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研究
2016-03-15桂智伟
桂智伟
【摘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是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既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共性,又有着鲜明的特殊性。面对教育生存发展激烈竞争的大潮,民办教育工作者只有转变自身观念,实施优质教育,办出学校特色,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得以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民办 教育机构 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46-01
1.坚持自我定位
制约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自我定位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内部诸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所谓“自我定位”,就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大舞台上所充当的角色。角色定位准确,就能遵循教育规律和符合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规范办学行为,形成学校特色,夯实发展基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角色定位,要求民办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解决角色转换和适应的问题。教师要树立事业发展观念,借助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灵活的机制,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念更新了,民办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2.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人为本”包含“育人”和“办学”两个方面。一方面, “育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另一方面, “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以人才为本,校长、教师的聘用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办学过程中依靠广大教师,实行民主决策。同时,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名校长、名教师脱颖而出,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3.适应市场竞争
教育的产业属性,决定着教育市场的客观存在,决定着教育要在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这种产业属性更为突出。因此,民办教育工作者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不仅要了解教育市场、研究教育市场,而且要根据教育市场的需要制定办学目标、招生计划、课程设置和管理制度等。还要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变化,调整办学计划,采取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才能遵循市场规律,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4.不断注入优质教育
实施优质教育,需要优质的条件。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实施先进的教育理念;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教育的人本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政府要予以扶持
政府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规范是前提,但扶持应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目标。政策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培训机构有序、健康的发展。但政策的“规范”应按照培训机构自身的特点、规律进行规范和管理,而不是简单套用或照搬公办学校的管理机制。在教育培训市场中,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政府应该管什么,政府应该怎么管?是管理学校还是管理市场,是管办学主体还是管办学行为,是各审批管理部门各自管理下属培训机构,还是遵循教育培训市场的规律,采用统一的市场管理原则和市场管理机制进行分工合作管理?公办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行机制不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与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培训服务的群体、培训的内容也不相同。因此,如何促进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中各类培训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形成公平、有序的教育培训市场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在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和扶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发展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全日制学校、社区学校等公办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中应体现政府办学的非营利性,优先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教育培训服务。对于这些公办教育培训机构政府应给予常规的、长效性质的公共财政补贴;对于在教育培训市场中满足公众个性化的、可选择性教育需求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则应视其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的正外部性、重要性等因素通过多种方式扶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
6.总结
教育培训机构正在成为满足社会公众选择性教育需求的重要力量,已初步形成机构类型多元、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但目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教育培训市场的格局还没有完全理顺,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认识与定位还不清晰等成为制约教育培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未来,应在规范并扶持的政策目标下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扶持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行业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海涛,钟秉林著.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107
[2]李宣海,高德毅主编.上海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05-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79
[3]麻金钟.北京汇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