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六十年
2016-03-15徐颖
徐颖
2014年,中阿贸易额突破2511亿美元。图为中阿博览会展会现场
2016年1月19日,在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
2016年1月13日,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
“60年来,中阿友好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南南合作典范,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始终互为兄弟、朋友和伙伴。”文件中如此表述。
毫无疑问,这个文件将成为中阿关系转折点的见证:经历60年的交往,中阿关系正在步入一个新时期。
战场上煮挂面的中国医生
1967年11月,也门首都萨那,战云翻滚。被推翻的王室势力在外国支持下,用重金购买也门部落兵和外国雇佣军4万多人,力图推翻也门共和政权实现复辟。
这座硝烟弥漫的城市正是时延春外交生涯的第一站。彼时,刚大学毕业两年的他,是中国驻也门大使馆中唯一一位懂阿拉伯语的外交人员。
在也门共和政权最困难的时刻,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坚决支持也门政府和也门人民为维护独立主权,反对帝国主义颠覆侵略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在那段日子里,除了中国大使馆外,其他国家的使领馆全部撤出萨那。
在萨那告急、也门医生紧缺之际,中国援也门的医疗队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
一日清晨,时延春去医疗队了解情况,发现医疗队所在的那栋楼里,一段墙面已被炮火击塌。但是,几位外科医生正在楼里淡定地烧水煮挂面。他们抢救伤员直到天亮,眯了一会儿后,便吃点饭立即赶去医院,因为很多病号还需要紧急手术。
这正是那个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友谊的写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此背景下,亚非两大洲29个国家领导人于 1955 年 4 月 18 日在印度尼西亚名城万隆举办了划时代的亚非会议。
出席万隆会议的有 9 个阿拉伯国家,包括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利比亚、沙特、苏丹、叙利亚和也门。
会议期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阿拉伯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给予了有力支持,尤其是支持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主张将巴勒斯坦问题列入议程、呼吁解决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问题、支持北非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时任埃及总统纳赛尔曾说:“万隆会议为加强埃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阿拉伯国家在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的支持和声援,大大加深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信任。
此后三十几年里,时延春先后在中国驻埃及、约旦、利比亚、叙利亚大使馆工作,并曾担任中国驻也门、叙利亚大使。时延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患难方识真交”,在萨那战役之后,也门各界人士都把中国视为真正的朋友。
1956年初,中埃互设商代处,以贸易先行,作为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第一步。1956年5月30日,中埃两国政府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埃及与中国建交后,阿拉伯国家出现了第一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至 1965年,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索马里、突尼斯、毛里塔尼亚陆续与中国建交。
23个提案国,7个是阿拉伯国家
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会议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消除了一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重要障碍。
事实上,当年向联大提交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23个国家中,有7个是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毛里塔尼亚、民主也门、阿拉伯也门、叙利亚和苏丹。而在最终的投票中,76张赞成票中有12张是阿拉伯国家投的,除上述7个提案国外,还有埃及、科威特、突尼斯、摩洛哥及当时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利比亚。
这之后,从 1971 年到 1978 年,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掀起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这一时期,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有 6 个,分别是:科威特、黎巴嫩、科摩罗、约旦、阿曼、利比亚。
真正的剧变发生在1978 年后。这年年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中国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因中国迅速的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关注。
此后,中国与已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关系进一步加深,高层交往逐渐增多,与未建交的阿拉伯国家的交往也日益增多。
1981年10月22日,在墨西哥坎昆,包括中国在内的由14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坎昆会议”正式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会见了当时的沙特王储赫德亲王(后任国王)。
1960年9月6日,中国帮助也门修建荷台达——萨那的双行柏油公路。图为休息时,中国专家和也门工人交谈
1983年4月,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及夫人苏珊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第三次访华,也是访华的第一位埃及总统。时延春作为主要译员,参加了穆巴拉克访华全过程的接待工作。
4月3日,邓小平会见并设宴款待了穆巴拉克。席间,邓小平还向穆巴拉克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建设情况:“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一条经验,就是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建设,不能操之过急。发展中国家希望很快发展经济,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搞建设不可超过能力太多,不可操之过急,急了就出毛病。”
在此期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明星。从1978年到199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由3645亿元上升至1866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81元上升至1644元。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到1990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百亿美元。
而这些年间,中国完成了与其余阿拉伯国家建交的“扫尾”工作,先后同吉布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勒斯坦、巴林、沙特阿拉伯王国等 6 个国家建交。
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地区大国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国家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1988年,沙特朝觐与宗教事务大臣访华。1988年11月11日,两国同时互设贸易代表处。1990年7月21日中沙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阿卜杜拉
尽管建交很晚,但是,中沙建交后,双边关系突飞猛进、后来居上。
现年81岁的郑达庸是1990年中国与沙特建交后,中国驻沙特第二任大使。郑达庸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起1995年初他拜访当时还是王储的阿卜杜拉时的情景:“谈及沙特与中国关系,阿卜杜拉说,‘我们都是亚洲的子孙,都是亚洲人,我相信中国是我们的朋友,我是相信的。”
本世纪以来,为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01年12月,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成立,2002年设立中东问题特使,2004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
2006年1月22日,彼时已经是沙特国王的阿卜杜拉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他2005年8月即位以来首次正式出访中东以外的国家,这也是中沙两国于1990年建交以来,沙特国王首次对中国进行访问。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遭受地震灾害的危难时刻,沙特政府在阿卜杜拉的指示下,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慰问,并向灾区提供了6000多万美元的现金和物资援助。
习近平2016年访问沙特之际,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文中特别提到:“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沙特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6000多万美元的现金和物资援助,这是中国政府收到的最大一笔海外单项援助。”
2008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沙特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中国和沙特关于加强合作与战略性友好关系的联合声明》,以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政治、经贸、财政、人文等领域和国际事务中的交流合作。
2015年1月23日,阿卜杜拉去世。习近平在致沙特新国王萨勒曼的唁电中说,阿卜杜拉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推动中沙战略性友好关系发展、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突出贡献。
叙利亚对丝绸之路的特殊情感
2010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中阿集体合作进入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阿人文交流、经济合作的脚步更加频密。
2013年12月,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召开。2014年6月,首届中阿城市论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举办。2014年9月,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丝绸之路系列文化论坛之中阿文化部长论坛北京召开,论坛通过了《中阿文化部长论坛北京宣言》。
2014年6月13日,黎巴嫩南部迪尔米玛斯镇老年活动中心,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医疗队队员为一位老人进行抽血检查
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之际,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演讲。演讲中,他从“中国梦”谈到了“阿拉伯梦”:“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著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互利共赢是国家间最好的交往之道。
2014年,中阿贸易额突破2511亿美元,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1.46亿吨,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是9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迄今为止,已有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苏丹、约旦、伊拉克等8个国家同中国建立或提升了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6年1月19日,习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举行会谈,两国元首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一致决定建立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中国提出的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加强产能合作等倡议得到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阿拉伯国家有特殊的情感。
时延春告诉本刊记者,1999年8月到2002年6月,他在叙利亚担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期间,感受最深的就是叙利亚国内对于丝绸之路的重视。
“叙利亚人认为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西南,终点是大马士革,所以每年9月份叙利亚都有丝绸之路节,长达半个月,相当隆重。”时延春说。
2001年1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问叙利亚。“我陪着胡锦涛到泰德穆尔(又译为:巴尔米拉)古城去访问、参观,泰德穆尔博物馆里面就珍藏着中国古代丝绸的原件。”时延春说。
泰德穆尔,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荣、最有文化底蕴的一座绿洲城市。两千年前,作为中国长安和罗马之间的贸易中转站,这座古城持续了400年之久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