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的误区

2016-03-15孟萌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教师

孟萌

【摘 要】职校美术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泛性式”教学法;“学生中心主义”教学法;“主观经验”教学法;“学科为本”教学法等。这些误区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走出误区。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教师;学生;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并加大了扶持力度,职业教育的前景可谓广阔而光明。然而,在职教领域的职校,却有着多重的发展困扰,学校生源的复杂性、管理的棘手性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加之部分教师不能理性的总结吸取和研究指导等等,这些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现就职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误区谈些自己的看法。

误区之一:“泛性式”教学法

有人认为管理得太多,教法太具体化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因此,一些教师过分强调感性和直觉,面对学生的各类作业,总是以“感觉”概括一切,以“感觉好坏”定终身,不究其因,又不能“道出个所以然来”。令学生苦悟其词,而不得要领,这显然加重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误区之二:“学生中心主义”教学法

他们视学生为“上帝”,以体现学生的地位。这固然不错。但却过分强调了其高于一切的神圣和不可约束性,对其宠爱有加,惟恐照顾不周,致使教学上出现“皮软”现象,教师不采取措施甚至不敢触及,仅仅只抓表面考核,而淡化了教学和管理的实效,造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规范在日益膨胀地向畸形发展。

误区之三:“主观经验”教学法

某些教师急于出成绩,以自己所谓的“经验”来宣扬其“教学成效”和“教学才能”。促使学生走捷径,出效果,毫不顾忌学生的感受和个体的差异,让美术教学违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在他们中的泛滥。这种错误做法,不仅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是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的发挥。也是同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美术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的。

误区之四:“学科为本”教学法

有些教师一味尊重传统,过于在意对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他们只重教学结果,不看教学过程,不因材施教,不随机应变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无法去发现感受其美,更不能展开自己的想像,自由发表个人的见解。这就是作为绘画基础技能课训练单轨运行所导致的失衡现象,是不切实际的固步自封和盲目尊崇,是自以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独断理念的扭曲和滋长。

以上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有四。

第一,无视受教育对象-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经验的有限,尤其对美术的认识正由情感行为向意志行为转变。为此,教师应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适宜的学习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例如,在色彩教学中,老师会提到“协调”,教师不妨由此展开分析,讲音乐中旋律节奏的协调,讲我们社会生活中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协调,联系到学生中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协调等,同时可采用图片和音乐欣赏,让学生先对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优劣对比,设置问题并逐层分析,进而得出协调的原因和表现要素。教师有必要针对实物给予示范操作,也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直观,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和心脑感触为一体的贴身体验,找到了差距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同时也增强了师生沟通,充分发挥了“双边活动”的优势。

第二,教师定位不清。一些教师只顾投其所好专心自己的创作,以技法代替教法,以为画得好就教得好,认为经验就是真理。与之相反,一些则只会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从不肯动手示范,或者故弄玄虚、云里雾去、令人费解。譬如,作画中提到“形式感”的问题,基实这是一个含量很大的概念。教师就不能含糊其辞地加以个人渲染或作主观臆断,而应从作者的内心情感入手,就表现组织语言、气氛烘托、构图立意,技法流露等方面所做的艺术处理进行系统讲解,同时可借助范画、视频资料或现场演示等有效手段,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倾刻间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它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也有效促进了学生感知能力和思维的开发。学生的印象深刻了,学习的自信确立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理想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尊其师而信其道也”。

第三,思想观念陈旧。要大胆突破已有的常规教学必须摒弃陈旧观念、开拓视野、解放思想,依照职教特点和专业实际,确立科学发展的和谐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效率和学生出口质量上寻求出路。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性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不拘泥于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真正让他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和学习美术。另外,可以抽出课外时间,有效地开展第二兴趣活动小组,依据学生的爱好开设书法、国画、剪纸、摄影、雕刻、工艺制作等相关学科,努力施展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渊博学识,振奋学生的艺术情趣以及对艺术目标的追求。

第四,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贫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既是作为教师的行为准则,也是对职业信念境界的高层要求,更是体现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和责任。然而某些教师不思进取、唯利是图、安逸享乐、敷衍了事。对工作不钻研不总结,得过且过;对学生不热心不耐心、任其所为。这种心无教育事业、心无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害已、害社会更是毁了学生的美好前途。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应该好好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曾做过什么,做得怎样,付出多少,效果究竟如何等等。我想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该为教育事业做点闪光的事情,纵使得不到任何回报,但只要拿心做事,就不去后悔什么,“拿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既是我们所缺失的,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不容忽视的不合理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和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另外就是职校美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辅助课介入,如美术欣赏、艺术讲座(包括音乐、影视、书法、民间工艺等)中外美术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简史,实习课及社会展示等都未能开设,这无疑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应当注意搜集相关资料,并将它们及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学会欣赏和阅读,学会交流感受,还应会将不同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将生活现象,社会现象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对外界的看法和思考,培养他们成为个性丰富的人,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鲍东辉.警惕当前美术课改实践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J].中国美术教育.2004年第4期第14页.

[2]王蔚华.对美术技能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美术教育.2004年第4期第16页.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