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
2016-03-16陈红
陈红
摘 要:化学实验室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是环保教育的主阵地,是化学美育的宝库,生成智慧的摇篮。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学习的兴趣源;环保教育的主阵地;化学美育的宝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47-01
课程资源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学科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使化学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源,环保教育的主阵地,化学美育的宝库,生成智慧的摇篮。
一、化学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的兴趣源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最可贵的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有兴趣能够有效地维持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深入思考,使化学实验室成为加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源。
例如,初三化学“碱的性质”教学中,可运用化学魔术导入新课,学生在体验化学变化魅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极佳。具体的做法是:事先用酚酞在纸上写“NaOH的性质”,将纸晾干后,向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白纸上便会生出红色的“NaOH的性质”,学生感到非常新奇,教师以“欲知其中奥秘,且听新课”引入新课。再如,在“分子、原子”知识的教学中,上课前,老师带一瓶花露水到教室,学生在享受其香时惊奇,教师带花露水的用意何在?上课时教师提问:闻到花露水的香味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吗?然后,展示一瓶糖水和盐水,问学生仅凭眼睛能分辨出哪杯是糖水,哪杯是盐水吗?为什么糖和盐放如水中都不见了?这一系列问题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思维冲击,学生在疑惑的表情中引入课题,这样使枯燥的知识立刻生动起来。
二、化学实验室是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还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在尽可能推广绿色实验的同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教师要给学生做出关注环境的表率。如在演示实验时,废气应加以吸收,废液应加以转化,废渣应加以回收利用。避免化学实验给环境造成污染。2、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乱倒、乱排“三废”的现象应及时加以制止,并指导其回收处理的方法,教育学生形成绿色实验室的理念,努力创建文明实验室,绿色实验室。3、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推广微型化实验。例如,在“溶液的酸碱性”教学中,要测八种溶液的酸碱性,改用点滴板来完成实验,即减少了药品的消耗和废物污染,现象又很清楚。正体现了绿色化学预防化学污染的原则。4、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改进。在课前预习时就要要求学生根据环保需要改进书本上的实验,课堂上,呈现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和教师提出的实验改进资料,通过分析、比较、讨论,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方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三、化学实验室是化学美育的宝库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语重心长同时又充满激情地告诉青年教师:“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王国,就是主宰者,因为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的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显现在教育者的面前。如果你不会任何乐器,那么在你的手和心里就应当有另一种对人的心灵施加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文艺。”这段话生动地揭示了艺术、审美对于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灵的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艺术、也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化学实验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充分挖掘、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欣赏实验仪器的外观美。各种 实验仪器虽质地不同,外形各异,用途也不同,但都酷似艺术品,都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他们都是科学进步的象征,是科学创造的结果,凝聚着无数化学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创造精神,利用它、鉴赏它是一种美的享受。2、感受实验装置的和谐美。在实验操作中,选择大小适当、比例相互协调、搭配合适的仪器,实验仪器的紧凑、高低适当,错落有序,形成一幅美的艺术造型,使学生感到协调、和谐之美。3、欣赏化学反应的变化美。化学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某些鲜明的实验现象,丰富多彩的变化不仅准确地反映了自然界物质间相互反应的科学规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科学美的直观感,鉴赏到化学变化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感悟化学实验的变化之美,并在适当的时机加以点拨,发挥实验教学的求美、激情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一方面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跨越,实践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学生在“自主探究、行知结合”的过程中自圆课本的缺憾,自悟难辨知识的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生成了智慧,感悟知识的魅力,体验智慧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