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改革
2016-03-16蔡雅楠
蔡雅楠
摘 要:学生评价改革还要求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专业嗅觉。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7-02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要求我们把学生评价改革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两个重大课题,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改变学生评价机制。
一、大背景:新课改
新世纪之初,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谓意义重大。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国各地全面展开,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农村学校的发展状况,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中可能带有传统型教育的模式或痕迹,要全面展现新一轮课改的特色和实效,需要教育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改革课程体系,更要积极参加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素质,而且要大胆改革、创新,刻苦钻研新大纲,吃透新教材,增强事业心;从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适应新教材,加强新课改步伐。
二、当前学生评价制度的特点
1、评价对象窄化。传统的学生评价对象已窄化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升学率成为评价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目标,也成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这只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除了是学习的一部分,还是家庭和社会的人,他还具有品格、情感,情操等特质,对学生的评价只局限于学业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2、评价手段单一化。考试是传统学生评价的唯一手段。考试制度成为现代社会甄别学生、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基础。但是在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中,人们已把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手段,这样就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也会排斥一些很有潜力但不适应考试的学生,这不利于教育以及学生评价的改进。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能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光靠单一的考试这一学生评价手段是不容易达到这一目的的。
3、评价主体单一。目前,学生评价的目标、手段、方法以及学生评价方案的决策、调整等诸方面的权力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教师、家长、社会各阶层人士只有很有限的评价权力,学生更是无权过问课程的效绩,他们只有接受的权利。学生评价主体的单一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学生评价的主体应该为其它与学生评价有关的实体,如学生、教师、教育行政人员、课程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及相关机构等。由于学生评价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过大,使他们顾此失彼,难以“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有个性地发展”。
三、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学生评价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标准多元化。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就国家来说,可以根据各地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就学校来说,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培养目标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就个人来说,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在学校,我们可以建立多极评价指标,学生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级:一二年级为一级;三四年级为二级;五六年级为三级。从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感与价值观、动与健康、美能力五个大的方面出发,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评价细化为几个具体化的方面,包括:不惹父母生气,热心帮助同学,爱护庄稼树木,不扔果皮纸屑;对三、四年级学生的评价细化为24个介于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方面,包括:维护集体荣誉,尊敬父母和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关心帮助同学,爱护公共设施;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评价细化为32个抽象化的方面,包括:民族精神和意识,集体观念和荣誉,做人诚实守信,知法懂法守纪,辫别是非能力。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学生评价主要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新的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在制定学生评价的时候我们要检查学生是否遵守了学校的一般行为规范,如作业情况、课堂注意、行为举止、学习态度和纪律表现等。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情感领域的评价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老师应该详细观察学生的好奇、发问、批判、冒险以及创造等高级情感表现,并在学生评价中表现出来。张扬这些品质虽然会使教师遇到管理上的麻烦,给教学带来难处和挑战,但对学生走出学校进人真实社会,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益处是很大的。
3、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参与学生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的,主要包括:自我、小组、教师和家长。首先,自我参与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是意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结果。在未来世界,自我认识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比较,小学生不断的提高自我认识水平,从而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有的放矢。其次,小组参与评价班级中的许多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其他成员是距自我最近的人,也是最了解自我的一个群体之一。再次,教师参与评价。在学生上学的时候,教师恐怕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群体。学生最在意的,也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在学生眼里,没有什么人比自己的老师更神圣。最后,家长和社区的支持,家长和社区不是课程改革的旁观者,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校的课程管理总是受到家长和社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少数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学校教师的事情,而应是一个关涉到千家万户和社会各界的社会问题,理应得到学生家长和社区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4、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传统的学生评价往往以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采取结果取向,重视学习的成就,而忽略学习的过程。因此,新的课程评价形式必须多样化,即在学生评价中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学生评价的切入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方向、具体的课堂教学和课程的改进,只有适宜的评价方式才能正确引导基础教育。评价形式可以有三种,分别为:质性评价、等级评价、希望与建议。对小学生而言,同龄人的语言有着成人语言无法替代的沟通作用,因此,小组各成员对每个学生的质性评价。希望与建议很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与强调交流沟通的质性评价相比,分数、等级评价总是显得有些空洞和冷冰冰。交流沟通,哪怕是寥寥数语,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要想让课程改革尤其是学生评价改革真正活起来,必须充分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设想,谨慎的论证。学生评价改革还要求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专业嗅觉。因此,必须不断学习、实践、探究,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