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电网运行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03-15罗永坚

工程技术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配电配电网管理人员

罗永坚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广东 中山 528400)

配电网运行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罗永坚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广东 中山 528400)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础组成,承载着传输电能、维持供电稳定的重要职能。配电网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是电力系统供电稳定的基础。但就现阶段配电网运行相关管理工作而言,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配电网的良性发展。笔者从配电网运行相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就其强化措施,阐述几点观点,以供相关电力管理人员参考。

配电网;运行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配电网发展迅速,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维持着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配电网系统设备众多、运行环境复杂,只有对其实施系统、规范、科学的运行管理,才能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但目前配电网相关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管理意识缺失、巡检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针对配电网运行管理强化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配电网实际运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1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管理人员作为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和管理意识两方面内容。就专业技能而言,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量大、内容繁杂,要求管理人员对配电网系统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包括线路、设备、运行状态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配电网管理人员,对于配电网的了解程度不足,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质量差;管理意识缺失也是配电网管理人员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对于部分低电压配电网及农村配电的运行管理而言。管理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管理积极性及主动性差、管理工作滞后问题严重等。

1.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管理制度是保障配电网相关管理工作顺利、高效、保质进行的基础,应包含管理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以及实际问题解决措施等内容。配电网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涉及到多个电力管理部门,不同部门的管理制度内容存在内容交叉问题,且不同部门针对某些问题的解决要求不同,从而导致管理困难、管理深度不足等问题。因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管理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一,针对配电网运行问题现场勘查工作不到位,对于问题成因分析不全面,问题上报程序不过范;二,针对实施内容与计划不符的管理工作,申报审核工作不过范;三,配电网管理工作未能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少故障维修跟踪检查、配电网运行效益抽查等工作内容。

1.3技术标准和物资规格有待统一

配电网系统组成较为复杂,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在设备规格、设备种类、运行标准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技术标准要求不一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中低压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普遍较低,与供电区实际负荷密度要求不符;二,配电变压器以及中低压线路的开放容量和装接容量,不具备统一的容量标准,不利于科学管理;三,配电网设备规格、种类繁多,不便于管理和备品备件。如配电变压器涉及30kVA至630kVA范围内所有规格。

1.4设备管理问题

配电网设备众多,加之运行环境、状态复杂,易出现设备运行故障,影响配电网正常运行。常见的设备管理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设备老化问题。虽然近几年配电网发展迅速,但仍有部分配电网存在运行时间过长,设备老化问题严重等问题;二,配电设备布置不合理。设备布置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变压器和分段断路器两方面内容,常见包括变压器设置距离过远等。

2 强化配电网系统运行管理的实际措施分析

2.1强化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配电网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首要措施就是,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应强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考核,加强管理人员对配电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丰富管理人员对线路问题解决措施的理论积累,规范配电网管理各项操作流程,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管理工作意义及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及分析系统事故,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端正自身管理态度,从而促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2.2完善管理制度相关内容

管理制度是管理人员工作的基本参考资料,相关人员应就其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首先,应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淘汰过时的管理内容、增添新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规定,使管理人员每一项操作均有章可循,促进配电网系统运行管理趋向规范化发展;其次,应科学规划管理职责,针对不同部门的制度内容差异,进行统一的整合调整;最后,配电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内容,应随系统发展不断优化,以保障制度的时效性。

2.3优化配电网线路运行管理

配电网线路管理是配电网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维持系统运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优化配电网线路管理的实际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强化日常线路巡检。线路日常巡检是发现、解决线路运行问题的主要手段,针对不同的配电线路,巡检方式和工作重点差异性较大,但均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线路巡检计划,针对故障频发区域进行重点管理;二,做好故障和维修记录,以便于快速分析故障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2)积极开拓群众保障渠道。由于配线网覆盖面积较为广泛,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仅依靠管理人员进行线路维护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护线工作的宣传,积极开拓群众举报渠道,并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群众积极性,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共同完成线路管理工作。此外,针对部分不法分子通过盗取电力系统线路获取非法利益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大线路盗窃不良影响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保护线路意识,鼓励群众举报偷盗现象,以维护线路的正常运行。

(3)强化线路质量检测和检修管理工作。配电线路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管理人员应通过定期检测,做好线路质量管理,及时对问题线路进行更换,将问题尽量控制在萌芽阶段,从而提高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检维修工作在线路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检维修人员应保障检维修计划科学、合理;其次,各项维修操作均应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进行;最后,在维修后应联合多个部门共同进行验收,并做好维修记录。

2.4优化配电网设备管理

配电设备是配电网系统的基础构成单位,配电网运行故障也多发生于配电设备,故而应不断提高对配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型号、种类、规格的记录,便于设备维修、更换管理;其次,强化设备巡检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运行问题;三,合理安排设备维修时间,尽量控制缩小停电范围并减少停电时间,合理规划带电作业和停电作业内容,以降低维修影响;四,促进配电网电气自动化发展,应用新科技减少人工工作量。

2.5促进配电网自动化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远程操控技术、传感技术等,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控制。与传统运行管理相比,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作效率更高,可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地监控配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处理设备或线路故障,并具有故障记录、事故分析、线路运行动态管理等功能。如出现设备故障,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依据现场监控数据分析故障原因,并通过系统切断故障源附近线路及设备,为后续维修人员施工,创建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系统管理的安全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管理存在人员综合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种类繁多等问题。针对这类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强化配电线路管理等措施,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工作水平,从而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1]王亚男.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评估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湖南大学,2013.

[2]李军.浅谈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15):77.

[3]雷建.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0):169.

[4]白朝晖.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21).

[5]杨滨.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V242.3

A

1671-3818(2016)09-0193-02

猜你喜欢

配电配电网管理人员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关于城市10kV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探讨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一场配电网改造的攻坚战——信阳供电公司加快推进配电网改造略记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