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探析

2016-03-15宋立超钮旭光李炳学肖亦农刘灵芝孙军德

微生物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宋立超, 钮旭光, 李炳学, 肖亦农, 刘灵芝, 孙军德

(沈阳农业大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提高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探析

宋立超, 钮旭光, 李炳学, 肖亦农, 刘灵芝, 孙军德

(沈阳农业大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微生物学是农业院校涉及生物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门桥梁学科,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教学质量下滑现象。为确保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管理、教材选用、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是我国农业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1]。它涉及的范围广,发展迅速,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对某些课程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然而在农业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学时少,信息量大,不同专业学生相关前导知识不健全等问题。此外,在某些相关专业将微生物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从政策导向上使得学生对其不够重视,导致该门课程教学质量下滑。如何使农业院校微生物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突出微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特色,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最新的微生物技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是农业院校微生物学专业课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对农业院校微生物课程质量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如何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做了初步探讨。

1 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

1.1 教学管理重视不够

1.1.1 课程学时少、信息量大 多数农业院校一再缩减微生物课程的教学课时,使得学生单位学时消化负担加重,很难系统地掌握微生物教学内容,难以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大多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不清,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导致微生物学教学质量有下降趋势[3]。此外微生物学内容覆盖面广,逻辑性差,发展又较快,其作为桥梁课程,既涉及到生物学的基础课程,又涉及到学生未曾学过的生产实践知识,信息量大,因此教学难度大、课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1.1.2 微生物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间存在冲突 微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能源发酵及食品、植物保护等生产实践,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可以说微生物学课程在农业院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除了经贸学院以外的各个专业均与微生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2013年我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与微生物学有关的项目占16%,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中微生物学类占26.7%。随着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广泛应用,各学科随之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微生物课程,如能源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畜牧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学等。然而在其有限的学时内所讲授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为基础微生物学,不能重点突出该领域专业微生物的特点,造成资源的浪费。基础微生物课程是掌握和运用专业微生物学的前提,而目前就课程内容来看,基础微生物学与专业微生物学课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1.2 教材选用无针对性

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4]。上课时任课教师在短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讲授重点内容,而课下学生消化这些知识靠的就是教材,好的教材前后内容连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目前检索到国内有关微生物学的教材有几十本,个别有相互抄袭、内容罗列现象,且无逻辑性。我校教师每学期授课指导学生所选用的微生物学教材主要在《微生物学》(孙军德主编)、《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唐欣昀主编)之间随机选用,就授课对象来说选用的教材尚无一定的针对性。如何选择适合当前农业院校教学形势的微生物学教材是农业院校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1.3 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

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背景应与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相偶联,授课内容应迎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并与该专业学生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更深层次了解微生物在本专业的位置,为专业微生物学和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而目前微生物授课教师在专业知识背景与授课对象专业的匹配度方面相对比较欠缺。另一方面,就教学队伍而言,授课团队主要以年轻化的副教授和讲师为主,教授很少上讲台,尤其是实验课堂部分有的由研究生执教。微生物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论课堂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实验内容,而研究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讲好实验课程,这样会影响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下滑。

1.4 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微生物学课程大多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片信息,具有可视性。但多媒体教学进度相对比较快,学生没有“记”的过程,难免重点不突出[7]。此外,教师在课堂上通常依据自己的逻辑体系来整理、提炼微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点,学生则通过听课、记录、死记硬背的方式转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8],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一头雾水”,影响了教学质量。

2 提高农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规范教学大纲,专业教师指导选课

教学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关,规范教学大纲,分清基础微生物与专业微生物的授课范畴,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关系,避免资源浪费。基础微生物课程应安排在各个专业的第二学年较为合适,而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应安排在第三学年,这样两门课程可以更好地衔接起来,同时每个班级应配备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选课,让学生明确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正确选修课程。

2.2 优化课堂内容,灵活教学

2.2.1 活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从整体和全局把握教材,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在理解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实现“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目前全国使用频率较高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该教材有较强的系统性,但是知识点较多,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渗透全部内容,这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并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合理分配教学学时。我们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营养”作为重点讲授内容,“病毒”“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生态”内容简化讲解,而“微生物代谢”“微生物遗传”只简单提及一些和微生物相关的知识点和专业微生物应用案例,并为生物化学和遗传学讲授此方面内容做好铺垫。此外,教师应将科研和实践获取的第一手教学资料,如污染环境治理分离的定向微生物、固定化菌剂的电镜照片,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对植物促生作用图片,作物连作出现减产病虫害,从根际自毒物质的角度分离筛选可降解自毒物质的微生物环境连作障碍等大量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切实地了解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才能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并完成科研项目,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2.2.2 优化实验内容,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微生物学实验可强化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这需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首先可整合相关的实验内容,如微生物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可以合并,节省的学时用来开设一些专业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饮用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酸奶的制作”“手机上的细菌到底有多少”等。学生一直以来对分子生物学感觉很神秘,可开设“细菌的16Sr RNA鉴定”试验,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从环境中分离、纯化微生物,传统的实验材料是土壤,可以让学生同时增加手或者硬币上微生物的实验,课后一起观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微生物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其次是课堂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先做操作示范,讲解实验步骤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使实验操作规范化,而后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及时纠正。我们采取的是小班15人以下授课,教师可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册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使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册,而操作能力较差[9]。为此,我们对实验考核方式做了调整,除原有报告册的完成质量以外,添加了实际操作部分,考核时设置6个实验台,每个实验台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学生按照学号,6人一组,随机进行考核,以实验台上的实验材料为基础,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现场打分。每组考核内容不同,以“考”促“学”,可更有效的端正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态度。

2.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2.3.1 加强师资管理 教学管理部门应不定期地派督导员教师进行授课情况的检查,杜绝研究生单独授课。教师教育科研背景应与授课专业相偶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动向,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微生物学的兴趣,教师授课更加得心应手,发挥所长。此外,新教师在前两年要定期进行授课技能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经常听其他老师,特别是同教材优秀教师的课,将他们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10]。

2.3.2 增强教师个人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在基础[11],渊博的知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直接表现,不仅要掌握和不断充实微生物学知识、当前微生物学热点话题,更要根据授课专业特点,了解微生物学在该专业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将其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感觉到微生物其实离“我”并不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有所用。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否掌握知识内容,除了需要变化授课手段和方法外,教师的表达方式十分关键,以言简意赅、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某种教学意图,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这需要授课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此外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对于一名专业授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就是课堂时间,如果在短时间内老师能叫出这个学生的名字,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往往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

2.4 改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微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应开发教学网络课件,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探讨和答疑,并针对每个章节设置练习题,学生可以登陆答题,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登陆答题的情况作为部分平时成绩。此外,网络课件要定期添加最近发生的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定期互动留言,可根据学生发言次数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部分,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根据互动情况教师可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课堂方式及时解决[12]。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教导结合的方式,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前提下,通过穿插案例将微生物的各个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并适时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如土壤退化影响作物产量,在减水减肥减农药的前提下,微生物是否可完成这一任务?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学生会想到固氮菌、光合细菌等,其中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计数、元素转化等多个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可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提供新的思路。

3 结 语

学以致用是“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微生物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如何让有限的学时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学生主动汲取更多的知识,是授课过程中教师时刻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方法,涉及课程自身特点、学生和教师观念与态度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何绍江.农业院校微生物教学质量浅析[J].微生物学杂志,2000,17(2):34-35.

[2] 孙正祥,周燚.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1):100-101,106.

[3] 曹广丽,宋金柱,杨谦.生物专业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109-112.

[4] 李靖,周玉林,关杰.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766-1771.

[5] 罗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5:20-21.

[6] 周宜君,刘越,戴景峰,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1609-1613.

[7] 胡梅.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52-153.

[8] 刘灵芝,孙军德,李炳学,等.微生物学融合式网络课程建设方法探析[J].微生物学杂志,2015,35(4):102-105.

[9] 黄玉茜,韩梅,孙军德,等.关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6):99-102.

[10]王茂先.高校教师在讲课、听课和评课中提高教学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111-112.

[11]李燕.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223.

[12]黄玉茜,孙军德,李炳学,等.环境微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87-88.

欢 迎 投 稿 欢 迎 订 阅

Primary Study to Improve Microbiolog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SONG Li-chao, NIU Xu-guang, LI Bing-xue, XIAO Yi-nong, LIU Ling-zhi, SUN Jun-de

(Coll.ofLand&Environ’t,ShenyangAgric.University.,Shenyang110866)

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foundational course of biology related students in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t is a discipline bridging basic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the declining teaching quality appear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reasons of the quality declining on microbiolog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initially studied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in the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crobiology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4-17)

宋立超 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教学与科研工作。Tel:024-88487155, E-mail:slch_1979@163.com

2016-01-07;

2016-04-26

Q93;G423

B

1005-7021(2016)06-0104-04

10.3969/j.issn.1005-7021.2016.06.018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