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员技能要求和职业愿景

2016-03-15熊文蕙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熊文蕙(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员技能要求和职业愿景

熊文蕙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全媒时代对图书馆突破了各种条件的约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用户随时随地迅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与信息,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也提供了工作效率。从而也使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模式与工作流程从传统服务向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服务发展。这毫无疑问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职业愿景的设立使馆员深入理解自身的职业价值,从而实现自身技能的提高促使图书馆发展双赢的局面也逐步提升在全媒时代的社会认同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职业愿景;隐性服务;显性服务

一、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特点

什么是全媒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最先出现于新闻传播领域,“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图书馆在全媒体发展中呈现出扩张式和融合的特点。

扩张式的全媒体图书馆在传播上注重手段的丰富和扩展,以不同的传播方式为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料,例如“全媒体文献”“全媒体信息”等;

融合式全媒体图书馆在通过媒体手段的相互有效结合,将不同传播手段融合一体,增加了读者阅读选择与体验的整合,最大限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如“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全媒体博客“等。

二、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员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全媒时代的馆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是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这种素养与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和实现:

(一)资讯素养

资讯素养简而言之就是获取、评估、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并且能据此能力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再扩展一下就是能够明确信息需求,对获取信息有进行综合与分析的能力,并将结果以一定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利用。

一般以图书文献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员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全媒体时代的今天,馆员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从知识的守护者、管理者转化成为知识的组织者、传播者及知识技能的教育者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自学能力

全媒体时代的打破了图书馆信息资源资源的垄断与独占,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拓出一条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高速公路。这就需要馆员不仅有相关的图书情报信息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网络、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文献知识的能力。科学的发展是快速迅猛的,特别是与计算机相关的技能软件和技能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大体是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知识爆炸式的速度下,老知识很快过时的时代,只有时刻注重自学能力培养,才能科学有效地做好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工作,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履行图书馆职能。目前全媒时代的图书馆技术服务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大致上可分为:信息的检索与使用、信息的管理与组织、信息平台的发布与服务、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与用户进行交流并提供服务。

(三)社会责任

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含义是指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图书馆对社会应履行的职责、应做的奉献和应尽的义务。全媒时代,就图书馆馆员而言,一个馆员的价值要由用户来评定,满足用户的要求和需求是馆员所必须担负起来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这种责任既有教育性的有非教育性责任。通过对信息资源体系的维护、发展、开发、利用来促使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神圣使命是不变的。

三、全媒时代职业愿景是对馆员再塑造

职业愿景是职业生涯实际上也是一个坚持不断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动机、需要、价值观等影响慢慢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职业行为的自我发展进行有效的管理。图书馆全媒时代的馆员职业愿景以满足广大读者最大的信息需求为最终目标,实现最优的绩效管理和服务,即读者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真正体现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一)图书馆开展职业愿景的意义

1.开展职业愿景有利于促进馆员的成长以及增加他们在图书馆的成就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馆员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改善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通过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转向更重要的工作的兴趣性和挑战性。因此,开展职业愿景设计,可以使馆员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馆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身处图书馆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2.开展职业愿景设计是图书馆有效地使用人才的迫切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使图书馆馆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又给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机会。如果图书馆不了解自己馆员的职业兴趣,也就无法指导馆员进行职业兴趣的开发,也就无法培养和调动馆员去适应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实践经验证明,职业愿景既为馆员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又是图书馆培养人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全媒体时代职业愿景是馆员角色的重建

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我们就把图书馆馆员的工把服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局限在具体物化系统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作内容和性质局限在固有信息载体的物理处理与传递上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文献需要,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又难以体现出有说服力的智力内涵和地位。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馆员工作内容、能力和发展范围逐渐社会化,成为知识与信息交纽中心,也大大提升了馆员根据信息环境变化来改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1.从传统馆藏维护者到现代信息管理专家的转化

从传统图书馆来说,注重的是馆藏轻用,藏书量越多代表着图书馆知识的雄厚,服务方式单纯仅限于书的借还。和读者的沟通不多,大都是被动地等待读者的咨询。同样读者要在茫茫书海中查找到自己所需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更无法满足读者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这种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不仅没有技术含量,服务效率地下,促使图书馆馆员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弱化。随着网络的无限发展的巨大平台给图书馆馆员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在全媒时代,图书馆已经打破空间、时间、地域等局限,借助于媒体的融合,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寻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实现了知识获取的零门槛。图书馆的飞跃发展使得馆员的职业愿景发生改变,从“守摊子—馆员—信息管理专家的变迁与转化,不仅提升了图书馆馆员的技能和职业期望,也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同感。

2.从资源文献的提供中介者到学科知识导航家的转化

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指某个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组织、整理、存储、加工和利用等工作,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缺乏整体意识,只追求单个藏书体系的完备,以期自给自足满足读者需求。馆员服务的方式被局限在具体的、物化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之中,单一的工作模式无法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体现出馆员自我价值。

全媒体时代,电子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和手持阅读终端的主要用户是青少年,他们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读者群,更是图书馆的最大读者群,决不能忽视他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的变化。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迅速调整文献资源建设战略,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要改变以纸质为本的文献资源思想,根据媒体出版发行的变化、根据主要用户群的类型和特点,及时调整馆藏资源的结构和比例;调整文献采访侧重点,创新文献采访模式;拓宽采访渠道,增加符合网络、手机及其他手持阅读终端格式的电子文献量,并根据读者需求,在内容上精心选择,及时更新,防止重要读者群的流失。全媒体时代让图书馆馆员传从具体的藏书和场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使图书馆馆员重新认识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跳出在固定场所的文献和文献处理过程,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功用。全媒体时代馆员的职业愿景从传统点对点单一的空间逐步走向由点对面的无限空间发展,这种模式的变化激发了馆员的活力与工作热情,推动馆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升。馆员通过职业兴趣的培养逐步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的满足感与使命感。

3.从保管员到信息素养终生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转化

传统图书馆承担着收集、整理、保存、传播的简单功能,而馆员所扮演的只是保管员的角色。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随着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转变,馆员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服务功能以信息化、人性化、育人化为主要元素的教育职能。

(1)信息化教育职能。针对图书馆以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通过内容的集约化制作,完成信息资源的多级开发,改变过去读者与馆员相互隔离,无法按照即时传播规律运营模式。馆员通过进入全媒体数据库,经过二次加工和二次编辑,然后根据读者所需内容,经过深加工,通过多种媒介逐级发布、传播,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2)人性化教育职能。全媒体时代的馆员从传统的重藏轻用服务模式转化为现代信息信息技术能手,从内走向外,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职业愿景设立,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品质,实现馆员自身的价值。

(3)服务育人教育职能。全媒体时代服务育人是一个以馆藏文献为基础的信息传播与吸收全方位立体过程,服务方式包括显性与隐形两种。显性服务包括借阅、咨询、检索、宣传等的服务工作。通过这一方式,馆员不仅要向读者提供所需的知识信息,还要借助先进的手段使这一服务更为便捷、准确。隐形服务包括良好的文化环境与阅读环境以及馆员在为读者服务中所展示的精神风貌所产生的一种服务效果。针对读者现有阅读倾向变化,馆员通过开展导读服务、经典推荐等方式,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阅读,丰富文化底蕴,才能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这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阵地作用。

全媒体时代职业愿景,促使的馆员抛弃原有的对知识管理理念、经验、技能和服务的传统方法逐步向服务多元化、管理一体化、信息技术化、人才合理化发展变化,馆员只有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应对全媒体时代对图书馆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丹.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角色重建[Z].北京教育,2012.12

[2]朱皓峰.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转型思考[N].湖南日报,2013-12-23.

[3]张碧红,雷天玥.探析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变迁[N].今传媒,2014-09-03.

英国图书馆学专家哈里森说过:“如果说图书馆的成功与否完全依赖与工作质量和专长,这一点也不夸张。即使是世界一流图书馆,如果没有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没有高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而有效的服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图书馆馆员专业技能的素养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全媒体时代,随着各类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种媒体的融合,促使图书馆由传统点到面的单一服务模式发展为全媒时代点对点的互动多元化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的转变给读者带来更为高效快捷、方便舒适的生活和学习体验,目前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这无疑也给图书馆馆员专业技能带来更多的挑战。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全媒体时代早间电视新闻栏目的困境与突围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