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16-03-15耿风
耿风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耿风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作为校园新媒体,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高校的新闻宣传媒介和生活服务平台,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根据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特征,结合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提出加强制度建设、队伍组建、内容创新、新模式构建等路径,以期使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制度建设;新模式构建
0 引言
在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走向社交化的背景下,腾讯公司推出基于移动端和智能手机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并在微信的基础上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等功能模块[1]。从2014年起,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继官方微博之后最重要的校园新媒体。它作为高校新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生活服务的载体,不仅是高校的新闻宣传新媒介,也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掌握并利用好这一阵地,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结合相关实践,对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析。
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特征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以高校名义注册的微信公众平台,以订阅号类型为主,是高校自媒体宣传的新型载体,可以适应大学生不断增长的信息咨询、生活服务等需求,不仅具有与校报、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及新闻网等互联网新媒体相似的特征,还具有权威性、针对性、多样性、裂变性等新特征。
1.1 创办主体的权威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以高校全称注册的公众平台,其创办主体是高校本身。它由高校党委和行政机构通过官方认证,代表学校和校内相关组织进行新闻资讯、服务信息的发布,是高校官方新闻信息的发布载体,能够保证发布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有效性,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信任。
1.2 信息传播的针对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虽向全社会公布,但主要的关注者是在校学生。学生只要关注了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接收来自该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立足校内,主要为大学生提供校园新闻资讯及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所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3 平台应用的多样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具有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而且发布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既包括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理念、重大活动、党团活动和招生就业等信息,也包括各类学习生活信息,如课表查询、报告讲座、交通班车和失物招领等。这些多样化信息的呈现使该平台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
1.4 传播方式的裂变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属于裂变式传播[2],主要体现为信息通过订阅用户迅速接收,有价值的信息又通过分享与转发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每一位接收信息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生活的小圈子会通过分享与转载集结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圈,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高校最重要的新媒体之一,它不仅是高校的新闻宣传媒介和生活服务平台,还是思想导航的前沿阵地,具有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功能[3]。
2.1 宣传示范功能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一样,是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的喉舌,承担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能。它具有发布新闻信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校办学宗旨、发展理念、育人方针的功能。与传统媒体相比,微信能将信息直观、全面、生动地推送到读者面前,将先进典型事例通过图片、文字、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展现出来[4],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功能,营造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
2.2 舆论引导功能
在互联网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逐渐转向了网络新媒体。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关注、关键字查询、用户浏览、用户活跃度等相关信息,可以实时监控校园舆情,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应对舆情危机的过程中,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及时传递学校的态度、声明学校的立场、塑造学校的形象,通过正面引导来放大积极因素、弱化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舆情危机得到有效化解。
2.3 教育服务功能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集服务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从内容上看,微信公众平台更多地体现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上,以满足大学生新闻资讯、课表查询、就业信息、选修课信息、交通服务等各类需求。信息本身和信息传播过程中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对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微信中与主流价值观相关的信息,经软化处理,特别是融入娱乐休闲要素后,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达到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2.4 互动交流功能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功能,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方式,让互动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个人微信号可以与公众号进行互动,微信平台负责人和用户可以通过在线活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用户既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学习和接受教育。这种良性的互动可以不断扩散、放大和强化教育效果,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活跃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高校应切实加强微信平台制度建设,组建队伍、创新内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新模式,使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 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对网络上的新生事物产生好奇心。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会产生“裂变”效果,伴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交互性越来越强,校园“把关人”角色难度不断提升[5],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选取和发布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信息采编和发布制度,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使用微信平台的信息管理和意见反馈制度和微信监控制度,并成立微信监控队伍,形成科学的微信公众平台管理运行机制。
3.2 组建高素质的队伍
要实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高效运营,就需要建设一支由师生结合、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组成的运营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包括新闻信息维护和技术支撑人员,还包括一些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高、写作能力强的舆论引导人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队伍成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一是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的理论修养,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有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三是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操作开发技术。只有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工作队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相关工作才能不断创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
3.3 注重信息内容的创新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通过特定的传播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服务,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信息内容推送上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进行“微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一是在内容设计方面要体现原创性,加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突出正面宣传和引导,创作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契合大学生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的作品。二是在语言设计方面尽可能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巧妙地寓于更鲜活的形式中,来吸引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三是在内容来源方面,应充分吸引广大师生积极投稿,丰富微信公众平台内容,让大学生不仅成为微信公众平台的忠实粉丝,而且成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者和活动参与者,进一步增进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的互动。
3.4 构建协同发展的模式
当下虽然微信等新媒体异军突起,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不容忽视。应坚持新兴媒体同传统媒体、课堂教育同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构建协同发展的“微模式”,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6]。一是高校应推动微信与校报、广播、新闻网等传统和新兴校园媒体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动传播的格局。二是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核心,建立逐层向学校各二级部门辐射延伸的微信组织架构,形成信息互动沟通格局,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三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线上、线下有效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思政教育理论学习、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宣传,使大学生群体线上踊跃报名、线下积极参加,在参与中传播积极信息,在传播积极信息中产生正面效应,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 结语
总的来说,微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常用的社交媒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随时代步伐,努力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推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使之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联动。从而利用好新媒体工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新一代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力保障。
[1]严宏伟.微媒体舆论引导[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98-98.
[2]米华全,古长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3-76.
[3]郑培钢,曹新燕.运用微信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1-84.
[4]黄楚筠,彭琪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动机与传播效果研究——以中南大学微信平台为例的实证分析[J].东南传播,2014(8):124-126.
[5]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6):74-75.
[6]吴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18-219.
[责任编辑 靳晓颖]
G641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4.023
2016-04-18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2015QNKY016)。
耿风(1981-),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