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2016-03-16王书云
王书云
摘 要:所谓的“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 “铺垫课”。在课前,老师以引领的方式带领孩子到本单元大致浏览一下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明确其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建立单元整组的学习意识。
关键词:单元导读;兴趣培养;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91-01
所谓的“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 “铺垫课”。带着这种意识学习,对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本单元大有好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本单元的学习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课到底具体怎么实施,环节如何设置,教材处理到什么地步,都是单元导读课所要关注的问题。在学校这学期的赛课中,我们组的老师决定推选我去上五年级第七组单元导读课,这个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情并茂,惋惜、赞叹、仇恨……种种复杂的情感相互交织,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狼牙山五壮士》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壮士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令人动容;《难忘的一课》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自然地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使人终身难忘;《最后一分钟》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诗中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这四篇文章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现将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做如下总结。
首先,虽然单元导读课是比较新型的语文课型,但是从和同片区的联片教研及平时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组老师对这种课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以“激趣、质疑”为目标,设计了图片导入;读导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走近文本;质疑;推荐书目这六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学一个单元之前,孩子们常常会迫不及待地去自主阅读新的课文,不过这时的阅读往往只局限于对文字的阅读,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由于年龄和年代的原因,学生很难真正的走进文本。因此,我在课前设计配乐播放以“南京大屠杀”为主的图片,让孩子们快速进入到本组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读导言
导言在每组的课文中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中找出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并带着这些来学习本组课文。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这个环节属于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重点,因为多数孩子们在家里认真预习好了,因此在初读后我就选择直接听写并让学生互批,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学习的收获。字词解决了,学生的自信也提高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四、再读课文,走近文本
这一环节,完全以学生为主。他们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之后,我们一起交流:印象最深的片段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全体学生对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就有了初步的把握。
五、质疑
所谓质疑,就是通过学生思考,从熟视无睹的语言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它能培养学生积极、细心的学习态度,创造性思维和勇敢的个性。会质疑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的学生,让他们自由质疑并对其所提的有价值的问题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六、推荐作品
单元导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趣,在这个环节我推荐了三部关于学生同龄人的影视作品:《小兵张嘎》《鸡毛信》《撒尿小男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讲完课,觉得自己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再次体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1、在教学中还有较明显的怯场现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出现缺少必要的连贯性,教态的拘束更是影响了学生。特别是在上课初,在播放完图片后,虽然自己是按照教学思路走,可是自己的语气不但激励学生,反而使他们觉得自己和平时不同,在开头就让学生处于拘束状态,影响整体教学。
2、另外,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性也缺少一定的体现,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突出亮点,教学的一些过程缺少课堂的体现,如:在学生汇报时,我只挑选了表现较好的几组,而其他同学也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忽视”而逐渐沉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对单元导读课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设计上有些环节流于形式,比方说,我推荐的作品有《小兵张嘎》《鸡毛信》《撒尿小男孩》,我只注重到三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和学生年龄相仿,却没有将作品和这个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课后也没有去检测学生到底看了没有,当然就没有起到这个环节应有的作用。
4、在质疑的环节只是浮光掠影,并没有及时评价,甚至上课时自己只是为了这个教学环节而设计,并没有起到质疑的作用。
5、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广,在孩子提到一些问题时,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备课要深入,全面。还有,要把课上得有兴趣并让学生印象深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收集资料、准备课件、制作教具等,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以便在教学设计上不重复、不遗漏。还使我明白了单元导读课在一个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去体会其中的奥秘,提升教学的艺术,为打造精彩课堂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