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豆腐狂欢节
2016-03-15谭力
谭力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狂欢,人们不分男女老幼互掷豆腐,乐在其中,连平日举止优雅的淑女,也将仪态丢到一边,投入混战。
豆腐大战后,村里还会举行村民大会,将村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拿到会议上讨论解决办法,堪称一年一度的“调解大会”。
豆腐放进油锅,立刻发出“”的响声,几分钟后被煎至金黄,色、香、味都无比诱人,若是再撒上一把碎葱,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400多年前的某年正月十三,林氏家族正在祖祠中举办“添丁”(有男婴降生)祭祀仪式。仪式结束之后,一盘盘精美的素斋被端上桌子,此时一位刚切完豆腐的族人走出厨房,不小心将沾在手上的豆腐甩到了一位年轻人身上,新衣服被弄脏的年轻人,自然心有不甘,立即抓起桌上的豆腐进行还击,却不料没砸中“肇事者”反而“误伤”了旁人,被砸的人也抓起豆腐反击,最后所有人都被卷了进来,一场意外的“豆腐大战”就这么发生了……
到了第二年,族人发现这一年添丁的数量竟然比上一年多得多,大家都觉得奇怪,最终追溯到前一年在祠堂投掷豆腐的行为,于是他们认定“掷豆腐”是一个祥瑞的开端,能带来家族兴旺。从此,这个村子便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三上灯后掷豆腐的习俗,并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村子,就是如今的广东清远市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掷豆腐的习俗也演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豆腐狂欢节”,每年都要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我在朋友阿力的邀请下,乘兴而来,参与了一场终生难忘的“豆腐狂欢节”。
“豆腐砸开花,好运常伴家”正月十三日的“豆腐大战”
“大家注意,等一会儿鞭炮响起,我们就开始分发豆腐,不限数量,你能带几包就带几包,用完再回来拿!”下午2点多,豆腐大战即将开始,一位年轻人站在台上,举着喇叭指挥参加狂欢的人群。场地正中央,摆着一块巨大的豆腐,我凑近去一看,这块“巨无霸”豆腐长宽近2米,高1米多,阿力眉飞色舞地对我说:“村里每年都要制作这样一块水豆腐,重6吨多,需要100多人合力劳动完成,已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正在惊叹,不远处的祠堂里响起一阵鞭炮声,等候已久的人们一下子涌到豆腐面前,有的拿出塑料袋,有的拿着大碗,有的人没有工具,干脆脱下帽子当容器,更有甚者把豆腐直接塞进衣兜。“弹药”准备充足后,大家立即冲向祠堂门口,抢占有利位置——按照习俗,从祠堂里走出来的“添丁者”(有婴儿降生的家庭)是第一批“攻击目标”。我在阿力的带领下,也装了满满两大袋子豆腐,右手还抓了一大把,对准祠堂大门。
当添丁队伍在锣鼓队的陪伴下走出祠堂,一场激烈的“豆腐大战”便开始了。大家一涌而上,往往是几个人“围攻”一个添丁者,远掷近抹,还有人把他抱住,撩起其衣服,将大把冰凉的豆腐抹到他的头上、脸上、身上,越玩越高兴。此时,嘻闹声、欢笑声、锣鼓声汇集在一起,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第一轮攻势之后,大家便乱了章法,见人就扔,逮到谁就往其脸上抹。我刚扔完一袋豆腐,还没来得及打开另外一袋,就被旁边一位女孩子抹了一脸,微甜的卤水味呛得我不断咳嗽。我立即还以颜色,举起袋子扔在她的头上,一时间汁水四溅,波及了几位围观者,他们也齐刷刷地转身,把我当成了攻击目标。我左侧有一位摄影师,抓着包裹严实的相机,正在捕捉精彩的瞬间,不料旁边兀地飞来一团白花花的豆腐,把他的眼镜砸到了地上。他伸手一抹脸,把相机一扔,抓起豆腐就扔了出去,也不管目标是谁……旁边还有很多摄影师都穿着塑料雨衣在拍摄,不过薄薄的塑料雨衣显然防不住密集的“枪林弹雨”,除了相机安然无恙,他们全身上下都“中弹”无数……
一位西装革履的大叔站在台上,面带微笑地看着人们乱战,颇有指点江山的意味。阿力给我使了使眼神,我们俩一挥手,两大团豆腐就准确地飞向了他,紧接着,豆腐“炮弹”纷纷飞向他,他的黑色西装立即挂满了豆腐渣、浸透了卤水。眼见已不能置身事外,他捞了两大块豆腐要找我们“报仇”,却被另一群孩子逮住,一番胡乱涂抹,最后连西装内衬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豆腐……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狂欢,人们不分年龄、男女,互掷豆腐乐在其中,连平日举止优雅的淑女们,也将仪态丢到一边,义无反顾地投入豆腐混战。“豆腐砸开花,好运常伴家”,这句话用来形容豆腐节再恰当不过了。在豆腐狂欢节中,你可以将豆腐砸向任何人,被砸的人不但不会发怒,反而觉得这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降临到自己身上,同时也会“礼尚往来”回敬对方。阿力说,有些村民相互之间本来存在着一些矛盾的,但在这样的嬉闹中就和解了。
“新丁会”与“上灯”仪式解决全村问题的“和谐大会”
关于“豆腐节”的由来,还有另一个版本。
相传明清时期,当地常闹虫灾,百姓时常颗粒无收。有一年虫灾特别严重,村民无奈之下,只好向观音菩萨祈祷,希望得到帮助。观音菩萨派来许多燕子,帮助村民吃掉了害虫,因此保证了庄稼的大丰收。淳朴的村民不仅感激观音菩萨,更感激“燕子之神”,于是纷纷把豆腐掷到瓦檐上,让燕子啄食,引来了更多燕子,从此当地再也没有遭受虫灾。后来,这种习惯逐步演变成正月间互相投掷豆腐的习俗,目的是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虽然两种传说略有不同,不过都表达了相同的祈愿和祝福。传承到今天,掷豆腐的习俗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包含了与此相关的系列祭祀活动,寄托了传统文化中“人丁兴旺”的观念。
祭祀活动,其实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首先由生下男丁的家庭为代表,组成“新丁会”,负责集资,并确定“丁头”(组织者)和“头丁”(一定时间内最先出生的孩子);集资后,由长辈买灯笼,共需4盏,村里3个祠堂各挂一盏,“头丁”家中挂一盏;紧接着,还要从集资当中抽出一部分钱,购买做豆腐的材料,并指定本村的一户人家负责制作豆腐;到了正月十二上午,“新丁会”集中到祠堂,齐心协力打扫卫生,然后等到正月十三中午进行“接灯”仪式。
“接灯”仪式中,添丁的家庭和锣鼓手组成队伍前往祠堂,携带一些新做的豆腐,让客人试吃,吃完豆腐后,大伙一起敲锣打鼓去“头丁”家。“头丁”的家长亲自把灯笼送出来,走在队伍最前面,锣鼓随后,最后还有一个担箩筐的人,筐内放了些供品,如一大块猪肉和一只煮熟的鸡等,整支队伍浩浩荡荡地把灯笼接回祠堂。进祠堂后,大家先把前一年挂在房梁上的旧灯笼取下来,再把当年的新灯笼拴好,摆好供品,点燃油灯,所有人依次敬香。接下来就是庄重的“上灯”仪式:鸣放鞭炮,敲锣打鼓,灯头与全体添丁者齐齐拉紧吊挂灯笼的绳索,将灯笼升起,挂在祠堂顶梁上。与此同时,外面的村民开始把豆腐运送到各个指定的地点,为“豆腐大战”做好准备。上灯结束,整个祭祀仪式告一段落,接下来,只等添丁者走出祠堂,豆腐大战即刻打响……
豆腐大战之后,村里还会按照惯例,举行村民大会。会议上,由“丁头”公布本次活动的收支情况,同时还邀请村长和有威望的老人到场,将村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拿到会议上讨论解决办法,堪称一年一度的“和谐大会”。会议结束后,全体人员欢聚一堂,举杯同庆,一年一度的豆腐狂欢节,在“饮灯酒”的祝福声中圆满结束。
狂欢之余的精致美食豆腐大战的争议和改进
“豆腐节”已成为佛冈的民俗文化品牌之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也成了社岗下村村民最快乐的一天,全村1000多人倾巢而出,以独有的方式,在互相投掷豆腐的欢乐中迎接元宵佳节,缓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并表达新的一年里最深切的祝福。
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追逐嬉笑声,豆腐雪花一般在狂欢的人群间飞舞,打在人们脸上、身上,人人都变成大花脸或“小白脸”。特别是年青人,更是毫无拘束地追逐、打闹,其热烈程度,比起西方西红柿狂欢节也毫不逊色……外出的村民,哪怕再远也会携带家眷回家过年,并一直等豆腐节结束后才再次外出;周边的一些民间艺人也会闻风而来,献上拿手的曲艺节目,投身于欢乐的海洋。
在狂欢节期间,豆腐不仅是打仗的“弹药”,也是令八方来客念念不忘的美味小吃。村里的“美食街”上,做好的豆腐被放在筛子里,若有人要买,便可立刻加工:摊主在锅里倒上自家压榨的花生油,把豆腐一块块放进去,豆腐便立刻发出“嗞嗞”的响声,冒出丝丝热气,几分钟出锅,被煎至金黄的豆腐色、香、味都无比诱人,若是再撒上一把碎葱,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各家小摊位上,豆腐花、芋头糕、萝卜糕等特色小吃琳琅满目,但最受欢迎的总是豆腐。广东境内以豆腐为主要食材的酿豆腐,是一道闻名全国的客家名菜,而高岗镇社岗下村的豆腐更是远近闻名,又嫩又滑,还被评为“佛冈十大养生菜”之一。
但近几年来,把“巨型豆腐”用来扔掉的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指责:“这样扔豆腐是一种浪费,与厉行节约的美德背道而驰。”但也有人认为:“扔豆腐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民俗,豆腐越大,就可以越好地提升节日的氛围。”
面对种种争议,佛冈豆腐节的发祥地——社岗下村的村民曾发表了被人们戏称为“史上最给力”的声明:“豆腐狂欢节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作为村里历久不衰的传统节日,它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不应该称为浪费粮食的陋习。”
不过,如今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尊重,佛冈的豆腐狂欢节也应该考虑进行改进,比如适当减少投掷的时间,增加民俗表演活动,同时努力拓展活动形式,结合美食、娱乐等元素,让豆腐狂欢节的内涵更丰富、意义更积极,并成为能促进地方发展的一种良性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