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移动互联网视角看科技宣传工作的新规律及新途径

2016-03-15叶青刘毅

广东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交受众科技

文/叶青,刘毅



从移动互联网视角看科技宣传工作的新规律及新途径

文/叶青,刘毅

移动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活动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条的不断成熟,公众的通信地点、通信终端和计算能力的灵活程度越来越高。通信能力的提升必然伴随着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出现,这为各种消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扩散途径,也对新闻传播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宣传工作有必要及时掌握移动互联网思维下新闻传播的新特性和新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全社会的创新治理。

1 移动互联网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当前,人民网、南方传媒集团、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不断发力于移动端信息产品,通过App等移动软件抢占新兴媒体领域的舆论制高点,弘扬主流价值观。国家科技部设立“锐科技”微信公众号,定期对外推送最新的科技创新工作动态、政策文件、战略规划和专家观点,吸引了大量的受众。“果壳网”微信公众号以众筹众智的方式,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和策划赢得了大量读者,在科普宣传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市场价值。媒体机构竞相推出移动端产品的不争事实,与其说是互联网背景下媒体在发行渠道的主动升级,还不如说是传统媒体对移动浪潮的被动适应,因为许多来不及适应移动阅读新时代的媒体已经开始逐渐淡出读者的视野。

历史上,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经历过几轮大的变化,从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介,从语音信息向数字信息,从固定电脑向移动电子设备,这些变化历程如果从介质的角度看,只是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而已,然而从价值传递的层面看,则是传媒界的一次次革命。可以说,当前移动互联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已形成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1)新闻读者的阅读时间越来越趋碎片化。随着生活节奏及读者兴趣点转移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短篇幅、缩略式、多场景的报道更能引来读者的关注,从而让碎片化的内容被碎片化的时间所吸收。

(2)新闻读者和产出机构对新闻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社交平台等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数据的方式更加多元,也更加便捷,一些包括重大新闻在内的消息得以在受众人群中间快速流转。随着社交元素的融入,读者的参与感也得到了增强,这就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率,传播速率的提升又促使了新闻覆盖面的扩大。

(3)新闻消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趋社交化。社交软件也开始成为新闻消息的主要传播管道,部分媒体还专门在新闻传播过程融入社交化机制,例如澎湃新闻所推出的与新闻当事人面对面交流的板块,就较好地模拟了传统媒介所无法实现的互动场景,让读者置身其中,有效放大了传播效果。

上述规律都是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传播的新特征,他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代表着新闻传媒一个新的纪元的到来。

2 认识移动互联对科技新闻传播方式改变的本质

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新闻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许多新闻消息都被公众所乐于接受。而从学术科研的角度看,科技新闻能够借助移动互联实现传播方式的改变,其本质是创新活动在溢出方式和供需关系上因移动互联网而产生了变化。理解这一本质,对于适应和运用新的科技媒介传播规律,对传播机构给予实践指导,甚至是提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创新治理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移动互联丰富了科技新闻信源的产生、传播形式

传统的科技新闻事件报道机制遵循这样一个基本传播机制:首先由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信源,交由传媒机构进行采编加工,再通过专门的发行渠道进行传播,这种“一维射线”式的渠道逐渐被一些基于移动化终端的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平台所颠覆。因为任何一个经合法注册的机构或组织都可以在移动社交平台上“发声”,对外发布自己的科技成果,这就分散了科技新闻的素材来源,使得科技新闻的渠道变得更加分散。而且,“射线”式的信息传播渠道也会因为移动互联而变成“网格”状的社交渠道,传播路径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这势必会提高创新溢出的效率和公平性。2.2移动互联促成了科普知识的广泛、普适传播

移动互联时代下科技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对于科技新闻传媒机构而言最明显的受益是传播成本的降低,而这也恰恰是科普工作者所乐于见到的。在智能移动终端面前,全球的每个人都可以是科技新闻事件的产生者、见证者、传递者和接受者,随着传播链条上各类参与者数量的增加,科技情报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就有了更高程度的保障,也必然更加促成科普知识传播的高效性。

2.3移动互联增强了科技新闻的价值发现机制

科普知识的传播和见证者数量的增加,也为一些与科技传媒有关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供了机会。同一则新闻,移动互联能够产生更多的受众,这将使得更多的人群参与到新闻的评论和修正过程中,从而满足科学传播客观性的本质需求。而且,随着受众的增加,市场化运营机构也会在科技新闻上附加更多市场化盈利模式,从而为这些科技新闻增加资本价值。例如,36氪的媒体孵化模式就是通过新闻资讯的传播过程联接技术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本资源,进而孵化一系列的创业项目。

3 明确科技新闻传播能力的提升路径

在分析得到移动互联对科技宣传工作的促进机理后,本文对如何促进新闻传播机构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合适的盈利模式有如下建议:

(1)更加注重科技新闻宣传工作的受众体验。

从科技新闻传媒机构的情报资源出发,面向潜在受众和实际受众的需求导向,调研各类读者群体在科普、政策、技术情报等领域的需求情况,并形成广大读者受众喜闻乐见的科技传播作品,对外提供以科技新闻为核心的信息产品。

(2)更加注重新闻内容和传播工具的专业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会随着数据信息的增加和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科技新闻传播机构也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突出科技新闻的特征和重点,牢牢抓住受众的兴趣点,设计符合创新活动和宣传工作的新工具、新形式,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设置深度报道专栏。

(3)更加注重与科技新闻事件相关的舆情分析。

背靠科技新闻资源,融入读者的特征属性,构建起基于科技新闻的社会大数据,面向市场需求方提供大数据级别的服务,借助大数据分析得到基于科技创新的舆情结果,并为各级科技行政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

(4)更加注重利用移动互联思维实现市场运营模式。

面向全社会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开放基于科技新闻传播的大数据资源,给予广告运营商、战略咨询公司等组织和机构使用,开发基于科技新闻的商业盈利模式,科技新闻传播链条中各个环节更好地发挥其市场化价值。

作者简介:叶青(1981-),女,记者,硕士,任职于广东科技报社,研究方向为科技宣传和科技舆情分析;刘毅(1980-),男,副研究员,硕士,任职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科技政策和科技宣传。

猜你喜欢

社交受众科技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