师阅读的语气和情感,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时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教师可以选几个阅读比较好的学生给大家朗读,使他们树立阅读的信心,来激励其他学生更加积极的阅读。通过阅读来进行教学,比教师进行逐字逐句讲解收效要好的多,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二是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并通过阅读对课文从初步认知到深入理解,以致到欣赏,并产生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分析、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会同步提高。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让他们走进课文内部,和作者处于同一个时代背景下进行阅读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向他们介绍课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通过全面综合的了解,学生才能正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内容,才能充满感情的进行阅读,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世界,才能读出课文的内涵和深意,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获得高效的阅读教学效率。
三是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技巧养成习惯。为了更好地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务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明显的进步,在阅读中理解感受课文,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从阅读速度的快慢、阅读的停连、 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作务实的指导,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