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发展探析

2016-03-15潘丽萍黎雪珍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关键词:艺术类人文素质教育

潘丽萍,黎雪珍(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发展探析

潘丽萍,黎雪珍
(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日益充实,艺术行业越来越为民众所了解、关注与青睐。鉴于艺术从业者本身就是精神粮食的创造者,他们的人文素质水平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部分艺术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却广受诟病。作为为社会输出艺术类人才的主流机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也十分明显。如何认识人文素质,当前人文素质培养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及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达到突破,从而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摆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艺术群众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作为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输送人才的传统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的规模也逐年扩大。鉴于艺术从业者本身就是精神粮食的创造者,艺术从业者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人格的生成和艺术品味的趋向。这就要求艺术从业者具备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广博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自如的融会贯通能力与更丰富的理解表达能力。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往往与他的人文素质成正比。[1]但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目前我国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地方本科院校中问题尤为突出,部分艺术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也不尽人意。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二字,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人文素质是个体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品质的统一体,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人文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素质是个人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综合素质最基本的架构。

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而这种层次的划分,并不以人文知识掌握的多寡为依据,而更主要的取决于对人文思想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践行程度。一般情况下,人文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程度的加强而提高,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成正比。譬如有的人年龄不大或者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高,人文素质也可能达到相对完善的层次,相反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少见。当然,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多少会受到周遭人文文化的熏陶,程度不同地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因此人文素质的层次问题不是有无问题,而是层次高低的问题。

就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言,除了充分了解人文知识外,必须具有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信念,具有广阔的胸襟、博大的情怀,还应对人类命运、人类生存与发展充分的关怀,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文艺作品。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生源及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都不及省会院校和艺术类专门院校的条件下,要培养出既人文素质程度高,又适销对路的专门型人才,这对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任重而道远,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是大学生的软实力。特别是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类学生来说,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不仅能扩大就业机会,更是会对艺术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伴随着艺术教育从精英化步入大众化,对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院校也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在主流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弊端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致使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

首先,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与之相配套的道德体系却尚未形成,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念发生冲击和碰撞,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逐渐浮出水面,社会生活道德领域出现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网络异常发达的社会环境下,信息的高度发达和地方经济文化水平有限之间强烈的反差对人文环境的发展产生影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处于时代前沿的艺术类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影响。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涌入,使得部分缺乏甄别能力的大学生受到了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3]部分学生甚至走向极端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其次,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由于当前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对艺术生实行文化课差别对待,致使有些艺术类学生放松了人文知识的学习,或促使部分不完全具备艺术功底的学生挺而走险“半路出家”,在报考艺术类专业上存在着侥幸心理,同时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学校层次不高所致生源质量不均衡,由此造成艺术类学生在人文素质上存在先天的缺陷:知识面狭窄,人文知识浅薄。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素养表现的较为扎实,而人文知识,如文学、美学,尤其是艺术欣赏等方面则知之甚少,博大的情怀和强烈的国家情感更是无从谈起,由于人文素质不够,底蕴不足,他们毕业后从事艺术表演和进行艺术创作时,尤其是面对不同文化层面的实际需求时,常常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创新,因而感到难以适应。

(二)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后天努力不够。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中渗透了比较浓厚的实用主义,错误地理解应用型人才内涵,急功近利,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部分院校要求毕业生英语、计算机要过级,但对人文学科要求却不高。受这种意识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对人文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这些课程没有实用价值,是可有可无之物,受到冷落,因此在艺术生中人文课程补考和重修的比例较高。

受实用教育观的影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上,人文课程教师配备不足,除少量专任教师外,很多都由行政人员兼职授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人文素质课课时安排“偷工减料”,大班制模式盛行,对人文素质课程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效果不明显。此外,人文素质的教育投入也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大学精神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渗透力、感染力不够,文化氛围很难形成。

(三)部分艺术类学生人文精神淡薄、适应能力欠缺、审美情趣低俗,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欠佳

艺术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向。[4]总的来说,目前绝大多数艺术类学生思想素质良好,有正确的道德观,胸怀祖国,理想远大。但由于艺术类学生学习形式的特殊性、社会交往的局限性以及教育引导的片面性,致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人文精神淡薄。一些艺术类学生对国家政策、世界形势漠不关心,对入党问题看法偏激,部分积极申请入党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上也缺乏自觉性,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离党员标准还存在差距。部分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缺乏判断力与甄别力,容易轻信他人,被他人利用。还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参与社会工作热情不高,有功利思想,服务意识差,奉献精神不强。而对社会上组织的各种比赛和选秀节目异常青睐,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一夜成名。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交际和适应环境能力的提高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而目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以至于艺术类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适应能力欠缺,团队意识不足,学习生活中处处碰壁。进入社会后,无法调整角色,找准位置,也不能正确对待得失,与他人协作困难,受到排斥,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由于教育引导的偏差影响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艺术类学生在对文化内涵的沉淀和艺术理论的深度理解上显得力不从心。专业知识水平与审美境界、人生态度、心理状态的不匹配,影响了艺术作品的酝酿、构思和表达,从而制约了他们朝更高层次发展。由于审美能力不足和审美情趣低下,不少艺术类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也不懂欣赏美,更谈不上表现美、创造美,很难创作出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而仅仅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和重现。

三、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策略思考

人文素质是艺术类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基础,也是理解专业知识和表达艺术作品的重要媒介。现阶段如何加强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重新思考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明确艺术类学科的人文性质,把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艺术是人文精神的浓缩,是历史传承的媒介,更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艺术类专业作为一种技术学科它首先是人文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艺术技能,提升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并以启发艺术创作与人格健全为目的的学科。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当前的任务是转变观念,摈弃脱离人文精神及精致艺术所主导的单纯技能教学模式的限制,转变为以自主、开放、弹性的全方位人文素质提高为终极目标的艺术学习。

2.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素质课程。以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来看,具有引导、激励作用的传统课程仍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各院校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增设人文素质课程,选择一到两门作为主要课程,其他则为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改变结构单一的现状。在教材的编撰和选用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编撰和选用适合艺术类学生学习的系列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打造具有艺术特色的人文精品课程。

3.壮大人文教育师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传授知识要影响深远。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师资不足,或已有师资年轻化,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例,受“应试教育”和专业分科影响“只专不博”,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因此,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高、内涵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从根本上提高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二)提高生源质量,引导学生正确自我定位

1.把好“入口关”,把对艺术的热爱引入招生条件,从源头上提高生源质量。地方本科院校要通过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吸引优质的生源报考。同时制定合理的入学标准,即制定合理的且有一定弹性的新生入学标准,既避免“盲目攀高”,又不“妄自降低”,力争用同一标准将当年新生招入学校。[5]

2.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自我定位。作为艺术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生涯的设计中不能短视和功利,要处理好专业技能学习和人文素质提升的关系。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理性地看待就业形势,积极主动地认识艺术职业和行业,找准自身的职业位置,树立职业理想。著名学者傅雷曾教育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6]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尤其关注艺术职业属性与个人人文修养的联系,只有个人艺术职业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人文素质之上,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地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1.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凸现人文素质培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作为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掘自身的人文特色资源,并以此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弘扬人文精神,培养爱校意识,引导学生在校园人文环境中实现人文素质的提升。

2.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渗透人文素质培养。抓好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发挥学生社团和各类学生组织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天地。

3.以校园规范为手段,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校纪校规,以有形的制度支持无形的人文教育。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个性鲜明、性格张扬,单纯的柔性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须辅以完善的校园规范加以约束与监督,帮助学生强化人文素质培养。

(四)呼吁各部门联合行动,致力于人文素质提升工程

人文素质提升关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关乎中国梦的践行,全社会各行各业责无旁贷。地方本科院校应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呼吁各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合力,切实提升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大众传媒要在社会舆论和导向上下功夫,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从而纠正目前市场上对艺术人才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政策制定部门要逐步改革高考招生政策和艺术教育制度,纠正应试教育倾向,适应社会需求,杜绝那种临阵磨枪的组班做法。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在子女成长的问题上,应从子女的兴趣出发,要实行引导和培养教育,既不盲目跟风,又不随意扼杀。

参考文献:

[1]潘赐璇.当代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J].南方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2]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社,197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4]沐牧,张曦,常文婷.浅谈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J].艺术教育,2009,(9).

[5]张守兴.关于高职生源质量问题的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6]傅敏.傅雷家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7]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7,(6)

[8]潘赐璇,李华.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内化[J].教育改革,2011,(9).

猜你喜欢

艺术类人文素质教育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人文绍兴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