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新秧歌创作与知识分子改造摭谈

2016-03-16冉思尧侯业智

戏剧之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改造知识分子

冉思尧,侯业智

(1.神木中学 陕西 榆林 719300;2.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时期新秧歌创作与知识分子改造摭谈

冉思尧1,侯业智2

(1.神木中学 陕西 榆林 719300;2.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新秧歌剧运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兴起,是延安文艺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它的再创作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吸收利用,并被赋予新内涵。而知识分子创作过程也是转变原有价值取向、接受整风改造的过程。

【关键词】新秧歌;知识分子;改造

陕北秧歌是一种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陕北秧歌以全新姿态再度蓬勃发展,取得了极高艺术成就,并突破地域限制向其他解放区传播,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新秧歌由普通民间艺术演化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运动,既得益于抗战激发的民族热情,又和中国共产党文化政治策略分不开。尤其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直接促进了新秧歌运动发展。而知识分子在改造秧歌旧有民间形式以符合边区政策需要和呼应边区主流意识形态时,也潜移默化中或主动或被动改造着自己。

一、新秧歌中的革命文化

陕甘宁边区是国民政府划分由中共治理的合法地方政权,其治下的文化同样被赋予革命色彩。传统秧歌最主要的特征是娱乐性,主要反映男女情爱和家庭婚姻,这和革命文化建设的要求大相径庭。对此,边区政府在改造秧歌剧本时作明确要求,即“旧剧本保留有民族文化中不少有生命的东西,只要去掉其反动封建的部分,灌输以新的思想和精神,就可以‘推陈出新’,使旧的作品取得新的生命。”[1]

1942年5月,为解决延安文艺界存在问题、建设新文艺,中宣部组织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并为座谈会作结,即为《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开宗明义,“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这份郭沫若称为“有经有权”的《讲话》里,工农大众兼具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就新秧歌创作上讲,则是表明了其与革命文艺理论的内在统一。新秧歌表现内容必须突出革命政治,传统秧歌剧本中涉及最多的“神”和“爱情”,是新秧歌创作时改动最大的部分。如秧歌剧《小牛》原剧本中问到“挱椤”“黄河”是由何人所栽、所开时,答曰“王母娘娘”和“老百姓”。而该剧本再创作时,变成了“毛主席”“共产党”[2]。

至于秧歌剧中对爱情的净化更是比比皆是。著名戏剧家张庚回忆秧歌剧时,曾言及来自于民间的原始秧歌剧多是男女互扭,表演时从动作行为到对唱内容都偏低级恶俗,有明显的情色意味,所以重新创作《兄妹开荒》时,创作者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本想写成夫妻二人,为了免去调情的感觉才改成兄妹的”。[3]在现实宣传需要和建设新文艺的深层次建构上,陕北秧歌在创作过程中“脱胎换骨”,“歌颂人民,歌颂劳动,歌颂革命战争。它以军民团结、对敌斗争、组织劳动力、改造二流子、增加生产、破除迷信、提倡卫生等”[4]成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和创作主题。

二、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

新秧歌的创作不单单是在延安文化人深入民间吸纳民间精华的结果,更是他们成功改造自我的重要体现。如身兼《兄妹开荒》作者和演员的王大化,其“改造”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在整风运动中将自身经历整理成文,先后被多家报纸转载,是边区长期宣传的“改造”成功范例。

对于当时来延知识分子,创作新秧歌并非是写作题材变换那样简单,而是必须放弃原有文化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是世界观、价值观的重大转变。陕北秧歌一开始是不入知识分子“法眼”的,要想将边区知识分子形成合力,转入革命文艺的轨道,思想改造势在必行。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新秧歌的创作和演出成为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途径之一。在夸张的造型、欢快的配乐和昂扬的气氛中,知识分子洗涤了自己的灵魂,真正融入大众。当然,所谓改造也不是绝对的摒弃自己的过去。细究新秧歌剧本,我们仍然能发现文人的趣味与喜好,如《栽树》中个别语句,《军爱民民拥军》的场景设置等,都有着明显的知识分子烙印。

总之,在那场瞬息万变、改天换地的时代洪流中,新秧歌和知识分子不再是简单的创作客体与创作主体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着、制约着,缓慢而坚定地向同一个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佚名.华北文艺界协会成立大会记事[N].人民日报,1948-9-24.

[2]苏一平,陈明.延安文艺丛书(秧歌剧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336.

[3]张庚.回忆〈讲话〉前后“鲁艺”的戏剧活动:艾克思[A].延安文艺回忆录[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75.

[4]艾青.秧歌剧的形式[N].解放日报,1944-6-28.

冉思尧,文学硕士,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教师;

侯业智(1983-),男,汉族,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红色文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延安大学教务处科长,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延安文艺研究和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基金项目:延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陕北民间艺术与延安文艺建构”阶段性成果(15BWY25);延安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成果(YDQ2014-25)。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I20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28-01

猜你喜欢

改造知识分子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