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需全社会发力
2016-03-15彭佳景
彭佳景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需全社会发力
彭佳景
在今年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合着外出务工人员返城务工、离开儿女的“牵挂期”这一时间节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力图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得到基层政府的充分重视,提出要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其实,早在这之前,为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各地出台了不少类似的文件和意见。比如2007年5月,我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管理资源,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网络,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让每一朵花的梦想尽情绽放——临澧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纪实》,不失为有力破解难题的好经验、好典型。
毋庸置疑,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孤立的社会问题,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未来均息息相关。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诚然要承担更大的主导责任。值得称道的是,临澧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考量配套措施,主动作为拓宽破解路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一是出台联点支教方案,要求30位县级领导和116个县直部门对口援建30所农村薄弱学校,为广大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克服资金困难,在县城新建学校,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足够的学位;三是发展园区工业和地方特色经济,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平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仅为留守儿童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更让留守儿童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减少、控流保学的成效一年比一年增强,值得点赞。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隔代抚养导致了家庭对子女的监护责任进一步弱化和对学校的过度依赖。如何依法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如何完善措施,提高家庭的监护意识和能力?临澧县教育系统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入开展的留守儿童“大家访、大沟通、大排查、大帮扶”活动,开创了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及管理工作的崭新局面。广大教师利用面对面家访或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大大提升了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把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请到学校,教给他们教育留守孩子的方式方法。除此之外,教育部门和学校还把留守儿童问题当作科研课题,通过调查、建档、分析,真正掌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了解留守儿童的渴求,进一步增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针对性、实效性。
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临澧县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探索各种关爱模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不仅基层乡(镇)村主动作为、部门团体倾情履职,同时企业老板慷慨解囊、爱心人士倾情奉献,真正呈现出了氛围浓厚、里外开花、多措并举、形式创新的局面,让资助与育人协同,扶困与扶心、扶智并举,为留守儿童铺就了一条从“受助”到“自助”最终“助人”的成长路径。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相应的也是留守儿童为数众多的省份之一。2020年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年,《意见》将儿童留守现象要明显减少的期限也定在这一年,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发扬善做善成的精神,像临澧一样做到政府尽职、教育尽责、家庭尽心、社会尽力,不推诿、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