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逆变器的无线并联阻抗研究

2016-03-15徐春雷刘斌鞠嘉凌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6期

徐春雷 刘斌 鞠嘉凌

摘 要:本文首先对微型逆变器进行数学建模,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其模型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其等效输出阻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虚拟阻抗的方法,重新设计等效输出阻抗。然后介绍了在等效输出阻抗设计成纯阻性时的下垂控制方法,并最终实现多机并联时功率均分。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微型逆变器;无线并联;阻抗研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197

0 引言

为了实现逆变器并联“即插即用”,基于下垂控制技术的无互联线并联结构成为逆变器并联首选。目前学术界对微型逆变器采取功率均分的并联技术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微逆的无线并联展开研究。首先给出微逆的拓扑结构,然后通过状态空间平均法进行建模从而得到其输出阻抗,进而对其输出阻抗进行设计,从而减小由于线路阻抗和输出阻抗差异对功率均分造成的影响。

1 微逆的拓扑结构及其建模与分析

如图1所示,为系统拓扑结构,

由于Flyback电路中存在非线性器件变压器,所以整个系统实际是一个很强的的非线性系统。为此,在一个开关周期Ts内,对微逆模型进行等效处理。

2 电压电流双环调节及输出阻抗设计

由图3可知,经虚拟阻抗校正后的等效输出阻抗在工频出不但依然呈现阻性,并且阻性有所加强,这样更有利于减小由于线路阻抗和输出阻抗差异而引起的对逆变器功率精确分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成山,武震,李鹏.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29(02):1-12.

[2]杨新法,苏剑,吕志鹏等.微电网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01):57-70.

[3]吕志鹏,罗安.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功率鲁棒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2(12):35-42.

[4]刘斌,熊勇,卢雄伟.不同容量的逆变器无线并联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6(06):39-44.

[5]陈燕东,罗安,龙际根等.阻性逆变器并联环流分析及鲁棒下垂多环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8):18-29.

作者简介:徐春雷(1989-),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