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美学对形象设计艺术生的审美影响

2016-03-15魏丽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审美

魏丽霞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一股超越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化思潮迅速崛起。并随着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艺术美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当代青年学生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求知欲强、猎取信息多,因而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必将更加强烈。

本文旨在正确解读后现代主义,把握后现代主义美学对形象设计艺术生消极和积极的审美影响,从而关注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美学 形象设计艺术 审美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4-02

一、后现代主义美学概述

西班牙人弗·奥尼斯,在1934年出版的《西班牙暨美洲诗选》一书中,首次提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格里芬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后现代主义推崇消解理性主义、解构普遍主义、反对中心主义和颠覆传统主义,以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上占优先地位。

“后现代主义美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美学思潮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现代美学的反叛,是基于反现代美学理念之上的一种新的美学风格和理念。它的诸多理念与现代美学背道而驰,强调借鉴历史并加以创新,着重强调非中心性、随意性,瓦解整体性和一元性,使用揶揄的、戏谑的甚至是调侃的方法创作、欣赏和评价艺术,在审美风格与理念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有学者阐述:后现代主义文化氛围中的美学精神不迷信未经阐释的元叙述,也不相信哪个权威握有解释真理的绝对权利,而是要在不断的行动之中去享受文本意义的角逐所带来的快慰。

所以,我们学习时必须注意:后现代主义美学思维和价值观改变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形态对民族文化的渗透、扩张甚至是取代必须高度引起重视。

二、什么是形象设计艺术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包装”对每一个人都重要,好的形象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人们对自己的外表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形象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穿衣打扮,而是有了更高层面的审美追求。

“形象设计艺术” 是在遵循美的规律,集美学、心理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美容、发型设计、造型设计乃至形体礼仪、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是通过对主体原有不完善形象进行改造或重新构建,来达到有利于主体全方位整体美化目的的一项独特系统的艺术工程。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传播

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消解理性主义、解构普遍主义、反对中心主义和颠覆传统主义,特别是追求情感性、个性,寻求新奇、刺激等主张,迎合了人性的弱点,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纳。

1.现代大众传媒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在中国传播的平台

对青年学生来说,互联网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成为他们获取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

2.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载体

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娱乐性、感性化、平面性、新潮性、虚幻性等特征,隐含着人们对现代主义同现实社会冲突的迷茫与困惑,这正好迎合了后现代主义思潮所体现的价值诉求。因此,后现代主义依靠大众文化走向世界,并以大众文化的实践为温床,梳理和发展自身;大众文化则从后现代主义中获得理论支持和价值导向,使其在世界遍地开花。

四、后现代主义美学观念和艺术模式

1.严重挑战传统美学权威。

人为地设置,取消了传统的美学家各种严格界限,旨在取消传统的审美和非审美之间的界限,是完全否定的审美王国的权利。

2.奉行折衷主义的美学原则。

折衷主义基于否定了传统统一的审美标准,追求任何松动的美学原则和概念。这种多元化的理论存在和发展,损害了绝对的美感以及独特的美的合法存在,为各种“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空间。

3.消解艺术与非艺术的的对立性。

这一观点认为,在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应当给予平民以优先地位,将艺术从“为艺术而艺术”的历史使命中解脱出来,重点强调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以及情趣化,审美观念“无处不在”。

4.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追求”是发展后现代美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摆脱定义的边界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后现代主义美学对形象设计艺术生的审美影响

艺术教育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主流,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艺术教育融合在美育中。美育是审美教育,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目标。

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艺术领域的强烈渗透,作为一名从事形象设计艺术教学的工作者,我意识到正确引导学生解读后现代主义美学观点,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至关重要。在此,我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分析、整理相关资料,想就“后现代主义美学对形象设计艺术生的审美带来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展开试论,从而利用积极因素,重新培养和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物形象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

(一)消极影响

1.审美标准模糊

后现代主义美学反对传统统一的审美标准,喜欢解构经典,颠覆权威。打破人们对原有事物的已有认知,让人们产生多种视角,模糊了原有的概念。例如: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看重外在面容的“美”,都希望有一副欧洲人窄小的面孔,立体的五官。于是借助整形手术削骨、垫鼻梁、开双眼皮。只要能让眼睛变大,鼻梁变高,即使变成假的可怕的锥子脸,五官失去了“三庭五眼”的协调比例,也在所不辞。结果具有东方气质的美少了,而相似的欧式面孔越来越多,更严重的是整容后产生副作用而使面容僵硬走样。然而,可悲的是这些人不仅没有意识到审美模糊带来的后果,反而义无反顾的变本加厉,陷入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

2.艺术审美低俗

后现代主义主张用多元的思想来看待世界,当代青年学生在接受新鲜事物时,很容易混淆“美”与“丑”的界限。例如:对于朋克文化中的怪异装束,现下的“透视装”、“漏点装”,认为是时髦、前卫、个性,勇于尝试。把行为艺术认为是“真艺术”,只是自己看不懂;在艺术创作上求“新”、求“怪”,不辨美丑。

3.艺术创作失语

是指创作态度浮躁、艺术价值沦丧。

后现代学者把艺术创作当成一种游戏,抛弃深度的文化创作,把创作只停留在表面。他们不以历史的、连续的、完整的表现传统为内容,旨在消除主体、消灭中心,获得当下的快感为目的。这种思想影响下的形象设计艺术生,他们在刻画任何妆容时都不考虑模特本身的特点,妆容特点,而是凭借自身的审美喜好,把模特的皮肤涂得雪白,眉毛描画的浓粗而平直,面颊的暗影刻画的突兀而厚重,睫毛只知道贴的夸张和浓密,却忽略对眼形的矫正和修饰。他们认为这是当下流行的一种新潮美,是时尚。

在有些艺术家眼里,世界、艺术与自然,万物都是没有界限的,“一切都是美的”,他们否定艺术规律,认为:“玩弄碎片,就是后现代。”一些先锋派艺术家,把生活中物品随便摆弄,拼接,都认为是“艺术品”然而这些“艺术品”本身根本并不具有艺术价值。在此影响下,学生们对作品的高标准不再努力追求,例如:毕业作品设计中,学生不能围绕主题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只是一味寻找个性、新奇、另类的图片然后原样照搬,或者将几张图片拆分后重新组合,堆砌在一起。不注重妆面与服装饰品的协调,不注重作品与主题的契合,加上制作工艺的粗糙,使整个艺术作品失去了美感和感染力。

(二)积极的影响

1.尊重审美差异、学会宽容

后现代主义美学是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学会理性判断事物。在抵制消极因素对我们审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还要学习尊重与包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积极因素。它讲求态度和表现方式的标新立异,是个性特色较为突出的一种思想。对我们开拓艺术的视野,无疑会带来益处。所以尊重文化、尊重思想和尊重他人,才能正确的看待思想成果的百家齐放,才能合理的看待自我,包容客观事物。

2.突破传统的审美方式和标准

后现代主义美学从新角度为当代青年学生的艺术学习和认知提供了新的内容与方法,在思维道路上丰富拓宽了他们视野,为思想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途径,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下的审美方式和标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的自觉塑造,为创新与创造做更对积累和铺垫。

3.审美观念的开放性、多元化并存

人类对世界和自我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基于思想的开放性,智慧的创造性等特征,人们创造和保留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精神表达不同,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人们产生的思想也不尽相同。诸多流派和主张迥异的思想之所以能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至今,正是社会多元化的反应与需求,要想正确认识自我与客观世界,人们应该开放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多元化世界,形成开放的审美观念,并通过自我的思考与再创造,去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七、结论

“后现代主义”的诞生反映了后工业社会里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迷惘和反思,在“思维转换”中既有走向极端的致命之处,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总之,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这种思潮,既要防范其消极影晌,又要认识其合理因素。

面对问题丛生的现代世界,以人为本,积极培育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积极探索,重构当代青年学生审美伦理道德观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应该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宣扬著 后现代论(M)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 2005

[2]付谢如 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天津师范大学 2014

[3]霍炬 反审美的意识形态——后现代美学局限性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4]王岳川 尚水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02-01

[5]福柯·哈贝马斯 布尔迪厄等著 周宪译 激进的美学锋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01

猜你喜欢

审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