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

2016-03-15李丽琪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贴近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所以,教师应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贴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44-0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尝试: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意识地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把它们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呈现的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激活学生思维和创造的灵感。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出示平时见到的书本、红领巾、皮球等实物,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了解这些物品的形状特征,然后抽去实物,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将图形与实物进行对比,使学生感觉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进行 “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教学时,用媒体课件显示引入相关数字信息,商店里的商品及价格。例:电脑6346元、电视机2986元、饮水机286元等,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选择两种商品进行比较,哪种商品比哪种商品便宜,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在数学教学中,极力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并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如果只让学生读、背乘法口诀,学生就会感到太枯燥,因此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到乘法口诀,想一想,你能举例说明吗?此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举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例子。学生既找到了生活中的乘法运用,又开心地掌握乘法口诀。可见只要所举的例子贴近生活,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景:从学生熟悉的买学习用品的生活经历开始设计数学问题。用媒体课件显示:“新学期开学了,婷婷小朋友需要增添一些学习用品:练习每本3角钱、铅笔每支4角、书包每个16元、橡皮5角等。假如你是婷婷,需要买什么学习用品,如果买两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起来了,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三、借助生活经验,巩固新知

实践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更好的理解应用。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渐掌握数的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如二年级教学“克、千克的认识”中,课前要求学生先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各种物品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的重量差别,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学生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所以,在课堂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从经历到体验再到探索”,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不枯竭的源泉,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体验感受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课外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严育洪:《在新课标准理念下怎样教数学》,载《小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1-2期。

[2]柴亚琴:《小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尝试》,载《小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7-8期。

作者简介:

李丽琪(1963-),女,壮族,广西靖西市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数学有效课堂研究。

猜你喜欢

贴近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