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向的研究与思考

2016-03-15门雅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解指南现状

【摘要】《指南》背景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是在外在的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主自由进行的活动,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内部直接动机驱动而产生的。

【关键词】幼儿 游戏 现状 问题 特征 理解

【基金项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幼儿科学素养早起介入的研究》子课题《幼儿园科学素养介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31-02

《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提供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指南》背景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该何去何从,与传统意义的游戏有什么区别,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方向。

一、游戏的定义

柏拉图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亚里斯多德的游戏定义: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拉夫·科斯特的游戏定义: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胡氏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一种短暂但却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种时空限制内演出的活动或活动领域。

辞海定义:游戏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这里所指的是幼儿的游戏,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重要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以幼儿为本的要求。

《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而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

《指南》在说明部分提出实施《指南》时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游戏才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

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号,因此,注重幼儿的游戏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有效途径。

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现状

(一)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

通过实地调研和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可以看出,幼儿一般在园近十小时的时间,幼儿园设置的游戏活动时间(包括区域游戏、户外活动、自主游戏)均是零散的,自由游戏时间不能保证满足幼儿的需求。从周计划上可以发现这些游戏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控制的集体游戏。

(二)民办幼儿园班级结构布局

很多民办幼儿园缺乏玩具材料,无法形成供幼儿自发探索的活动区;普遍采用课桌椅秧田式排列的空间结构、多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为主的小学化教学活动,即使开展游戏活动也都是在老师的统一要求统一带领下的被动游戏。

(三)公办园不同游戏观念

很多公办幼儿园虽然设置了活动区,但活动区往往成为摆设或为了迎接检查而设,幼儿很少有机会玩;一些公办园虽然能够放手让幼儿进行游戏区活动,但是活动时间明显不足和零散;活动区成为集体教学活动的附庸,教师往往要求幼儿在活动区操作完成枯燥的作业;大多是教师计划安排的不自由的活动区活动,体现幼儿主体性的自由游戏活动很少;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幼儿的大部分户外活动也成为过度保护下的不自由活动,最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到了冬天基本取消户外活动。

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打着“游戏”旗号的非游戏

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孩子学习1-10的数数或通过图书让幼儿为水果和蔬菜分类等,活动自由度较低。

(二)教学游戏/游戏化的教学

如,带领幼儿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小朋友从起点出发,钻过“小河”,从前方散落在地上的蝌蚪和青蛙中找到青蛙头饰带上,双脚连续跳在“荷叶”上到对岸等,活动自由度较低。

(三)为了观摩/展示而预演的游戏

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区活动,为了迎接观摩将幼儿进行角色分配并预演,活动自由度较低。

(四)户外活动以统一组织的体育游戏为主

如,教师组织全班幼儿统一做徒手操或器械操,统一组织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体育游戏,活动自由度较低。

(五)区域活动教师高控制并指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活动

如,在蒙台梭利班级,有自选的区域活动,但是没有游戏。因为,幼儿虽然可以自选活动材料,但是必须按照教师在集体活动时演示的操作方法来使用材料。

五、游戏的本质特征

透过游戏这种现象,邱学青在《学前幼儿游戏》中对幼儿游戏的本质总结到:

(一)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游戏就是一种娱乐”游戏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游戏中常常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或减少,这种不可预计的偶然性,让儿童体验着意想不到的最大的乐趣。

(二)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游戏是非强制性的,被迫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了。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出于自发、自愿的需要,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欢乐,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玩法及同伴等。游戏的目的存在于主体的内部需要,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

(三)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

游戏不是平常的、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具一格的活动领域。每个儿童在玩游戏时,都清楚地知道“只是玩玩”、“是假装的”,游戏只是一种愿望和要求的满足,是一种获得愉快体验的手段。

(四)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儿童在游戏中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游戏有时显得乱七八糟、非常忙乱,但每个游戏中都隐含有一种秩序性,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也正是这种秩序的约束,把儿童的游戏带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

六、《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考

看到国外乃至我国的孩子无拘无束快乐游戏的身影,并被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所感染,禁不住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才是孩子真正有益的游戏!审视我省幼儿园游戏现状,如何真正还游戏给幼儿已然成为我们思考与实践的命题。

(一)如何科学定位幼儿游戏

游戏是充满创造潜力无限的,幼儿的游戏永远是原创的,充满智慧的,因此,立足我省创造游戏课程,明确游戏定位:即乐玩畅玩创玩。

(二)如何规划游戏内容

立足本园环境、幼儿经验及幼儿园创造游戏课程特色,合理规划与设计游戏内容,将游戏划分为探索体验、自主游戏、区域运动等内容,即内容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

(三)如何有效创设和提供幼儿游戏环境与材料

充分考虑游戏区域整体规划与平衡,安全与保育措施的到位,游戏材料的合理投放与完善,各类投放原则的兼顾等等。

(四)如何正确把握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践行变游戏计划的践行者为游戏材料的调整者,变游戏内容的创造者为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变游戏主题的化者为幼儿兴趣的追随者。

七、基于《指南》背景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认识与理解

(一)精心创设幼儿乐玩的游戏环境,满足乐玩的要求

怎样使环境即相对固定又呈现动态性,既满足幼儿兴趣又考虑到内容平衡性,这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与设计,来满足幼儿乐玩的要求。

1.自然与情境相融

自然与情境相融是创设幼儿游戏环境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创设游戏环境可以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器械设施,自然景观等,可以将室内的小房子、积木变成“皇宫”,将户外的大滑梯装扮成“城堡”等,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

2.野趣与安全兼顾

野趣与安全兼顾是创设游戏环境的根本保证。创设游戏环境及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安全性,如在需要注意的地方挂上孩子们自制的警示标符,高处下铺上厚厚的海绵垫等。同时,也可以招募组织家长志愿者进行适度保护,每次活动前教师进行安全检查,活动中始终用声音和视线关注幼儿等,营造安全的游戏环境。

3.自主与挑战并存

自主与挑战并存是创外幼儿游戏环境的关键。让幼儿经历自主选择挑战自我的乐趣,如,在户外攀爬区为幼儿设置各种攀爬组合,不同的高度难度,材质与手感,幼儿不断挑战积累新的攀爬经验,养成大胆勇敢的个性品质等,室内创设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提供的区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使游戏环境变成立体的多层次的供幼儿乐玩的幼儿园。

(二)合理投放丰富畅玩的幼儿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畅玩的需求

怎样让游戏材料即方便幼儿取放又能被充分利用,既能满足面向幼儿的取放需求又能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这需要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多元材质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畅玩的需求。

1.游戏材料的丰富性

充分借助家长社区资源收集各类相对环保的游戏材料,通过安全处理制作,有针对性地投放到各个游戏区域,比如在涂鸦区,可以提供旧轮胎、桌椅板凳等供幼儿创意表达,让幼儿在其中自主选择充分利用,为幼儿创造更宽敞的游戏体验。

2.游戏材料的层次性

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性别特点等差异,有层次地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麻袋、沙包、不同容量的负重水瓶,不同高度的材质竹梯、攀爬架等,供各层次幼儿选择与尝试。

3.游戏材料的多变性

提供更多能引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低结构天然材料,使材料更具可变性和创造性。如,满园飘落的树叶也可以成为孩子大胆创造和想象的材料,让丰富多用途的材料成就孩子无比欢畅的想象空间。

(三)适度介入为幼儿创玩提供积极支持,满足幼儿创玩的追求

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材料的调整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和幼儿兴趣的追随者,在幼儿游戏开展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切的游戏支持,在观察与解读、支持与回应中顺应幼儿的等待,满足幼儿创玩的追求。

1.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为更好的让幼儿在游戏当中探索与发现。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感知体验的机会,如鼓励幼儿在草丛中探求昆虫的秘密,在雪地里创意作画等等,当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参与会不断地积累认知经验,提高创意想象。

2.鼓励幼儿的多元分享

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关键点或新发现,鼓励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分享和交流。促进幼儿多元表达和表现。如,可以通过谈话共同梳理游戏经验,用画笔描绘游戏中发生的趣事,借助拍照和摄影再现游戏情景,增加幼儿在表述时的主动性和完整性。建立游戏规则,鼓励同伴间互动分享,提高游戏水平。

3.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应观察、追随幼儿游戏的过程,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孩子发展了什么?需要怎样的支持?在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

八、实践启示

在实践当中无论是活动主线贯穿、功能定位、价值彰显,还是游戏型态解析等,都给予我们众多的启示,促使我们对幼儿游戏做更深入、持久的探索。

(一)幼儿游戏的主线贯穿

以乐玩、畅玩、创玩作为主线贯穿于幼儿游戏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教师价值观的行为准则,成为游戏的主要标志。

(二)幼儿游戏的功能定位

进一步诠释乐玩畅玩创玩的价值内涵,使幼儿游戏拥有多元价值,在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引导幼儿建构健康、科学等领域的关键经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及规则意识,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幼儿游戏的型态解析

乐玩畅玩创玩的游戏重现情境性、愉悦性、互动性、探索性、野趣性、挑战性的特征,凸显了幼儿游戏的原创、生动、本真、共享、科学与活力,彰显了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专业自觉提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除此之外,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向的研究中,还需要进行幼儿游戏的资源拓展。关键是统整幼儿园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家园合作共育,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种教育资源,拓展幼儿游戏空间,催生游戏空间,打开乐玩畅玩创玩的幼儿游戏新局面。

虽然我国传统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教师高控制为主要特征,教师更多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计划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热衷追求反映教师自身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技能的“优质课”,忽视和轻视幼儿的自由游戏。但是,目前至少我们知道游戏或者不是游戏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控制程度或指导方式,这将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我们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前提条件。

总之,我们要将游戏的权力还给孩子,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让游戏变成幼儿真正的需要,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2]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作者简介:

门雅丽(1973年5月1日-),女,学前教育本科、学士学位,中学高级职务。黑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学术委员;“黑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培计划(2014、2015)”——黑龙江省学前教育研修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首席专家;1992年8月—1999年7月 牡丹江市教育第三幼儿园教研组长;1999年8月—2003年7月 牡丹江市久山幼儿园(公派)园长;2003年8月—2008年9月 牡丹江市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2008年10月—2014年9月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学前研培部主任;2014年10月—至今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前研培中心教研员。

猜你喜欢

理解指南现状
指南数读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