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
2016-03-15杨丽珍
杨丽珍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菏泽274300)
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
杨丽珍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菏泽274300)
对高职德育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德育实践教学的主体,并探讨了课堂、校园、社会德育实践教学的新形式,以期完善高职德育实践教学理论,增强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实践教学;教学主体;教学新形式
0 引言
德育实践教学是高职德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德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深化德育教育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各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德育实践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德育实践教学诸多改革措施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实践教学,需要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
1 德育实践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1.1 德育实践教学的内涵
张慧芳在《浅谈实践教学在政治课中的应用》一文中认为:德育课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中来,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1]。吴铎在《德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德育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使之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主动探究、服务社会,并从中汲取丰富知识的客观活动[2]。邓军在《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探讨》中认为:开展德育课实践教学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学生校内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搭建德育实践性教学平台;二是把学生推向社会,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3]。笔者认为所谓的德育实践教学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师生共同参加的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及社会内外的一系列德育活动,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德育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纠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偏差,使之复归于正。
1.2 德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完成各种具体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德育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它的目的不是给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实践把学习到的德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实践教学是实现德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它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德育实践教学的理念创新
2.1 要全员重视德育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所有教师员工都应高度重视德育实践教学,要认真落实中央指导文件精神,不能使德育实践成为走过场、流于形式的实践,而要使之成为真正的德育实践。学校主管领导应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德育实践教学,只有领导支持才能制定好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施[4]。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共同参加德育实践教学研究,定期开展德育实践教学研讨,探讨加强德育实践教学效果的方法,精心规划德育实践教学的新内容,合理配置德育实践教学的资源,保证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施。只有各级领导提高对德育实践教学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为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人才保证。
德育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只靠各层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优秀德育实践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德育教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要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教学水平,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德育教师还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坚韧的性格。这样的德育老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带领学生实施德育实践教学。好的德育实践教师需要发掘,更需要积极培养。所以领导层要积极发现有德育实践潜力的教师,让他们走出校门和国门,去学习先进的德育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要舍得下力气、舍得花本钱。德育教师自身也应具有德育实践教学的热情,努力把握好各种学习、锻炼的机会,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基本技能、人格魅力、社会实践体验等,掌握德育实践教学的方法,了解德育实践教学的规律,实实在在地负起责任,发挥德育教师的主导功能。
与此相应,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生自身成长以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社会实践,投身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才能在观察和思考中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找准自己恰当的社会位置。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实践的实质,才能更好地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德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2 德育实践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整个德育实践教学活动中,德育教师居于主导性地位,是德育实践教学活动的驱动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德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德育实践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德育教师决定着德育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并可以对各个重要环节加以有效调控,无论是课堂德育实践教学、校内活动德育实践教学,还是校外参观访问的德育实践教学,都离不开德育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课堂德育实践教学如果没有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只是纯粹的讨论和自由的活动,就难以达到认识的提高和思想上的升华;校内活动德育实践教学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引领及总结,也很难让学生找到真正的自我,认识社会生活、了解人生的真谛。总而言之,社会德育实践活动如果离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就会成为走马观花、看热闹者,无法认识到真正的社会,更谈不上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社会价值了。所以,整个德育实践教学都离不开德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2.3 德育实践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德育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和个性等方面的真实体验和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人格不断成熟,思想不断完善。从而调动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总之,德育实践教学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落实到每个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才更具有价值,才能全面实现德育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才更有意义。
3 德育实践教学的形式创新
3.1 课堂德育实践教学形式
课堂德育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及观看经典视频等。各种课堂德育实践形式都是为了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德育综合素养。这里以课堂讨论及案例教学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课堂讨论是课堂德育实践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积极参与谈论;有利于创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真正的民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及交换观点。课堂讨论也是一种德育教师容易实施、学生也很喜欢的德育实践形式,在课堂讨论中,大家可以共同讨论,互相启发,进而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观点和结论。
案例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旨在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德育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5]。案例内容真实而具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研究,运用德育原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通过剖析案例,可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更有成就感,其效果要比灌输型教学方法好很多。
3.2 校园德育实践教学形式
校园德育实践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例如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形式:叠被子、洗衣服比赛,文明宿舍的评比,餐厅光盘行动检查等,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使德育实践教学向日常生活延伸,让德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而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德育的感悟与熏陶功效,真正使德育实践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广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学会做人做事,杜绝不文明行为。校园文艺及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刻苦追求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竞争,学会尊重他人,自尊并自制。校园内的义务劳动如栽树、种花、浇花及拔草等,可以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点,让他们尊重别人的劳动,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培养人文情怀。
3.3 社会德育实践教学形式
社会实践是指高职院校依照教育的培养目的,以社会为背景,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现实问题为题材,以课余时间为主要活动时间,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途径,有计划地创设一定的情境,寓教育于实践的德育实践形式。社会德育实践形式主要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6]。实践证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激发了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社会实践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学体系乃至整个高职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用创新的方法去努力推进。本文试从德育实践的内涵及意义出发,对德育实践的理念和德育实践的形式等方面的创新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论述,期望对当今的高职德育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1]张慧芳.浅谈实践教学在政治课中的应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50-52.
[2]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1-26.
[3]邓军.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85-86.
[4]周蒋浒.中职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J].黑河学院学报,2011(3):60-63.
[5]林洪平.试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J].2011(1):495-504.
[6]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68-71.
[责任编辑 靳晓颖]
Research on H 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 or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YANG Li-zhen
(Heze Housekeeping Profession College,Heze 274300,Shandong,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igher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theory,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it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discusses the main body of moral practice teaching,and the new form of the classroom,campus and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 college;moral education;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subject;new teaching format
G642.0
A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4.022
2016-06-28
2015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五年制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高职教学为例(2015324)。
杨丽珍(1977-),女,山东郓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