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美德视阈下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2016-03-15余文好

关键词:传统美德大学生

余文好

(福建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18 )



论传统美德视阈下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余文好

(福建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18 )

摘要: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通过选取与大学生特点紧密关联的内容,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行现代转换,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具体包括:天下为公——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以追逐中国梦;仁爱厚德——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以筑牢中国梦;求真自强——激励大学生为学创新以践行中国梦。

关键词:传统美德;大学生;中国梦教育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思想后,全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都对之高度关注。中国梦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群体倍受社会关注,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大学生是肩负国家兴旺发达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重要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考虑传统文化及其道德因素,因为它已经渗透到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毛孔和血液里,无法割裂。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亦是如此。应当在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现代转换的同时,选取与大学生特点紧密关联的内容,进而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天下为公——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以追逐中国梦

(一)天下为公的传统内涵及现代把握

天下为公,包括胸怀天下与公忠为国,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整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所谓“胸怀天下”,是指胸怀全中国,以天下兴亡、国家富强、人民安康为己任。不同时期,“天下”与“国”所指有所不同。在建立中央集权统一王朝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天下与国家所指范围趋于一致。直到顾炎武提出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使“胸怀天下”思想更丰富。所谓“公忠为国”,是指忠于自己的祖国(当然是封建社会意义上的国家)。天下为公,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公私关系,包括国家与个人关系,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重点在“公”字:生产资料公有,没有等级差别。这主要表达了古人对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制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抗议,更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天下为公,具体而言,就是能以整体的利益,以全民族、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以个人和少数人的狭隘私利决定一切。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6]“不横私天下之身,不横私天下物者,其唯圣人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7]“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7]可见,古人对“公”是高度推崇的。在实践中,要做到情系故土、忧国忧民,甚至是以身报国。“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些家喻户晓的美德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平“倭”靖海疆、郑成功光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邓世昌甲午殉难等,无不折射出整体利益至上的光芒。尽管传统道德所维护的“国”只是历朝历代的一家之“国”,是一家“私产”,但所蕴含的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和为人民的天下为公美德具有永恒意义,值得发扬光大。今天,我们继承天下为公美德,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先公后私,公私并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二)天下为公——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以追逐中国梦

关于理想信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8]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9]中国梦首先是国家梦,古人天下为公的思想,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而言,就是发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大学生要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六十多年了,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与封建社会时期之“国”有本质的区别,更值得全体中华儿女去爱。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必然结果。大学生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学习党的历史知识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要反对邪教,如法轮功等。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邪教人员精神信仰迷失。在多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精神信仰困惑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动猖獗,迷惑了不少的大学生。因此,必须加大马克思主义文化和科学精神的宣传力度,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构建大学生美好精神家园,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要理性爱国。爱国是无条件的,但大学生一定要理性爱国,要明辨是非,避免被不法分子和反华势力所利用。西方敌对势力依然存在,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往往打着“爱国”的幌子,干着“祸国”的行为。因此,大学生要有政治敏锐性,保持清醒头脑,对假“爱国”不但不要参与,而且要与之作斗争,揭露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三要胸怀世界。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世界梦。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与世界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总有好战分子在涌动,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百姓不得安宁。因此,大学生要胸怀世界,勇于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二、仁爱厚德——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以筑牢中国梦

(一)仁爱厚德的传统内涵及现代把握

仁爱厚德思想是我国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固有的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墨家等对“仁”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孔子对“仁”有过多方面的论述,并赋予其丰富的道德内涵,包括忠恕、克己、孝悌、自爱等美德及其规范。因此,“仁”被儒家视为“全德”。孔子最早以“爱人”解释“仁”,是指对他人应该同情、关心和爱护。之后,他赋予“仁”更多的道德内涵。这从《论语》一系列的表述可以看出。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0]墨家主张兼爱,兼爱的要求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11],最后达到理想的境界,即“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11]。先秦之后,儒家学者在理论上对仁爱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董仲舒的“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12],康有为的“是故其仁小者则为小人,其仁大者则为大人”[13]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仁爱美德进行了阐发。

古人的仁爱美德不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而且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即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是指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在性状和价值上同构、互通和同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渊源。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的秩序与人类社会的秩序应该是一致的,即自然中的道德与人类社会中的道德是互通相融的,生态道德与人类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态伦理实践中,提倡仁爱万物、取用有节、以时禁发等,客观上有效地保护了大自然。如亚圣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0];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12]即是说,要热爱自然,更要保护大自然,既不屈服于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总之,仁爱提倡人与人相爱,善待他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即仁爱一切,最终体现为《周易》卦辞所云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0]。当前,应把仁爱厚德思想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二)仁爱厚德——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以筑牢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但是,法律治标不治本,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没有案件,没有伤害。道德尤其是美德才是治本,使人们从内心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罪恶解决在萌芽之中,甚至根本无罪恶可言。康德所说的令人赞叹和敬畏的内心道德法则显得十分重要。21世纪以来,“以德治国”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道德建设,但还很不够,单从学者们不断呼吁“底线”道德及公共伦理建设等可略知一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步骤的加快,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现代化果实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新挑战,其中,道德问题异常突出。中国梦是和谐梦,只有国人道德高尚,社会和谐有序,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持续发展。因此,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必须将传统仁爱厚德思想融入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之中,锤炼高尚品格,进而筑牢中国梦。

一方面,大学生要与人为善,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与他人交往。高校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包括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等。寝室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集中地,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矛盾的高发地。因此,能处理好寝室关系,就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同一般。有一阵子,媒体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宿舍关系问题,有些高校还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广州大学调查的结果是过半数大学生不满宿舍关系,[16]西南大学调查的结果是近四成大学生认为寝室关系不融洽[17]。显然,宿舍关系的紧张直接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了问题。“同舍相煎”的马加爵杀人案和复旦投毒案等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缺乏仁爱精神。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于被人宠爱,在与人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唯我独尊。仁爱精神就是要由己推人,坚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俗地说,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诚恳待人,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生态伦理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4“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要仁爱一切,包括大自然及整个宇宙,注重研究生态经济,乃至培育生态宇宙意识。当务之急,大学生要有生态自觉性,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大学生应当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德性。但有些大学生在攀比中过度消费,如身穿名牌衣服、手拿高档手机等,注重享乐,铺张浪费,挥霍钱财。一定程度上说,铺张浪费就是在破坏大自然。

三、求真自强——激励大学生为学创新以践行中国梦

(一)求真自强的传统内涵及现代把握

所谓求真,主要是指勤奋学习与探索真理的道德品行,即为学。古人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为学是道德修养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一是志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志于学习。志学是达到学习目的的首要条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志学然后可与适道”[18],充分说明立志在为学中的重要性。当然,学习要付出代价,要下苦功。一方面,要志笃,不畏困难,上下求索,不能半途而废。“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10]另一方面,要志大,孜孜以求,学无止境,永不自满。“学必激昂自进,不至于成德,不敢安也。”[12]二是好学。有志于学习之后,便要注意学习过程,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0]何谓好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0]在实践中,要做到废寝忘食地勤奋学习,要“不耻下问”,要时常温习。三是博学。所谓博学,是指广泛地学习各种相关知识。博学可以直接开阔人们的视野,避免陷入孤陋寡闻之患,而成为井底之蛙。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9]博学使人聪慧,并在人的认知和行为实践中起重要作用。“盖物多连贯而成者,不博极群书,不能明一义。”[18]在康有为看来,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博学,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当然,古人主要是学习人文道德知识和圣贤的道德品格,与当前大力提倡学习自然科技知识有很大区别。

所谓自强,是指自胜自立,勇于创新,改革图强。自强不息、改革进取,是中华民族贯彻古今的传统美德,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向着更加光辉的未来奋勇前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0]意思是说,天道运行强健不怠,君子也应如此,永不停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只有战胜自己弱点、缺点的人,才算坚强的人。“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12]所有功成者必自强。“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10]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不自强的后果。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积极作用,即“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13],能够“治万物”当然离不开自强的前提条件。同时,自强离不开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用于科学文化事业的攻坚,便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当前,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全面挑战,我们仍需发扬自强创新传统美德来激励国人,进而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二)求真自强——激励大学生为学创新以践行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学生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大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并在学习与创新中掌握科技本领,提高创新能力,以利于其践行中国梦。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大学生成长进步的阶梯。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阶段,是提高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大学生的学习观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观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和学习的一套认识论信念系统,它涉及对知识性质、学习性质、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等维度的直觉认识。[21]曾经网络上一则题为《一名大学教师对学生的自责、道歉与思考》的新闻引发了对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热议。该新闻说的是一教授在课堂上把3个学生礼貌、友好地请出了教室后发表了一些感想,有对自己的自责,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和沉重的责任感。[22]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到底怎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通才,而不是囿于某个专业学习的“专才”,大学生既要学习人文知识,又要学习科技知识,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实践,学以致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努力为践行中国梦积累正能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0]意思是说当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之一,当今中国要自强要发展,关键是创新。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因此,大学生要通过学习,上下求索,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

[参 考 文 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3-11-16(0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4-10-29(01).

[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5]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01).

[6](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中)[M].北京:中国书店,2011: 283.

[7]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重排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012-11-19)[2014-12-20].http://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01).

[10](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上)[M].北京:中国书店,2011: 49.

[11]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6.

[12]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名言卷(重排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1.

[13]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卷(重排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3.

[14]习近平.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9-27(01).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16]唐星,谢素军.过半大学生不满宿舍关系[EB/OL].(2013-4-22)[2014-12-28].http://epaper.xkb.com.cn/view/857409.

[17]朱丽亚,谢金男.复旦投毒案撕开“校园分裂”伤口[N].中国青年报,2013-05-09(03).

[18]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道德修养卷(重排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9](唐)杨倞,注.耿芸,标校.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

[20](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87.

[21]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4):74-78.

[22]厚德.一名大学教师对学生的自责、道歉与思考[EB/OL].(2006-12-08)[2014-12-25].http://edu.people.com.cn/GB/5142031.html.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18(2016)01-0084-05

作者简介:余文好(1979-),男,福建大田人,福建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JA13223S)

收稿日期:2015-10-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8-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3]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不断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4]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5]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大学生
身边的传统美德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档案资料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的综合应用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