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高新区特点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2016-03-15苏瑞波

广东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粤东汕头理工学院

文/苏瑞波



汕头高新区特点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文/苏瑞波

汕头高新区是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近年来,汕头高新区采取“政区合一”的发展模式,以高新区为核心,与金平区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乃至粤东地区创新驱动的龙头、产业集聚的高地。

一、 汕头高新区特点

(一)龙头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015年,汕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33.63亿元、工业增加值180. 27亿元,占全市比例分别为24.4%、25.6%。全区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逾70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家,90%以上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培育了9家A股上市企业,在粤东西北高新区中排名第一,全部是龙头型的大型民营企业,还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涌现出超声电子、东风印刷、光华科技、金刚玻璃、华兴冶金、金明精机、西陇化工等一批上市代表性企业,成为行业细分领域“单打冠军”、“隐形小巨人”。金刚玻璃、西陇化工等龙头企业组团出海,在东南亚、东盟、非洲等地开辟海外市场。超声仪器公司生产的医学超声诊断系统、医用X射线影像系统和工业检测设备等,25%出口美国。

(二)“四新”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汕头高新区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了新装备、新电子、新材料、新服务的“四新”产业体系。一是以轻工机械装备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形成了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机械、食品包装机械等装备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条。二是以智能硬件为特色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端电子信息企业数占比约30%。三是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聚了乐凯胶片、西陇科学、金刚玻璃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四是以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协同发展,形成了与其它产业相互配套,互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态势。

(三)科技创新水平长期占据粤东首位

汕头高新区连续10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是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唯一的科技进步示范区,成功创建广东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第一家国家级孵化器。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以上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52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粤东各工业园区之首。

(四)拥有仅次于广深的高端智慧资源

汕头高新区所在区域内的汕头大学是广东省211工程的重点综合院校,是我省除广州、深圳之外,唯一一所全部专业第一批录取的高等院校,也是潮汕地区唯一国际化、科教相对发达、有相当创新能力的现代化高等学府。2013年9月,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高新区已在多个领域与汕头大学开展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享誉全球的理工类大学,享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之美誉,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中以两国合作兴办高水平高校的典范。

二、 发展形势分析

(一)存在问题及其代表性

汕头高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规划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为历史原因,高新区可开发利用土地较少,产业扩容提质与土地资源紧缺成为较强矛盾;特区和侨乡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区域开发功能有待提升。二是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呈现“小而美”特征,但产业整体层次不高,存在部分“小、散、低”发展格局。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对比先进高新区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优势需进一步发挥。汕头高新区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粤东地区具有广泛代表性,例如,粤东地区也有着明显的地少人多特点,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培育了一批优势传统产业,同时也面临增长动力衰减、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竞争力不高等系列问题。

(二)面临形势

汕头地处粤闽台金三角中心地带,是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枢纽,是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世界潮人大都会、著名侨乡。近年来,汕头的发展多次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利好叠加。2014年获国务院特批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要求建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平台;汕头港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域。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850.01亿元,增长8.4%,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粤东西北振兴”和“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省发展核心双战略的当前形势下,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和创新引领高地,多重政策利好叠加,使得高新区已经蓄备了巨大的发展势能。

三、汕头高新区“以升促建”的对策建议

建设国家级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我省粤东地区尚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缺乏高端载体对汕头,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制约。下一步,汕头高新区要发挥本土优势,强调特色发展,努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开展政策先行先试

1.加强与自创区、自贸区的政策对接

率先落实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4”政策和我省有关自主创新政策,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人员管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主动对接广东自贸区政策体系,利用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优势,推动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

2.确立高新区法律主体地位

尽快制定出台《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从法规上明确高新区的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建设主体、管理体制、政策创新等重大事项,提高管理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3.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和贸易规则

加强金融、贸易投资、人员往来便利化、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用地用海、文化教育、医疗、民政和财税等方面政策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二)发挥侨力潮商资源优势,增强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1.创新凝侨聚资集智模式

一是引进海外创新人才团队。面向港澳台籍及东南亚地区的产业组织者,如海外企业高职人员、海外系列创业者、海归留学生等跨区域创业者,移民投资人、移民企业家等风险投资人,引进一批关键节点人物。二是建设柔性用人机制。打破国籍、地域等人才流动的刚性制约,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机制,实现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完善“星期天工程师”、“季度专家”等引才模式,吸引国内专家、海外智力等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

2.拓展汕头高新区国际化内涵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运用海外华侨的经济影响力、拓展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先行先试打造汕头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服务平台,鼓励更多汕头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拓展海外空间和市场,建设海外高新区。

3.大力引导潮商回流

按照“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孵化一批、回归一批”的总体目标,引导海内外潮商将总部设在高新区,努力建设潮商总部经济区。鼓励高新区企业与海内外潮商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引进海内外潮商企业的品牌产品和营销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发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端科教资源优势,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1.加快推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中以创新创业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大汕头市本级财政投入,整合教育部、广东省、香港李嘉诚基金会等三方资源,加快推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二是依托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学院周边,首期规划建设8000亩的中以创新创业科技产业园,促进中以双方创新成果的孵化落地以及创新型企业孵化发展。

2.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依托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等高端科教资源,以及汕头华侨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积极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四)发挥汕头民间资本充裕优势,营造活力创新创业生态

1.加快建设众创空间

建设一批能够为归国华侨、富二代、创二代等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的众创空间。发挥潮汕籍大型孵化器运营企业,以及腾讯等潮汕籍互联网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引导回流高新区建设一批众创空间。

2.大力推进“孵化器+”战略

通过“孵化器+龙头企业”、“孵化器+高校科研机构”、“孵化器+投资机构”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创业苗圃、专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多种类型载体,探索建设虚拟孵化、异地孵化、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形式。

3.推进风险投资发展

引导和推动海外侨资参与高新区金融服务业建设,鼓励发展潮商产业投资信托基金、潮商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担保和风险投资等多种筹资方式,推动侨资、潮资参与高新区创业投资、新兴产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兼并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等。

(五)集聚全市发展资源,加快高水平高新区建成

1.扩大高新区市一级管理权限

按照“充分授权、压缩链条、权责对等、精简高效”的原则,凡是有利于高新区发展、可以下放且具备承受能力的市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都通过委托形式交由管委会实施,市各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不能下放的市级管理权限,市各部门建立绿色通道,实行限时办结,提高审批效率。

2.加大对高新区发展投入

每年从园区上缴财政的地方税收入按5%—7%返拨设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力争连续五年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强度每年均超10亿元;设立每年财政引导金不低于2亿元的高新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3.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

以“政区合一”的理念推进高新区和金平区空间资源整合,将高新区现有的3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域,将金平区东起大港河、西至市界、南临牛田洋、北至桑浦山共70.77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高新区的产业拓展区,将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纳入拓展区范围。

作者简介:

苏瑞波(1982-),男,任职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政策研究、科技战略研究、孵化器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粤东汕头理工学院
汕头行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理工学院简介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诗画汕头
任意门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