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山坪塘整治项目建设管理新机制探索
2016-03-16杜小林王精华秦华蓉
杜小林++王精华++秦华蓉
摘 要: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境内山峦起伏,呈“三山两槽”地形,系丘陵、低山地貌。虽然辖区山坪塘数量众多、星罗棋布,但受地形地貌影响,又缺少必要的维护和管理,蓄水十分困难,属于农业生产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的农业生产大县。如果说水库是水利系统的“心脏”,那么山坪塘等微型水利设施则相当于“毛细血管”。山坪塘虽小,但在无重大骨干水源工程的山丘区,却是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是广大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保障。因此,山坪塘整治是关乎全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民生大事。
关键词:山坪塘;整治;建设;民生实事
1 整治前的现状
水利普查统计显示,忠县共有山坪塘8125口,其中急需整治的山坪塘有6610口。按照全市安排,到2015年年底要完成4063口山坪塘整治任务。全县绝大多数山坪塘建于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经过数十年运行使用,绝大多数山坪塘出现了淤积、渗漏、不装水现象,挡水、放水、排水设施缺失或损毁,已严重影响山坪塘安全运行,制约其作用发挥,工程效益不佳。究其原因:一是产权不明,管护缺位。山坪塘一般都由社管理,几乎都是以包代养,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决定承包户对山坪塘疏于管理。二是没有经费投入,缺乏管护资金。没有建立管护经费投入渠道和长效机制。三是未建立用水制度、管理办法。用水时全靠村社干部协调,群众普遍反映效果不好。以上原因直接导致山坪塘蓄水功能严重削弱,放水设施堵塞,设施设备形同虚设。
2 重要举措
自2013年以来,忠县围绕探索山坪塘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及建后管护新机制,在山坪塘整治涉及的宣传发动、资金筹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建后管护等方面集思广益,顶层决策,形成具有忠县特色的山坪塘整治系统理念: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社实施,乡镇统筹(资金、任务双包干)、部门服务、县级考核。同时,以民生实事山坪塘整治为重要载体,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发扬“忠勇、诚信、求实、创新”忠县精神,用为民务实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圆满兑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坪塘整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庄严承诺,切实缓解了农村山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难题。
一是民生导向,强保障。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把水利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予以重点投入。全县山坪塘整治累计投资3.25亿元,其中:需县级财政配套的8126万元,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分不少的及时足额配备;还通过群众投资投劳、业主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4063万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乡镇、村社对山坪塘整治进行专题调研;县人大、政协全程关注,主要领导多次督导、视察、现场调研;相关县领导组织水务、财政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召开山坪塘整治专题会20余次,片区会60多场次,挂单解决疑难问题,积极推进山坪塘整治。
二是宣传发动,整合力。在县内、外主要媒体滚动宣传山坪塘整治相关政策,编发《忠县山坪塘整治30问》及施工建设手册,发动11万多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我与家乡山坪塘》征文比赛,评出优秀作品400余篇,开展《民生水利·山坪塘》专业摄影大赛,评出获奖作品40余副,编制山坪塘整治民生实事信息宣传报道210余篇在中国水利报、重庆日报、忠州报、忠县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县人大、县政协举行山坪塘专题调研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行动”等活动,县政府、乡镇政府、水务局组织群众召开山坪塘整治院坝会500余次,让山坪塘整治政策家喻户晓。坚持山坪塘整治“四优先”(与产业发展紧密配套、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旱情严重、安全隐患较大)和“三不整”(公益性不明显、群众不愿意、条件不成熟)原则确立整治对象和整治进度,创新山坪塘整治等水利项目“三权”下放(山坪塘整治申报规划权、发包建设权、建后管护权下放到乡镇及村社),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真正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群众的事情由老百姓自己办”,极大的调动了乡镇、村社干部和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山坪塘整治的热情。
三是改进作风,重质量。县水务局强力推进作风改进,主动“三权下放”。按照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要求,接地气,纳民意,对每口山坪塘进行现场实地勘查,科学规划、设计、整治,做到了一塘一设计,一塘一整治方案。坚持政府、监理、质检、媒体及受益群众“五位一体”监督体系,实行村社、自下而上“四级验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验收评判标准。要求施工业主现场整改85次。通过专业验收、市级检查、考核,工程优质率达92%以上,一次性合格率99.2%。同时,对2013—2015年山坪塘整治质量开展“回头看”,对存在的问题挂单整改,限期整改,逐一整改,真正达到“能蓄水、无病险、真管用”的目标。
四是上下联动,抓督查。县委、县政府不仅将山坪塘整治纳入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水利民生综合目标考核,而且还单独纳入专项考核,并启动问责、逗硬奖惩;县“四大家”主要领导深入整治现场督促整治进度和质量;县纪委、监察局和县督查室对全县山坪塘整治开展专项督查10余次,督促整治进度;县水务局抽调28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把山坪塘整治纳入专题教育挂单督查督办,对每口山坪塘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全程监管,大力推进,确保山坪塘整治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县两代表一委员(县党代表,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现场视察和专项测评,满意率均在98%以上。
五是效益为先,建机制。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正在进行的农村水利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第一,忠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忠县小微型水利建设管理办法》,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第二,建立健全完善了山坪塘整治“六个一”验收档案资料和“三块牌”公示标牌。第三,将山坪塘等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组建管护人员350余名,专人负责山坪塘等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第四,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物业管理模式,以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流转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500余处。第五,对跨村社的山坪塘推进农村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实现有人管水、有序用水。共召开山坪塘管护机制院坝会420余次,组建山坪塘整治受益群众管护组织500余个,农民用水者协会300余个,落实山坪塘建后管护专项资金。实现了山坪塘建前有规范,动工有设计,建中有监管,建后有人管的良性长效机制。
3主要成效
为全力打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忠县结合实际优化经济发展布局,围绕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1+2+3”产业规划,在县城发展区完工整治山坪塘375口,特色生态园区整治40口,农产品主产区整治2608口,生态涵养旅游发展区整治780口。实现全县农业总产值48.54亿元,农业增加值32.36亿元,人均纯收入10104元,同比增加6.3、5.2、14.18个百分点。其中,汁用柑橘总产值8.99亿元,产值26万吨,同比增加10.1%。山坪塘农田灌溉、人畜饮水、防汛抗旱、生态涵养、产业支撑等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困境。
一是工程质量好,“3+2”规定动作完善。全县4071口山坪塘的挡水、排水、放水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便民设施和安全设施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实现了山坪塘“无病险、能蓄水、真管用”的整治目标。
二是工程蓄水好,渠系配套到位。该县在重视山坪塘整治“3+2”的同时,更加强调引水、灌溉沟渠的配套完善,突出山坪塘的“能排、能灌”作用,重点解决“管用”问题。目前共整治拦山堰50000余米,引水渠60000余米,灌溉渠道4500米,排水渠道15000米,山坪塘能排能灌配套率达95%以上,很好地促进了山坪塘灌溉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是工程管护好,管护责任落实。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了山坪塘整治纠纷调解制度、山坪塘整治后管理、维修、用水等管护机制。纳入村规民约,明确专人负责山坪塘等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物业管理模式,以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流转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500余处;对跨村社的山坪塘推进农村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实现有人管水。
四是效益发挥好,群众得实惠。通过山坪塘的整治,全县山坪塘整治累计新增、恢复蓄水能力1896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新增、恢复灌面11万亩,有效解决了13.9万农村人口抗旱水源。基本解决了全县农田、耕地半个月以上的抗旱用水,根本结束了农村人饮缺水和肩挑背驮找水的历史。
五是群众口碑好,满意程度高。全县山坪塘整治,以尊重群众意见,尊重科学技术为前提,以受益群众满意为检验整治质量的唯一标准,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益群众代表20000多人全程监督,实现了社会各界抽查满意率100%,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