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江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6-03-15颜黎光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新常态江苏

【摘要】人才的培养模式决定着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情况,并且在专业人才紧缺的时代,各大高校更要注意运用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人才,同时还要结合社会现状与发展情况,采取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主要从江苏省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当前新常态下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探究新常态下的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常态 江苏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项目号X-c/2015/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课题(项目号2015SJB48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39-02

关于新常态的定义,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新常态”一词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对河南省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新常态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不仅仅是要结合社会新常态,还要考虑学校与高校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找到最适合时代潮流的高效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整个江苏省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1.江苏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江苏省一共有13个省辖市,其中有南京、无锡、徐州、 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等,全省各市本科和专科高效一共约有178所,在校大学生约有203.64万人(2011年统计)。每一所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都是大同小异,努力培养学识与技术共同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尤其是一些专科院校,更是努力开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力求以经验技术来弥补学历上的弱点,而在许多本科院校,也开始加大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学习技术经验,打造全面型人才。关于当前江苏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学生主体,学习自由。以江苏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江苏南京农业大学以学分制来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同时,还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在学习内容方面充分表现出对学生自主选择的尊重,让学生可以充分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学习。俗话说,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来进行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点,启迪思维,拓展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只有让学生有强大的社会竞争力,才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一点尤其在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比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其办学理念是——“厚德勤业”、“务实诚信,自强奋进”,可见在高职院校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力求打造一批又一批具有准也技术能力与诚恳务实态度的良好青年。总的来说,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是朝着提升学生整体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的方向出发的。

第三点,素质高,就业率高,满意度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让拥有更强大的实力,但仅仅是从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来做出努力是不够的,做事情最重要的其实是一个人的素质与涵养,相信没有任何企事业单位会招聘一些素质低下、没有教养的员工,这也就意味着在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才能实现学校的高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高满意度。比如在江苏理工大学,学校非常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文明精神建设,对校内的广大师生开展了“形象设计工程”、“凝聚力工程”、“优良班风达标活动”以及旨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外科技、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活动来让学生明白培养个人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能够以优秀的个人素质来面对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优秀的成果。

2.新常态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江苏省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情况一直走在祖国的前沿,在2014年12月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罗书记表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要做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江苏省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省内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1人才培养要“固本培元”

在新常态下,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品德”的重视,各大高校要加强道德素质培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是要让每个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理想,有志向,才能够在进入社会后,发挥自己的学识能力,为社会和人民谋福祉。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只是关注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导致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需求和人才需求标准,面对社会中激烈的竞争也就显得无所适从。

2.2人才培养要多元融合

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经济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决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各大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结合当前江苏省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各大高校要做好多元融合的工作,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实践机会,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不再只是会“纸上谈兵”的学习者,而是懂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2.3人才培养要创新模式

对于人才的培养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并不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完全相同的产品,每个学生都有血有肉有思想,学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并将其应用到最恰当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

3.江苏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结合新常态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江苏省各大高校对于校内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所创新,从人才培养方案上来进行改变,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创造力,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需求,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关于新常态下江苏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3.1打稳根基,培养“真人才”

在新常态下,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的是个人品行和素养,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一个人的最终行为都是和其思想觉悟挂钩的,要提升学生未来的社会能力。在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可以多开展思想品德培养活动和相关讲座,在学生的意识中建立起养成良好个人品行的理念,并在生活和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整个人才的培养要从小处着手,在每个细节中对学生进行要求,帮助学生养成注意细节,并能够自我要求、严格自律的“真人才”。

3.2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校企合作

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就一定要加强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有了学校的支持,学生才会更加有信心和更多的机会去进行科研探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型人才,学校要想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创意的学生,就一定要在学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增强校企合作来实现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一些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等方式,企业为学校提供让学生参与工作锻炼的机会,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新型人才的培养。并根据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分,嘉奖表现优异的学生,表现较差的学生则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现状。

3.3对学生进行多岗位锻炼,增强适应能力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可能永远只做同一份工作,人要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社会,这也就要求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能将学生按照一个模子来雕刻,要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未来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奋进,同样可以取得优异的成果。因此,高校在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比如在学校中开展“一日教师”、“一日司机”、“一日领导”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去了解到各行各业的苦与乐,了解到未来要面对的可能是什么样的生活,并且从容地去接受。

4.结语

关于新常态下江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一是当前江苏省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新常态中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三是高校如何在新常态下进行人才培养。总而言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时,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决定着未来的社会构成。江苏地方高校在进行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代,发挥学校的作用,鼓励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培养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亚非.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J].山东高等教育,2015,04(6):20-25.

[2]陈兴才.新常态下广西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08(29):60-63.

[3]黄华乾.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学时代,2015,10(7):250-251.

[4]邵进.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5,06(6):91-93.

[5]窦尔迅.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高校传统使命定位分析——基于现代市场营销的视角[J].经贸实践,2015,09(10):58,60.

[6]张頔,贺新.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5):110-113.

[7]向宏年,彭劲,邹祖斌等.“新常态”下美术学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四微整合”模式探究——以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5,05(9):114-116.

[8]师超,孙畅.民办高校国际经贸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亚太教育,2015,03(30):259-260.

作者简介:

颜黎光(1980-8-),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常州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团委书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新常态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