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走狗胜读书
2016-03-15汪金友
汪金友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感觉不舒服。斗鸡走狗,玩物丧志,怎么能够胜过读书?但冷静一想,就会发现,从古至今,通过斗鸡走狗而飞黄腾达的人,可以说比比皆是。书没有别人读的好,而得到的财富、荣誉乃至权力,却比一般人多得多。
前几天参观河南南阳的汉画馆,发现那里有一幅精美的“走狗图”。讲解员说,走狗是一种经过训练,专门用来打猎的狗。它跑起来的时候,身体一纵,就像一条直线,速度特别快。因为这种狗善战而且听话,所以后来人们就把一些趋炎附势的人称为“走狗”。
至于斗鸡,大家都知道,就是把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让他们愤怒而激烈地互相啄咬。直到有一只鸡败退,才算罢休。在南阳的汉画馆里,也有几幅“斗鸡图”,说明在那个时候,斗鸡已经风行。
让我惊醒的不是“走狗图”,也不是“斗鸡图”,而是讲解员就此讲的一句民谣。她说,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这样的说法:“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
这个故事,来源于唐代的《东城老父传》。书中有个叫贾昌的人,因为善于驯养斗鸡,深得唐玄宗的宠信。在十三岁时,就被封为高官,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所以时人歌咏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水浒传》中的高俅,也是因为玩得好而飞黄腾达。一开始,他只是苏轼的书僮,后来又给小王都太尉当差。有一次,王诜派他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时,碰巧端王赵佶正在园中踢毬,于是高俅便大胆地露了一手,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从此,高俅就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很快扶摇直上。
看了贾昌和高俅的升迁经历,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生气。
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愤懑。但转念一想,会斗鸡,会踢毬,不也是一种能力吗?世界之大,无奇不需。既需要写文章的人,也需要搞文艺的人;既需要写书画画的人,也需要玩杂耍的人; 既需要当教授的人,也需要当球员的人;既需要跑得快的人,也需要跳得高的人; 既需要会厨艺的人,也需要看大门的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样样精通,也不可能样样都不精通,不管读书不读书,天生我材都有用。
什么叫读书?似乎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读到北大、清华算读书,读到硕士、博士算读书,但读到初中、高中,读到中专、大专,算不算读书?很多的人,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条件读书。过去是没有经济条件,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是没有智力条件,想读名牌大学,但考不上。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硬逼着人家读书,更不能以读书论英雄。
现代社会,除非极个别情况,没有人不进学校。至于读到什么程度,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和智力所定。但不读书不等于不努力。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找到个人的闪光点和爆发点。
【原载2016年01月18日《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