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16-03-15姜梦
姜梦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姜梦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它的诞生改变了传统心理学侧重于消极价值取向的状况,主张关注人们的身体潜能和优秀品质。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给出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介绍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预防
1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1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自从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我国,一直都被心理学界所重视。如今通过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使得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而且获得了可行性的方案。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1.1正面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一直是采取较为消极的取向模式,即主要限定在精神疾病的角度,通过研究病态或者“不健康”的心理来从事治疗的,这就使得心理学研究被局限,呈现出不全面的态势。Denier认为:所谓的心理健康应该由三个方面来衡量:一为积极方面,心理的健康,不仅仅取决于消极因素的多少,更要注重积极因素的多少。二为主观性,主观体验是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客观的条件仅仅对主观体验起到一定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原因。三为多维性,心理健康应该涉及人的方方面面,而不应该片面的、局限的去研究。积极心理学应该以积极层面为基础,以主观幸福感为指标,通过一定的手段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促使个体获得较好的主观幸福感。这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指导,使之后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2致力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注重对个体心理疾病的治疗,更注重个体对积极理想的培养、对高效工作状态的追求、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具有向上的心态和健康成长的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学更注重对于个体意志品质、个人情感、独立人格、生活习惯、感知认识等方面的积极引导,简单地说就是注重对个体自信力的培养、对自制力的培养、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对情绪控制的调节等等,希望能够使个体认清自我,可以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给予自身较为科学合理的定位。
1.1.3积极预防为主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一个理论就是积极预防,即采用及时预防的手段,使得个体的各项能力得以重新塑造,使个体改变以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抵御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抵制不良的心理,可以解决轻度的精神疾病。因此,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只要能够及时有效地对这种能力进行挖掘,对这种能力进行激活,就可以对大学生的内部进行较为完善的塑造,使他们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拥有耐挫的能力,拥有自我调节不良心态的能力。
1.2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可以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传统的心理学一直采取较为消极的取向模式,这使得教师通常将学生定位于病态的角度,只有学生先呈现出问题,然后才开始“对症下药”,这种方法一方面会使师生关系处于对立面,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更为注重自身消极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积极心理学更为强调对个体积极层面的引导,使他们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更加注重主观的幸福感,这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得以整合。
其次,可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传统的心理学注重消极的取向模式,而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们积极心态的培养,这样可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可以通过传统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对个体的心理进行更好的治疗,使大学生拥有更为健康的心理。
2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1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问题的化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该完成两个目标,即确保全体学生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及时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科学有效的完成了这两个目标,才可以说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一方面要定期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学教育,及时的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定期治疗,注重对他们积极心态的引导,对他们抵御不良因素能力的挖掘,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强大,使他们拥有自信,拥有积极的心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发展人际关系,使学生可以早日摆脱困扰,重返健康正常的生活。
2.2着重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心理健康不仅是指人心理的疾病,还包括有高效的工作状态、对美好理想的积极追求、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具有较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等等。同时,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拥有向上的发展潜质。因此,积极心理学教育更为注重对个体积极品质的引导,主要是注重对个体环境适应能力、情绪控制、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以及自信自制能力的培养,注重对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包括忠诚、诚实、仗义、信用、真诚、正直、诚实等。
2.3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教育,一直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对立的局面。而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而且更好地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对自身进行了更科学的定位。在积极心理学中,它认为每一个个体,无论学生或者教师都是一个成长、发展的个体,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教师在进行教授学生时,首先要培养自身的积极心理,然后在积极心理的作用下客观的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
3 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可以促进个体积极力量的培养、积极人格的培养,以及积极品质的培养。当个体由于较为丰富的积极体验后,就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更容易使自身的人格得以升华。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的积极体验,当前主要的途径有积极心理测量、积极人格培养、积极心理干预、开设积极心理学课堂等。
[1]王炳芳,聂金全,李卫国.浅析人本主义教育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作用[C]//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2012.
[2]陈昌凯,徐花,桑志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类社团[C]//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2010.
[3]朱倩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7.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JIANG Meng
(Suihua University,Suihua 152061,China)
Positive psychology emerged in the 1980s,which has changed the negativ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y and advocated concerning about people's physical potential and excellent quality.The application approach and metho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re proposed,hoping to have some help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ctive prevention
2016-05-18
G441
B
1674-8646(2016)14-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