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3+2学生实施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2016-03-15张曼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班干部班级高职

【摘要】从“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三自能力,”“组建强悍的管理队伍,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确立人本管理的制度,完善必要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着重介绍与论述了作者对高职3+2学生实施人本管理的一些具体、有效的尝试与设想;最后总结性指出,强化高职3+2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实现“不管而管”这一人本管理目标的理想办法。

【关键词】3+2学生 “三自”教育 人本管理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52-02

高职院校“3+2”分段培养是本世纪初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应运而生的,它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由于高职3+2教育历史较短,生源分数较低、文化基础较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再加上这些学生在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于普通专科大学生的特殊性,给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就成了学院3+2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一年前担任3+2班辅导员起,开始以“三自”教育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学院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对3+2学生实施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三自”能力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并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教育活动。为此,在巩固3+2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三自”能力方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与设想。

1.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①教师在认识上坚持“以人为本”。老师只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思想,并在工作观念上树立为学生做好服务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注重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引导,就能为“三自”教育职能的发挥创造空间。

②学生管理工作者转变工作思路。必须把工作思路由监督学生转到引导学生上来,把由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到平等互动的双向交流上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管理转到激发学生主动自我管理上来,由他律转化为学生自律,使学生工作朝着引导性、服务性方向转变,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机会。

③学院为学生组织营造工作氛围。对学生组织的工作学院做到引导到位、支持到位,在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经费、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并给予学生组织更大的工作和活动自主权,提高了3+2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参与性。

2.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①利用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陶行知纪念馆是我校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从3+2学生一进学校就被安排接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熏陶,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活动,使“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陶行知教育核心思想深入学生内心,从而影响学生自觉地积极投入到学校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生活,逐渐形成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寓教育于学校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性。丰富多彩的职业、科技、摄影、艺术等社团活动是我校校园文化中一个靓丽的风景,针对3+2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依赖性强,自律性弱等特点,学院一方面注重积极引导他们报名参加不同的社团组织,另一方面要求他们按时上交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和活动体会或总结,既能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又能有效监督活动过程,防止有害文化对学生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③积极组织多种竞赛活动,增强学生承挫克难能力。在大力加强3+2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学院还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学校运动会等,引导学生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德育、体育和娱乐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并及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奖励,尤其对竞赛中失利的班级和学生,总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找到失利的原因,鼓励他们自我调理好心理方面的结节,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3.借助主题团日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①为进一步强化3+2学生的团员意识,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学院组织开展创建“共青团员模范先锋岗”活动,公布“团员管理先锋岗”、“团员学习先锋岗”、“团员自愿服务先锋岗”、“团员文体活动先锋岗”、“团员自强先锋岗”等多个创建项目,明确争创标准和要求等。

②在3+2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以主题团日活动为抓手,一方面引导他们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参加爱心捐助、勤工助学、走访失独老人、服务地方敬老院等活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思想觉悟意识;另一方面,带领他们走向广场、公园,走进社区、乡村,开展环保、健康、权益保护等方面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活动和送法律、送文艺下乡服务活动。

二、组建强悍的管理队伍,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虽然有别与中学,但以班级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仍起着积极作用。建立一个团结、向上、蓬勃发展的班集体,对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非常重要。

1.严格班干部的标准,组建优秀的班集体。针对3+2班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的,上课纪律涣散等班情,我们认识到班干部才是问题的关键,于是在选举班干部时,坚持严格班干部入选的标准,因为班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学生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班干部在引导和督促广大同学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校园稳定与秩序等方面要做很多工作。

2.落实岗位管理责任,实行班级自我管理。针对原来3+2班班级教育常流于形式,班干部责任心不强这一实际,借鉴魏书生老师的管理方法,我们决定实行班级岗位责任制度。老师首先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商量与讨论,一起制订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班规,这样一来,班规就变了学生对自己的自我约束,成了学生们加强自律的一个心里盟约,达到了启迪学生智慧,发现自身价值,人人在班级管理中承担责任的效果。

3.明确统一发展目标,营造积极班级氛围。原来3+2班的相当部分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认为万事大吉,学习生活较为盲目,缺乏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班级死气沉。同时大多数的学生喜欢自娱自乐,缺乏必要的交际沟通能力,班级容易形成小团体,班级给他们的感觉就只是上课的场所,所以缺乏班级主人翁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积极组建优秀班集体,落实班级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一方面引导每一个班级及时召开班级民主生活讨论会,尽早制订出2个学年的班级发展规划及奋斗目标,以书面形式公布于众人,学生人手一份,让统一明确的班级发展目标人人皆知;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学生结合班级发展目标制订出相应的2—3年的个人发展方向及成长目标,也以书面形式告知于家长和老师,自愿让家长和老师们提醒与监督。

三、确立人本管理的制度,完善必要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种哲学管理,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结合制度,弹性管理的原则。一方面管理制度不是死的,是可以变通的,一切因人、因时、因事而宜,执行者可以在尺度之内掌握分寸,针对特殊情况弹性处理;另一方面它又不是没有原则的无限放宽,弹性太大就没有严肃性了,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

1.完善管理制度的制订要科学务实。制度的制订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人本管理理念。贪大求全,好高骛远、生搬硬套的管理制度,会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制度要富有针对性,尽可能的量化,不要奢求能涵盖所有方面、解决所有问题,应坚持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2.完善管理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制度的权威来自刚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制度必须不偏不倚,不走过场,不搞下不为例,务必做到令行禁止,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制度定出来,主要还是靠大家自觉自律去遵守,偶尔有什么特殊情况,事先或事后说明,只要情况属实,可以放宽考核,但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成为惯例,这对遵守制度的人有失公平。

3.完善管理制度的执行要职责明确。责任不明,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盲点、真空。要明确班级管理标准和学生行为规范,使被管理者有章可循,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

4.完善管理制度的执行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辅相成。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主人翁意识出发,逐步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智育而言,“不教而教”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德育而言,即是“管是为了不管”,“不管而管”才应是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学校对学生的管是为了不管。因此,笔者认为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办法,因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就是要将由学校教育管理引发的外部压力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很显然,这种转化单单靠学生管理者的教育与管理是做不到的,还必须依靠学生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丹.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8期

[3]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靳云全,陈璟.激励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作者简介:

张曼,女,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毕业。

猜你喜欢

班干部班级高职
班级“四小怪”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班级被扣分后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