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问题研究——基于湖南怀化251个样本

2016-03-15陈妍妍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城镇化

陈妍妍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经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问题研究——基于湖南怀化251个样本

陈妍妍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经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为了解在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中所出现的问题,本论述采用问卷调查法、个人访谈法以及通过spss数据分析,对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长青乡岩门村和桂花园乡优胜村的农村妇女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涉及了农村妇女对于职业培训的供需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了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妇女;职业培训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02.013

1 相关理论基础

对于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问题涉及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人力资源方面,还包括经济学相关理论。

1.1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土地和劳动对于人生存的重要性。现代“劳动”与古代“劳动”所包含的含义不同,古代的劳动只是主体简单地利用劳动工具进行劳作[1],现在的“劳动”却能够通过对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效率提高。这就涉及到人力资源范畴内的相关内容。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物质资本的形成,而在于人的生产技能的提高,在于对教育的投资、人口质量的提高。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则以农村现实人口为开发对象,以现有人口质量状况为基础,以教育和培训为开发途径,充分挖掘他们的生产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价值,从而科学配置农村劳动力,其目的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

1.2经济学相关理论

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并被引入其他领域,在我们所研究的领域内称为“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在于,有不同的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人们主观上会认为个人的不同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出现,而人们在主观上会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但是最重要的是人们的选择会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2]。可简单认为,理性人追求目标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

2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调查。在2015 年6~8月份秋收之前,对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长青乡岩门村和洪江区桂花园乡优胜村进行相关的调查。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村地处洪江工业园区附近,属于政府执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造中典型的“城中村”,农业用地逐步改造为工业用地,与全国农村特征整体相似。该样本的选择符合全国整体化大趋势.之所以选择6~8月份进行调查,是因为这个时候,农村妇女处于农闲时期,可以看到农村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整体的时间误差问题。该调研发现了如下问题:

2.1农村妇女整体年龄普遍比较大,且整体素质不高

根据人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在25岁左右的智力、认知、社会性方面达到人生的顶峰,36岁开始下降。调查结果显示,75.7%的留乡妇女年龄已经在36岁以上,平均受教育时间为9年,高中毕业仅占25.8%,而初中未毕业人数高达27.48%。在这样的年龄和教育背景下,对农村妇女进行培训,势必会影响整个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从职业培训的角度来看,52.19%的农村妇女未参加过培训,参加过培训的人中,75%的农村妇女常年累积的培训时间不超过1个月,大部分的培训仅限于最基本的农业、农技方面的知识,并无涉及先进的科技知识。

2.2国家组织开展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定位不准

当前国家组织开展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目标定位于农业、农技方面的相关培训,把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简单地认为是对农村妇女进行基本的农作物种植培训,旨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上。这在拥有大量土地的规模经济下以及有良好产业化地区的农村是有成效的,但是对于一些农用土地本身较少的地区则是不可行的。在国家大规模开展城镇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很多农业土地商业化,农耕土地越来越少,而失地农民则越来越多,很多年轻力壮的男性选择外出务工,但是农村女性却无法抛开家中“老小”,无法彻底抛弃传统的“妇女”职责投入城市建设中来,她们有着严重的“离土不离乡”情结。对于发展中的社会实际与传统经济相背离的情况,国家现行开展的职业培训并未考虑到这点,也未考虑处于该种情况下农村妇女自身需要何种职业培训,而只是单一地按照国家大环境下的标准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调查数据显示:在参加过培训的人里面,72.5%的参加过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仅仅27.5%的人参加过外出务工技能、社区家政技能、创业技能以及其他方面技能的培训;从农村妇女参加职业技能意愿调查中得出:37.03%的农村妇女希望得到创业方面的技能培训,13.55%的人希望获得外出务工技能培训以及15.97%的人希望得到社区家政方面的职业培训,这就是严重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表现。

2.3农村妇女参加职业培训积极性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国家每年仅组织1~2次的职业培训,大多时候到场参加的人员只有十几人,人数比计划人数少一半左右,甚至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参加。通过个人访谈得知,国家组织的培训,虽说一年只组织1~2次,但是培训的内容大多都是重复的、笼统的,是属于最基础的农业种植方面的内容,没有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没有办法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国家组织的培训没有办法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而只是统一进行授课,政府派来讲授知识的人员只是在课堂上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讲解,而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如果需要解决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则需要个人花钱聘请专业人员去田间解决。这样久而久之,大多数的人再不愿意参加培训,积极性变低。并且,由于政府组织培训多是农业、农技方面的知识,而当下很多农村妇女都在当地的乡镇企业上班,他们更愿意得到的是关于创业或外出就业的职业培训,而非单一的农业方面的培训。另外,国家所提供的职业培训都是课堂上的学习,并没有“走下课堂”,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没有将“理论变为实际”,这也大大降低了农村妇女进行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2.4农村妇女职业培训保障机制不完善

需要全面进行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相应的法律和国家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缺少专门针对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仅仅是职业教育法相关的法律政策。除此之外,国家并未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且国家提供的职业培训一般为1 年1~2次,培训的人群为45岁以下的农民,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办学地点简陋、培训内容单一。另外,农村妇女进入农村就近的乡镇企业工作,多是进入基层干“流水线”类的工作,工作之前进行的培训,都是最基础的岗前培训,不涉及任何科技型培训。

3 解决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所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农村妇女职业培训中所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3.1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

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首先必须加大对农村妇女基础教育的投入资金。在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下,各项调查均显示农村女性的基础教育力度比农村男性、城市女性低。加强基础教育,丰富文化知识,才能改变她们传统的“小农思想”,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更快地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提高她们择业、就业能力。第二,必须建立完整、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最基本的是加强基础教育的学习,进一步建立完整、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从基础的教育开始,到农村妇女的择业、进入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整体、有计划性的培训,而这样有计划性的培训才能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提高她们择业、就业的能力。

3.2明确农村妇女培训目标,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在国家大力发展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开展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首先应该改变当前单一的农业知识技能培训[3]。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社会实际,在农用土地不断减少、经营规模小、乡镇企业大规模进驻农村的现实情况下,必须根据农村妇女的实际需要,侧重于多方面、系统化的职业培训。其次,对于新型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具体内容,必须要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运用现代的科技知识服务于当地农村,打造高效、生态农业,也同时要兼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使她们能成功转移到乡镇企业或城市进行工作。因此,针对当前背景下的农村妇女进行职业培训,必须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全面化、系统化的职业培训,不仅是农业知识、农业法律、农业技能方面等基础性的职业培训,还包括一系列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专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

3.3提高农村妇女进行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提高农村妇女进行职业培训的积极性,除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培训内容,还必须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现在国家进行的职业培训以课堂授课为主,但对于现代的农村妇女而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授课方式为“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即在课堂基础知识授课+田间一对一指导,农村妇女在农耕时所遇到的问题向专家进行请教,专家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理论+实操”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3.4完善国家保障机制,加大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投入资金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4]。首先,必须完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管理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系统化的计划。国家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和专门针对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政策,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现行培训效果,主要方式为跟踪培训效果,在实践中对农村妇女所得到的培训效果进行分析,尽可能地完善其培训效果,让农村妇女在培训中获得终身受用并有能够对其自身有真正帮助的培训。其次,加大职业培训的科技含量,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农业种植方面的科技含量,更多的是运用先进的人才培训管理计划,针对不同领域的农村妇女进行全方面的人才计划培养。最后,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妇女进行职业培训的投资,改善农村妇女的学习环境,建立专门的乡镇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师资投资力量,打造多元化师资团队,提高农村妇女各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丘海雄、张应祥.理性选择理论述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3]杨道衡.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开发与培训开发——以湖南衡阳为例[J].市场研究,2015(6).

[4]马玲.着力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J].农民问题,2015(1).

[5]张谦.失地农民择业培训中的政府职责[J].农业经济,2015(7).

[6]卢芳,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7]陈芳妹,龙志和.相对贫困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研究——来自江西的经验[J].南方经济,2006(10).

[8]王秀梅.中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2(1):98-100.

[9]邵明波.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特点及现状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4).

作者简介:陈妍妍(1990-),女,汉族,湖南怀化人,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1

中图分类号:D442.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城镇化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