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作文生动起来

2016-03-16宋春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写作文变化作文

宋春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82-01

小学生在初步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后,基本能按照“三段法”写出结构完整的作文了,写作时能按照写作要求,不偏离中心地去写,写作能力达到“入门”,但是这些作文普遍存在描写粗枝大叶、浅尝辄止,情节平铺直叙、僵硬机械,用词笼统模糊、单调重复等问题,整篇作文显得寡淡如水、呆板无趣。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让他们作文言之有物、血肉饱满、生动形象,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

作文的细节描写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训练中,教师应该教学生善于观察。有意识地观察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所有描写的事物的细节之处。比如,校园里不同种类和不同年龄的树,我们早已把它们的春生夏长、春华秋实、秋收冬藏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身边熟悉的一个个人的言语举止、穿衣戴帽、喜怒哀乐,学生们也常常熟视无睹。

优秀的习作需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写出了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挖掘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一草一木皆有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环境和人物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抓住生活细节不放手的观察意识,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的方法。比如某一事物随着时间在一天的变化、一个季节内的变化、一年的变化;某个物品从正面、反面、侧面观察到的不同,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看的不同;一个人穿着的变化、语气的变化、表情的变化、动作的变化等等。作文教学中,还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展示自己观察的角度方法,学习别人观察的角度方法,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和视角,养成学生对观察对像细微变化的敏感和热情。

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是解决作文语言平淡乏味、缺乏文采的好方法。在遣词造句时运用修辞手法往往能使得文章亲切自然、特点突出、气势磅礴、余味悠长。修辞手法对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毫不陌生的,在课本中的诗词鉴赏、拓展阅读和句型转换中都涉及有修辞知识点的考查,但是大多学生是被动辨识句型、体会用法,却很少在自己写作文时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修辞,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比如学生在写人物外貌时,好多学生常常写眉毛、眼睛等“好看”,教学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眉如弯弯柳叶、眉如远山眉如远山含黛、眸似秋水、水晶般的眼睛等比喻句替换原句读一读,对比表达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加入修辞手法后给习作带来的变化,让学生习作中想用、爱用修辞。学生在写作《收获的艰辛》一文结尾时,常会用“劳动不容易、只有劳动才能收获”等语句,其实我们可以引用课本中学过的谚语“要想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要想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既解决了学生语言生涩、言之无物的尴尬,又通过“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中心突出、余韵悠长。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长期坚持让学生对比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就一定能改善学生作文空洞平淡的不足。

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真情实感

有些同学怯写作文,写作文时应付了事,瞎编乱造,随意虚构。这种现象与有些语文教师忽视学生内心深处真正想法、情感,追求作文“高大上”,评价作文一刀切有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 写作评价”部分要求“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坚持从真实的生活和自己切身地经历出发,生活中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作文里就怎么写。

学生写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的人和事,往往刻画细致、有话可写,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即便是学生的作文中表达出的情感可能是不团结、不向上、甚至是社会阴暗面的,但我们能阻止学生写真实的经历吗?阻止学生这样写就一片大好了吗?教师们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理解学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看不到有些事物的本质和方向,容易受影视、网络和周边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待这些学生,我们不能声色俱厉、横眉冷对、高高在上,只能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真情教育,教真理、育真人,而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写出一篇生动感人引发共鸣的作文是学生的难题,更是教师的难题,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细心观察、不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示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成功的作文之路。

猜你喜欢

写作文变化作文
写作文的烦恼
从9到3的变化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鸟的变化系列
写作文等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