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与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体系安全面临的挑战

2016-03-16郭慧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摘 要:巴塞尔协议Ⅲ制定以来,我国监管机构执行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大力推进巴塞尔协议在银行业实施,银行来自资本约束的压力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不断向前推进,2015年10月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另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但是,结合资本监管,银行体系安全问题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揭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入手,结合资本新规的约束,谈谈商业银行体系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资本监管;利率市场化;体系安全

“银行安全是国家金融安全最核心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确保银行体系安全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首要关口和首要任务。” 然而随着金融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金融自由化的浪潮逐渐引起金融机构的过度冒险行为,加重宏观经济波动程度,并导致更频繁的危机发生。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利益与危机并生的过程。对于改革中的国家而言,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更显重要。

当前,在利率管制方面人民银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在定价上,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负债方也已达到90%以上。距离利率管制的放开更进一步。在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又面临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新问题。众所周知90年代初Basel Ⅰ才在G10国家实行,因此,第一批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并没有遭遇过资本约束的困境。巴塞尔协议Ⅲ以后,我国出台更为严格的资本管理办法。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作为一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金融业追求效率的“推动器”;另一方面资本监管作为保证银行系统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银行业承受各种风险和损失的“缓冲器”。当利率市场化碰上资本新规,某些规避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的措施,在中国很难实施,所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在我国,金融业还不发达,金融机制还不完善,长期的利率管制已经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价格机制发生扭曲,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自1988 年中国政府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设想以来,利率市场化不断向前推进,利率管制逐步放松。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改革步伐一直比较谨慎,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风险与危机的迹象仍然开始显现,因此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问题需要我们慎重对待。当前我国距离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完成仅有一步之遥,对于政府来说,有效降低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维护金融稳定将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1 商业银行的恶性竞争

在利率受到各种限制的时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会受到中央银行的严格管控,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没有行使自身定价权的能力,很难对不同风险类别、经营业绩的客户进行甄别。由于某一家银行自身难以打造自己的特色,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赚取利润,只能靠各种手段招揽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差异性很小,由此 “关系型客户”就更为重要。但是,另一方面来讲,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能力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总的来说,利率管制在银行特许经营的大环境下,限制了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就排除了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后果。

而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方式开始转变。抢占市场,铺设网点已经不是银行发展的首要选择,而是通过优化服务,进行金融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程度及自身的特点进行自主定价,这就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专业技能、定价是否科学合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其信用程度较低,为了吸引客户,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这样无疑会导致成本增加,收益减少,很难继续经营下去。

同时,在存款利率放松之后,由于不同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率存在差异,存款会从利率低处向高处流动,商业银行将面临存款来源不稳定的风险。这也考验了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总之,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资金的分配、资金的价格的掌控,将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仅如此,还容易造成银行之间争夺客户的恶性竞争。

1.2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

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下,商业银行逐渐获得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为了提高利息收益,势必会提高贷款利率。在此过程中,贷款风险较小的优质企业被逐渐驱逐出市场,而留在市场上愿意支付高额利率的都是从事高风险项目、信誉度不高,只考虑资金的获得而不计成本的借款人,这便是“逆向选择”。面对如此高的利率,这些借款人更是只管借不管还,银行的信用风险随之增加。事实上,高额的贷款利率并不能带来高利润,相反,还容易催生大量的呆账、坏账。在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由于这些企业本身所具有的预算软约束①,过高融资成本更使得其肆无忌惮的铤而走险,造成银行坏账的增加,对整个银行体系安全构成威胁。

1.3 利率风险增加

根据银监会的监管指引②,利率风险的定义为: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变动导致银行账户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或有损失的风险。

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是严格按照中央银行的指令,波动较小,稳定性较高,所以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威胁。当利率管制放开,利率更多是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所以利率的波动更加剧烈且充满了不确定性。从而此时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事实上,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面临着大量的阶段性风险。例如银行的存款成本上升,利差缩窄,为了减少对利润的冲击,银行一方面倾向于以量补价,不断扩大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银行更加偏好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客户,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短期内加大。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大危机。在严格的资本监管之前,其他成功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尽管也遇到过各种挫折,但最终都通过各种措施来防范或者说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国不同与其他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严格的资本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为苛刻,对表内业务向表外转移也更多限制,这些势必会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2 新资本监管办法出台为利率市场化加码

2.1 “新办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影响

银监会于2012年6月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全面引入了巴塞尔协议Ⅲ确立的资本质量标准及资本监管最新要求,涵盖了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等多层次监管要求,促进银行资本充分覆盖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同时依然将促进各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模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业务经营稳健性。其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对传统的业务结构模式的挑战

“新办法”给出了两大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6%、7%、和9%;对其他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5%、6%和8%。为了达标,目前国内银行依赖信贷规模高速增长的业务模式必然面临考验,转变资产业务结构势在必行——将一些资产规模大、资本消耗高的业务模式从经营业务中剥离出来。同时,对于表外业务风险权重的计提更加严格,这将使得商业银行利用信贷资产转让、信托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使表内资产向表外转移的模式难以持续。而对于资本有限的中小银行来说,经营压力更大。

2.1.2 对银行并表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金融业已经处于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之下,但仍然无法突破分业经营的制度藩篱。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内的许多大型银行已经步入了“集团时代”,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并表监管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凸显。经营风险来源日趋多样化,面临的表外风险、战略风险以及交叉性风险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新办法要求国内银行机构计算并表和未并表两类口径的资本充足率,并将股权投资权重单独设定,同时将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未扣除的部分权重设定为250%,以此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并表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并表资本约束力。这给银行的并表监管能力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2.1.3 信贷投向风格转变

新办法通过调整债权风险权重来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例如,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新办法下调了对小微企业贷款、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降低了相关领域的信贷成本,这也将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中小商业银行最近几年的信贷规模迅速扩张,而 “新办法”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为严格,必然极大增加资本补充的压力;不仅如此,“新办法”实施后,中小银行不仅要满足第一支柱的最低资本要求,还要满足第二支柱的额外资本要求,这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新的监管办法中4%的杠杆率也将限制中小银行资产规模的过快增长。这些政策要求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银行同业业务的拓展,有利于银行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向个人贷款倾斜。

2.2 利率市场化与资本新规的相互约束

2.2.1 资本充足率的约束

从我国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看,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在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占比仍然很重,远远高于西方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十分突出,使资产负债结构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就目前的实践经验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银行存款利率逐步提高而贷款利率的降低。在现如今,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短期借款来为长期固定利率借款合同提供资金,一旦利率市场化,由于到期错配,银行的利润将立刻被明显压缩。这对于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作为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内生资本补充变得更为困难,然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却愈加严格,如何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达到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2.2.2 风险计量的约束

在美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为了应对利率风险,减少存贷款利差缩窄带来的冲击,通过发展表外业务大大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利用不同利率来调节资产负债结构,从而逐渐完成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过度,为银行开辟了更多资本补充的渠道,实现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然而,资本新规出台后,对风险暴露、风险计量的标准更为严格。《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第五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计量各类表外项目的风险加权资产,应将表外项目名义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得到等值的表内资产,再按表内资产的处理方式计量风险加权资产。该规定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更为严格,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空间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2.2.3 流动性监管的约束

金融机构本身提高资本回报的需求是利率市场化的动力所在,资本回报率是指投出或使用资金与相关回报(回报通常表现为获取的利息和\或分得利润)之比例。即为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三者的乘积。当息差收窄、表内杠杆又受到资本监管的约束时,只有靠提高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资本回报。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当中,由于有资产证券化工具的补充,对银行的稳健经营影响较小。但是如果缺失这样的市场和工具,银行想要提高利差,就只能通过加大资产错配或者是降低资产风险权重的手段,在此情况下,灰色的同业业务得以大肆发展。这种同业业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是其容易造成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不仅加剧了金融脆弱性,使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上升,还有可能会导致政府的贷存比监管失效。例如2013年6月银行间由于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结构错配,再加上流动性的波澜的冲击酿成了一次大规模的钱荒。从监管的角度看,金融脆弱性确实因此般同业业务的发展而明显提高。

3 现阶段银行体系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3.1 银行利润增长面临挑战

巴塞尔协议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对于限制银行资产的大规模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利率市场化实践的反应,以往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大多通过发展资产负债表外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从而有效地抵消利差收窄是由于收入的不利影响。新资本协议以杠杆率作为监管工具加强了对银行业的表外业务的限制,借鉴国外经验发展表外业务的空间受到限制。除此以外,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利率市场化必然导致息差缩小。在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之前,银行利润的增长态势难以为继。

3.2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带来冲击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几乎成为最为大热的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则加速利率市场化中早已显现的金融脱媒③。由于互联网金融尚属于新兴领域,是当年发达国家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时不曾有过的。面对叠加后的脱媒效应,中国的银行业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方面毫无经验可循,具有更大的难度。众所周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余额宝”等宝宝们的倒逼下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利率多规制不仅让过去过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银行的表内表外业务互相交织,日益复杂,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资产负债错配风险都有所上升。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经济周期的考验

事实上,我国银行业早已风光不再,经营业绩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经济增速放缓和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是银行业继续发展的巨大挑战,考验着中国银行业的微观风险管理以及逆周期资本调节能力。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着手转型,进行金融创新,但是受制于我国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限制,存贷款业务仍然是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性。在经济上行过程中,银行业确实分享了经济高速增长而带来的成果。但是如今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信贷已不具备继续快速增长的基础,银行业将面临经济趋于平缓的检验。如何在实施新资本协议中,逐步健全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的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同时有效防范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银行业风险,是一个重要命题。

4 结语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走向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改革的道路势必荆棘满布。而我国如今实行的资本监管办法是一个国家的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的一个新的尝试,从根本上也是为了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营。目前,金融衍生品不断发展的中国金融业已经暗藏着系统性风险,加强银行系统乃至金融系统的资本监管势在必行。我们现在正处于利率下行周期,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比较好的时机。因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没有了上限管理,可能导致有些定价上行,如此,配合降息周期,可以部分对冲,甚至完全对冲,缓解短期利率可能出现上行的压力。各国的经验也表明,在降息周期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好的。我们的利率市场化还并没有完成,利率市场化推进与银行业资本监管二者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却又互相促进。但是,如果没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没有认清二者再并行发展的同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危机,那么,商业银行很难在资本监管和利率市场化的夹缝中生存,甚至会带来系统性的危机。

注释:

①预算软约束是指,向企业提供资金的机构(政府或银行)未能坚持原先的商业约定,使企业的资金运用超过了它的当期收益的范围。这种现象被亚诺什·科尔奈 (Kornai,1986) 称为“预算软约束”。

②《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2009年11月25日。

③“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语中被称为“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晓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 (10).

[2]张晨,赵艳.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结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J].金融与经济,2009(8).

[3]吴俊,张宗益,徐磊.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的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J].财经论丛,2008(3).

[4]王晓龙,周好文.银行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J].金融论坛,2007(7).

[5]胜邦,王兆星,韩明智.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J].中国金融,2010(3).

[6]宋国才.巴塞尔协议Ⅲ监管变革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挑战[D].外交学院.

[7]柯斌.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推出的背景及对银行间市场的影响[J].债券,2013(03).

[8]张新民,冯兴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对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究[J].时代金融,2013(03).

[9]刑璟.《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2013(10).

[10]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邵伏军,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1]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

[12]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13]牛长平,赵建刚.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下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探索[J].金融业观察,2012(02).

[14]盛朝晖.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7).

[15]张健华,等著.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郭慧(1991-),女湖北鄂州人,汉族,硕士,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金融服务法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银行法。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