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
2016-03-15宋晓红梁延鹏朱宗强
宋晓红++梁延鹏++朱宗强
【摘要】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校风、师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高校“三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三型”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型”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55-0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三型”政党,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伴随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格局的深刻调整,呈现出社会文化多元化、社会意识多样化、利益格局多层化的局面。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根本大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学府,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交融和强烈冲击下,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从自我循环向主动与社会互动共赢的转变。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多元化和交融中立主导、谋共识,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形成共识,以巩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助推力,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1]。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强化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统领地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培养合格接班人,是高校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加强思想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成绩颇丰,但仍存在学术浮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是当前高校首抓工作。高校要认真分析当前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变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在思想教育上需结合学生的情感需要、接受能力和个体差异加以引导,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责任教育。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要加强教学内容设置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特色化,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感召力与吸引力,形成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教学体系。要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建设“三型”学生社团和“三型”学生党支部,让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社团和支部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强化教育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现实生活和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挖掘道德的力量,要个人以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价值追求,将价值理念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提高创造创新的活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高校“小社会”人文环境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强化育人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其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文化源泉。积极建立高校与社会、家庭的联合育人机制,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二、构建“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于高校建设发展
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创新,加强党的学习和自身建设,树立国际视野,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必然要求。构建“三型”党组织,不仅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党员的自我完善提供了参考,更为高校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一)建设学习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办学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学习的深度决定了认识的高度。高校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建设学习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必要性。建设“三型”党组织,要以高校科学发展为主题,结合学校的规划定位和办学实际,将学校发展置身于国际与区内外发展大环境中,谋划学校发展蓝图,稳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旨在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
(二)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凝聚力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党的命运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我们党来自群众,根植于群众,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把人民群众当作党的生命源泉,甘做群众的“服务员”,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造福群众、赢得群众[3],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高校以培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为己任,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仅关系高校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强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和服务为先的理念,服务于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广大师生。在服务过程中提升教工党支部的整体凝聚力,挖掘教职工的工作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实现高校的持续稳定、跨越性发展。
(三)建设创新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创造力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开放,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学习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4]在新形势和任务面前,唯有推陈出新,拓展新思路、实施新举措,不断提升创造力才能实现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列。
高校肩负着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增强创新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创新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能为高校创新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良好发展把握方向,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高校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首先要明确学习、服务和创新三者的关系[5]。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的战斗阵营,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基本力量[6]。建设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立足于服务的“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就要提高党员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以创新推进高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校风、师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方式和制度
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这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高校的基本任务决定了加强教学管理、创新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性。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要勤于学习并善于学习,注重学习的时代性,培养先进的学习理念,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合理规划学科发展、增强人才培养,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科研创新,营造学术氛围,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
加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把握科研动态,完善科研科学管理体系,以科研创新为目的,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学知识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学术自由和严谨治学精神,克服学术浮躁;求真务实,杜绝学术腐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三)提升服务能力,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高校是高知识群体密集的领域,在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的发展会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影响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科技发展,也会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所以高校要坚持不断创新和学习,提高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另外,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先进性,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师生服务,了解和帮助解决师生的困难,维护师生的利益,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四)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崇德修身
所谓德高学高为师,言正身正为范。高校要结合十八大以来加强师德建设的相关文件,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学习讨论,颂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学术魅力,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2]刘云山.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努力把握工作规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深度拓展[EB/OL].
[3]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05-29.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人民出版社,2001.
[5]胡燕.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2):59-62.
[6]王彦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党组织的思考[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