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研究

2016-03-15谢韦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审核收支

谢韦

【摘 要】在事业单位面临着体制改革的今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仍然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基本职能。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意义与现状,并探讨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现状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内部会计监督;收支;审核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意义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事业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是事业单位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首先,国家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来落实;各单位也要通过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来加强自我约束。其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相互脱节,造假账、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现象屡有发生,其根源在于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错误信息和舞弊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第三,有利于依法理财。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用好、管好事业单位的资金,就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的原则,而科学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使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做到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减少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避免资产流失,从源头上制止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实施依法理财提供制度保障。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存在漏洞

一方面,事业单位没有将有效且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起来,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落实、不健全,进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普遍的存在着会计监督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比如,事业单位由出纳保管法人名章、财务专用章、支票和现金,并且常年不核对清查资产和往来款项,这些较为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不存在,更谈不上会计监督职能地履行了;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管不严,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不为社会所广泛承认,仍然把会计人员视为法人代表的私有财产,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会计工作没有执法独立性,且缺乏对虚假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会计法律责任难以界定。

(二)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本单位预算的执行不能做到统筹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有时还导致资金使用超支,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收支管理不严。任意扩大收支范围,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能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使用,存在巧立名目,挤占资金,挪作他用等问题。

财物管理不严。由于大多数事业单位在会计上没有成本费用核算要求,从而使作为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薄弱,在决定会计事项、签批会计资料时,不能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先决后议的现象比较普遍,责任落实难。

(三)内部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事业单位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甚至出现监控漏洞,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事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发挥。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现状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体制

各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首先根据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有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目标、保证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但各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有不同的侧重要求。其次,根据本单位规模大小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经济关系较简单,人员岗位配置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单独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要把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结合到财务管理制度中,抓住主要的控制点,制定出相对简单的职责划分、相互制衡等控制措施,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内部职务分工细致,应该单独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出详细的岗位划分、明确的职责权限、严格的授权批准控制、严格的财产保全措施,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和预算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二)做好财务监督工作

1.加强预算管理控制。预算管理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广泛应用的一种控制方法,其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权管理。编制部门责任预算体系,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预算编制时应努力做到细化,核定具体收支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项目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应强化预算刚性约束,防止随意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发生。

2.强化财政收支监管力度。事业单位收入一般来自财政预算拨款、行政事业收费和多种罚没收入。这就使得一些事业单位收入审核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乱收费现象。主要表现在收据不合规定、巧设名目截留、自用或设帐外小金库等。了解这些后,对事业单位支出监督中,重点对接收的票据进行审核,看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如内容不符或虚报冒领,就应联系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惩处。

要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优先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最大限度地挤出资金用于事业发展,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要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津贴、补助、奖金等必须按政策规定发放,不得超范围,超标准。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购置费、车辆油修费、外出考察等支出,凡未列入预算和超预算的支出,财政原则上不追加经费。严格实行小车定编管理,不准超编制和超标准购车。单位的专项支出,应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三)做好原始凭证与账簿的审核监督工作

事业单位要提升会计核算监督的质量,应该从会计信息的源头抓起,切实把握好会计虚假信息的识别方法与核算方法,做到精益求精。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审核方面工作首先应该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原始凭证审核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审查的重要手段。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展开审查,看其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对于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加以制止。需要指出的是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应该做到准确无误,并且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来办事,特别是对事业单位会计机构与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制止,必要时追求其法律责任,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年22期.

[2]白雪梅.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J].经营者,2015年4期.

猜你喜欢

审核收支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路桥工程施工造价审核工作现状及对策
电力工程造价的预结算的内容与审核方法探析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