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

2016-03-15梁志强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构建模式土地整治

梁志强

【摘 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农村土地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原有的农业生产结构遭到破坏。因此,我国的农村土地整治问题迫在眉睫。我国的农村土地政治问题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人地和谐的目标。我们要切实的掌握整治区域的人地关系,从客观关系入手确立以人地协调为目的的土地整治新模式。我们这篇文章侧重分析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以人地协调为目的的土地整治的重点,并介绍了完整的土地整治模式框架。

【关键词】人地协调;土地整治;构建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突出矛盾。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近些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农业用地的占迁使得人与地之间的矛盾更加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涌入造成了人减地增、有地无人耕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农村耕地还是遵循小农式的分割种植方式,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规模种植与经济种植。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没有给人地关系提供良好的改善氛围,相应的还严重加剧了彼此的矛盾。为此,围绕着以人地和谐为目标的土地整治模式的构建迫在眉睫,这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乡村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基础上,将土地整治作为抓手实现人类与土地之间的良好发展。我们这篇文章侧重分析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以人地协调为目的的土地整治的重点,并介绍了完整的土地整治模式框架,希望有助于土地整治问题的解决。

1.土地整治的目标

土地整治强调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政治目标。具体来说,土地整治的目标包括了合理使用资源,赢取最大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共同实现双赢。土地整治的本质是调整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应的土地使用模式。土地整治模式的构建不能超越社会发展的实际,要与实际的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政策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土地整治要遵循自然法则,坚持人地关系的正向反馈渠道,因地制宜,不要违背自然更替的原则。

2.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构建

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的构建侧重调控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改变的发起者是人类。我们需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基础上,在保障经济、文化、科技等能过平稳发展的要求下对土地的使用进行必要的整治与引导。我们需要明确土地整治的最终目标,通过具体的运作方式来完成主要内容与注意问题的整改。

2.1土地整治的目标模式

土地整治目标模式的确立是根据具体的整治对象和内容确定的,划分的标准不同其具体包括的内容也就不同,而不同的整治对象确定了不同的整治目标。具体整治内容如下:(1)农业耕种用地,其整治目标是要切实的增加耕种面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质量,改善落后的种植模式与经济模;(2)农村建设用地,其整治目标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完善具体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改善农村整体居住水平。(3)适合发展农业的未利用土地,其整治目标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增加农业用地种植面积,有效的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4)城镇建设用地,其整治目标是要提升土地使用价值,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使用土地的生态环境。通过上述内容发现,保证正常的农业种植与供应,维护良好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实际的生态环境是三条主要的目标表现,我们需要从生产、生活以及生态三个角度对我们的整治目标的确立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人类与土地的协调发展。

2.2整治的主要内容

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要根据实际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条件来进行确认,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下其实际的整治内容是不一样的。西方国家经历了由田间到乡村再到城市和自然的整治内容的改变,每一个阶段的整治内容是当时社会需要的客观表现,符合了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土地整治起步较晚,尚处于一个发展不完善、不健全的阶段。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三次比较深刻的改革,其具体是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时期和21世纪至今的综合治理阶段。纵观我国的土地整治过程发现,在20实际80年代的萌芽时期,我国侧重农业用地的整治,强调因地制宜和特色种植。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土地整治重点转移到城乡居民用地,强调充分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而到了崭新的21世纪,我国的土地整治内容变得更加全面而具体,涉及保障人民正常生活需要的农业用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的未开发土地和恢复用地等多个方面。具体整治内容如下:(1)农业用地,其主要整治内容是要形成大规模集体化种植,完善农业种植的基础设施。优化区域经济转型,向机械化、产业化方向前进。另外,对农业用地区域进行必要的布局优化,格外推进区域整合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实现统筹发展。(2)建设用地,其主要整治内容是要结合旧有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的建设形式,优化人口布局和居住布局格式。另一个方面,大力发展建设所需的配套设施建设。兼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利用,按照区域实际情况进行规划。(3)生态用地,其主要整治内容是要依据整治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必要的生态管理与维护,退耕还林,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土地的生态价值要对土地进行必要的生态保护,完善必要的绿色设施建。整合农村用地的使用规模与结构,大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工业化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显现出衰退的迹象;城镇化已经引入冲刺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苗头。但作为基础的农业化则刚刚走入成长阶段,三个方面的不协调造成了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以及贫富差距的形成。我们要想实际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使用问题,通过土地整治来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运行模式

我国的土地整治方式多种多样,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运行模式和划分标准致使整治方式虽然丰富,但其实际的整治效果却不尽完美。简单来说,运行模式就是实际开展整治的基本框架及其所要遵循的准则与标准,他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表示。我们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的运行模式如下:(1)农业用地,其运行模式是要对农业用地进行规划,调整产业布局结构,并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2)建设用地,其运行模式是要优化人口与居住格局,适当的进行土地调整与复加使用。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3)生态用地,其运行模式是要恢复土地多样性,对土地进行抢救性维护与修复。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生态性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突出矛盾。我国的农村土地整治问题迫在眉睫,需要一套完整的整治模式。上述内容介绍了整治模式相关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改善人地关系有所帮助,切实的实现人地和谐。

参考文献:

[1] 郧文聚,宇振荣. 生态文明:土地整治的新目标[J]. 中国土地,2011(9):20-21.

[2] 吴传钧.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研究及调控[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2):1-3.

猜你喜欢

构建模式土地整治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在和谐阅读中的作用分析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新形势下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慕课课程构建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