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视域下的毛泽东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6-03-15徐功献孙欢
徐功献,孙欢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湘潭411105)
中国化视域下的毛泽东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徐功献,孙欢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湘潭411105)
毛泽东青年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的典范。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对青年及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构成了毛泽东青年思想“激励青年”“教育青年”“使用青年”三个特质的丰富内涵。把握毛泽东青年观的特质,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对激发青年投身圆梦的动力、增强青年献身追梦的能力、发挥青年共同筑梦的合力,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青年观;激励、教育:使用;当代价值
毛泽东青年观是毛泽东的个人经历及其在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过程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青年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青年观的“激励、教育、使用”三个特质,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进一步探究毛泽东青年观的深层次内涵,对党团结青年力量、凝聚青年智慧、发挥青年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优势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一、毛泽东青年观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现代意义上的青年群体已初步形成,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诸多的著作中虽然几乎没有关于青年的系统阐述,但从其零散的言行中还是不难看出马恩对青年的重视与关注,总结出其关于青年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与观点。
首先,马、恩十分关心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深刻揭示了产业革命前后英国工人及青年的悲惨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及青年的残酷剥削;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和《资本论》中也指出了资本主义剥削对青年儿童身心的极大伤害,对青年儿童悲惨的生活际遇给予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其次,马、恩认为青年有极大的革命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生力军。在马、恩的号召指导下,青年工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欧洲工人运动,为争取生存、发展和教育等合法权利而斗争。恩格斯还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对青年学生提出新希望:在提高自身觉悟的同时积极使自己造就成与体力劳动者并肩战斗的脑力劳动者,以适应“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马、恩对青年思想及身心的健康成长给予了极大关心,对青年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应发挥的生力军作用寄予热切期望;再次,马、恩极其重视青年的教育,指出教育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就指出了教育对青年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青年只有“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1]才能实现对整个生产系统的通晓。马克思也指出,只有实现包括青年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消灭私有制,才能“使他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2]。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中,马、恩对教育在实现青年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不断深入的论述,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观点:青年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后,马、恩提供了正确认识和理解青年的科学方法。马、恩批判施蒂纳了提出的青年是个人在通向真正的利己主义的自我意识道路上的一个阶段的观点,指出施蒂纳混淆了“抽象青年”与“现实青年”的概念,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并结合自身的调查和社会历史观提出了应“把青年的存在和青年的历史放到现实社会生活和实际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去考察”的正确观点。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基本观点,并结合俄国实际,在《青年团的任务》《关于对待青年学生的态度的决议草案》《革命青年的任务》《青年国际短评》等论著中,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列宁指出“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列宁认为青年应把培养自己“完整而彻底的革命世界观当作首要任务”、把“树立严整的革命人生观作为主要目的”[3]235。在列宁看来,青年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及革命的后备军,应充分发挥青年组织在组织、教育和发动青年中的优势作用,同时要相信青年,依靠青年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列宁还鼓励青年进行包括共产主义、现代知识等在内的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做到理论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结合,从而成长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激荡的历史洪流中探索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中国梦”道路,使毛泽东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青年队伍,是承担人类自由与解放的最佳人选,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于是,毛泽东开始将马列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青年理论。
毛泽东鲜明的人格特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助推了其青年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直接参与青年运动的经历使毛泽东认识到了青年的先锋作用和巨大影响力。随后,毛泽东同新民学会的青年会员在湖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参与领导青年学生运动,其青年观开始萌发,并初步成型。中共成立后,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实现了组织化,青年的先锋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抗战期间,通过《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在抗大应该学习什么?》《永远奋斗》《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等著作和讲话,毛泽东明确指出:青年是一股重要力量,他们的永久奋斗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提供了后备力量,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必由之路,青年应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扬永久奋斗的革命精神。毛泽东青年观在这一时期得到丰富与发展。建国后,毛泽东一直思考如何让青年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党的革命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的问题,为此,他发表了《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提纲》《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等有关青年的讲话、文章,进一步肯定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青年工作的特征,明确了青年的教育与使用问题,并根据新的国情,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新要求、新希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其青年观。
毛泽东认为,青年的实践是理解和顺利推进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要钥匙,他时刻都关注着青年和青年工作。毛泽东既继承了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点中的实践因素,又根据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加以适时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是被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青年教育、成长的正确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理论。可以说,毛泽东青年观从萌芽到初步成型,从丰富和进一步完善,正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的过程。
二、毛泽东青年观的三个特质
毛泽东青年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的成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青年观以明确青年的特点和作用、教育与培养青年、信任和使用青年为依托,借“激励、教育、使用”三个特质进行了中国式的探索,客观上为青年凝聚力量以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一)褒扬青年:毛泽东青年观的激励作用
毛泽东对青年的褒奖激励首先体现在他对青年特点的准确把握上。青年时期,毛泽东就注意到了青年人思维敏锐、思想纯正的特点,并将青年比作湘江之水,越到上游越清澈。毛泽东认为青年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并用生动的语言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4]毛泽东在总结青年的特点时指出,青年敢想敢说敢做,最少保守思想,身上有鲜明的个性,尤其是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青年所展示出来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态度。“劳苦青年群众占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在斗争中他们表现得最勇敢最坚决。”[5]“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6]462,富有冒险精神,更容易接受先进思想和文化观念。处于生理发育期和心理成长期的青年在身心上具有特殊性,因此,毛泽东鼓励青年应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多玩、多娱乐。同时,毛泽东还通过各种方式激励青年克服自身存在的如知识不足,“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容易犯形而上学的毛病,思想偏激、片面、绝对化及容易轻率、盲目跟风或教条主义等不足。
毛泽东对青年的褒奖激励还体现在他对青年作用和地位的精辟总结上。一,充分肯定青年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他们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先锋队”。1939年,在“五四”运动纪念二十周年大会上,毛泽东总结到,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7]。同年10月,毛泽东为安青青训班二周年题词又强调:“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8]二,充分肯定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认为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生力军”。毛泽东认为,青年最肯学习、最保守思想的优良特质在社会主义时代表现的尤其突出。“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方面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6]276可见毛泽东对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角色定位之高、之准。三,认为青年必将承担起革命和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毛泽东用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比喻青年,将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指出“世界是青年的,长江后浪催前浪,譬如积薪、后来居上。”[9]他认为,青年经过斗争的洗礼,被证明能够长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党的领导下有所作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毛泽东对青年的褒奖及对青年特点、作用和地位的准确把握和精辟总结,在身心上极大的激励了广大青年,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饱满的信心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舞台上不懈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教育青年:毛泽东青年观的内在要义
毛泽东认为青年已经并将继续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教育青年是促使他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保障。因此,他十分重视对青年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知识、生活作风、爱国主义和身心的培养与教育。
关注青年政治观的培养,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毛泽东十分重视的工作。抗战时期,毛泽东认为延安青年走在抗日救国的前列,成为抗日救国的先锋典范,是因为他们政治方向的正确、坚定。因此,他号召全国青年学习延安青年的这种坚定立场,并将其作为信念坚持下去。1938年,在延安陕北公学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将“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作为礼物送给陕北青年,并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0]226他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0]226毛泽东将青年的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是毋庸置疑、完全正确的。只有在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党和国家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毛泽东认为青年接受能力强、悟性高、记性好,对科学文化知识易接受、吸收,把握好青年时期的学习对以后发展用处很大。因此,他要求青年要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青年中倡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理念,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头脑。1915年在给萧子升的信中毛泽东就通过“玄科者,名、数二学属之;间科者,物理化学属之;著科者,博物学属之”[11]19等玄、间、著三者的辩证分析道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1941年,在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中嘱咐到:“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12]166建国后,毛泽东更加强调青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并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重任,“有条件的,要努力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这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伟大任务。”[13]可见毛泽东对青年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视。
毛泽东一生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青年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1938年4月,陕北公学第二期学员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送给所有青年学生。1939年抗大第四期学员的讲话中,他对青年学员反复强调要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将其纳入抗大的三条教育方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呼吁全党同志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经济凋敝的现实,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要提倡勤俭建国”,尤其要教育引导青年从思想深处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改变艰难的困境,必须依靠全体青年和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毛泽东不仅身体力行,也一直影响、教育着青年人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呼吁青年要树立爱国情操,扩大青年爱国组织范围,使他们更好的为抵抗外来侵略不懈奋斗。建设时期,毛泽东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他认为只有用历史、国情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历史、知晓国情,才能让他们更有奋斗的动力和目标,为此特别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应当写一本简明扼要的教科书,教育中国的青年人。”同时通过“老一辈重新回忆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激发阶级感情,让青年一代知道革命斗争果实来之不易。”[14]毛泽东认为,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提高青年的道德修养,有助于青年从小就更好地树立“三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的身心教育。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就针对当时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影响青少年身体的状况,大声呼吁注重体育锻炼,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11]54指出应将体育锻炼放在首位,有了好的身体,才有底气做学问,才有资本培养道德素质,达到完美人生。1951年初,在给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指出“关于学生的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值得注意,提议采取行动步骤,具体地解决此问题。”[12]4011953年,毛泽东向全国青年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他认为,处于14岁到25岁的青年,学习和工作任务固然非常重,但如果在这个时期关键时期忽视了长身体这件大事,便会很危险。为保证青年人的精力充沛,他提议延长休息时间。毛泽东还强调“青年人就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6]277毛泽东告诫青年,不要像贾宝玉、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脆弱多病,要加强身心锻炼,把自己变得身体上和精神上都非常强大的人,成为能堪当大任的合格人选。
(三)使用青年:毛泽东青年观的目标定位
激励青年、培养和教育青年归根结底是使用青年,使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坚定的思想政治方向、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生活作风和强健的体魄投入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来,成为党的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毛泽东认为,使用青年首先要充分相信青年。1953年,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毛泽东采用历史和比喻相结合的方式,道出了他对待青年态度,他说:“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6]278他认为青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强,对工作有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多次说服老同志要打消不信任青年的疑虑,大胆锻炼和相信青年,为青年的成长搭建平台。同时,毛泽东认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易偏激、片面,易轻率、轻信,易盲目、仿效跟风等缺点在所难免,可以通过教育及社会历练逐步改正,要相信青年中的大部分是好的,不可采取偏激的方式放弃他们,要更加关注这部分人,加以包容、理解、引导,充分相信他们,循循善诱,使他们逐渐成熟起来。
毛泽东不拘一格地大胆使用青年人才,为其成长提供条件。革命时期,在敌我情况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毛泽东大胆使用优秀青年:反围剿期间,19岁陈丕显临危受命;长征途中,25岁的萧克担起重任;抗战时期,正规干部培训学校培养大批“科班学生”,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毛泽东将青年干部的选拔使用放在民族事业的高度来进行权衡。他不仅提出领导班子要保证新鲜血液的融入,增强队伍的健康和活力,同时强调新老班子的协调搭配才能确保事业的不间断。1953年,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注重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在他的亲自关怀下,团中央30岁以下的委员从刚开始的9个增加到60多个。针对那些对启用青年干部有顾虑的领导干部,毛泽东指出党和人一样,有他的成长、壮年和老年期,要坚信江山代有才人出、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大胆选拔任用青年干部,善于包容青年人的缺点和不足,既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更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同时指出,发现青年人在具体工作中担当不了重任,让可以让他下台,要让青年人“能上也能下”。如此等等,无不反映出毛泽东信任青年、培养锻炼青年、大胆选拔使用青年的观念和胸怀。
三、毛泽东青年观的当代价值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15]青年是当今社会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因此,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青年的不懈奋斗来实现。在调动广大青年积极性、凝聚广大青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上,毛泽东的青年观依旧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一)激励青年,有利于激发青年投身圆梦的动力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作为当代中国最具有创造力、生命力和战斗力的群体,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青年,只有广大青年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5]在圆梦的征程中,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毛泽东对青年褒奖和激励,在身心上极大的鼓舞了广大青年,使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舞台上不懈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毛泽东青年观中的激励特质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青年工作部门在毛泽东对青年特点准确概括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的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措施,以实际工作关心青年、调动青年、凝聚青年,将其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在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旗帜下,使青年在思想上理解和认识实现中国梦的可行性和紧迫性,从而坚定其圆梦的信心和为圆梦而努力奋斗的信仰。另一方面,毛泽东对青年作用和地位的论述既肯定了青年为中国革命、建设所做的贡献,也肯定了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就为青年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奋斗空间,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圆梦的信心、勇气、方向和动力,从而汇聚成青年群体圆梦的强大正能量。
(二)教育青年,有利于增强青年献身追梦的能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揭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是中国的未来,做好青年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对青年教育的论述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依旧散发着思想的光芒:它既是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族复兴时期青年工作的重点。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青年,必须通过教育增强青年献身追梦的能力。
新时期做好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青年政治信念的培养,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加强“中国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引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贯穿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在思想上增强青年追梦的能力。增强青年追梦的能力,首先要提升青年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健全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进修、科研机制,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技能,使其成为追梦各个领域的专业型技能人才。还要重视青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鼓励他们将掌握的科学文化技能创造性的应用到生活、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在圆梦的征程上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在专业技能上增强青年追梦的能力。青年只有“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担当起追梦的重任,因此,要加强青年的身心教育,培养出身体状况健康、心理和道德素质健康的过硬型青年,使其以健康良好的身心投入到追梦的实践中来,在身心上增强青年追梦的能力。
(三)使用青年,有利于发挥青年共同筑梦的合力
毛泽东打破传统格局,提出充分信任青年、大胆使用青年,为青年成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领导干部队伍、社会团体等注入了年轻的血液,实践已经证明,确实需要使用大批有能力有才华的青年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宏伟事业,要实现青年在这一事业中的优势作用,就必须充分大胆的使用他们,发挥他们筑梦的合力。
充分相信青年是大胆使用青年的前提,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充分相信青年,相信他们能够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勇气,以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和开拓创新、协作实践的能力在筑梦中磨练自己、取得成绩,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的统一。大胆使用青年,就要在实际工作中把那些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高、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好、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强的青年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出来,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合理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岗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青年使用的新体制机制,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之举,也是最大限度的发挥青年才俊的创新激情、创新能力,使其在筑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合力的应有之举。
参考文献:
[1]张文红.共产主义者同盟文献(第2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516.
[3]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毛泽东.对莫斯科各学校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7(19).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
[6]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5.
[8]胡传健.毛泽东青年思想略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31.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5.
[10]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12]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63.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05.
[1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
Mao Zedong’s View on Youth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in the View of Sinicization
XU Gong-xian,SUN Huan
(Mao Zedong Thoughts Research Center,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Hunan 411105)
MAO Zedong’s view on Youth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of youth,and the result and model of ideological sinicization of Marxism.Three features of Mao’s view on youth,“to incentive the youth”,“to educate the youth”and“to utilize the youth”,explored the youth work from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reality,which constructed his rich connotation of view on youth.To grasp the three features has great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to inspire the youth,to increase the youth’s ability and to form the cooperating strength of the youth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view on youth;inspiration;educatin;utilization;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841
A
1674-831X(2016)05-0021-06
[责任编辑:胡伟]
2016-06-19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研究课题“毛泽东日常谈话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以毛泽东著作外的为收集范围”(13JJD710008);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当代党建视野下的毛泽东精神研究”(14MY49)
徐功献(1986-),男,安徽阜阳人,湘潭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毛泽东思想研究;孙欢(1991-),女,内蒙古赤峰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