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品课导行教育在现实中的实践探索

2016-03-15天津市东丽区新中村小学黄忠诚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宣导思品班主任

■天津市东丽区新中村小学 黄忠诚

浅谈思品课导行教育在现实中的实践探索

■天津市东丽区新中村小学 黄忠诚

思品课上的所谓导行,就是导之以行,指导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们在思想道德认识和情感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它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高低、好坏的重要标志。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尚在逐步形成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导行上,教学中尽量把书中的道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置特定的环境,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教给他们的行为方式时要循循善诱。导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合理使用课文插图进行导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图文并茂,合理使用插图,对导行有重要作用。如《不随地吐痰》一课,大幅画面中有两个同学:一个在往卫生箱中扔纸屑;一个在往痰盂中吐痰。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使学生明白这样做就是讲卫生的表现,要向他们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观察两幅小画面。指出图中学生的做法是不讲卫生的,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不能那样做,如果发现别人不讲卫生,随地吐痰还要制止。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导行。导行是在学生明白道理后,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所以,教师要尽量把有关道理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如《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教师要结合学校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学生都能自觉监督自己和同学的行为,做花草树木的朋友。

三是充分利用课后“思考与练习”进行导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本编排的课后“思考与练习”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又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它指导学生的行为。

思品课上的“明理”应该说作为课堂环节,教师做得都比较到位,而“导行”在课堂上无论怎样呈现,或者说呈现的如何“真实”,都不能保证学生在现实的言行表现上合乎规范,中规中矩。针对思品课的导行环节,如何在现实中延伸,让思品课的课上“明理”与现实中的“导行”有机结合,我们进行研究,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分析我校学生行为规范的现状

目前我校学生行为规范突出的现状有:(1)学生不会用小声说话。国际通行的噪音划分是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在课间自由活动时、排队去功能教室、做操、放学时,我校课间嘈杂声至少要在80分贝。(2)学生不会正常走路,时常在跑。下楼梯时一步跳俩台阶。楼道楼梯间“咚咚咚”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既是产生噪音的原因,又是不安全的隐患。(3)打斗现象严重,总会看见追逐跑逗情况。(4)主动捡拾杂物的身影鲜见。这些年,我总想抓随手乱扔的,但总也找不到。于是换了一种思维,立制度惩罚看见杂物、不弯腰捡拾的,但效果也是不明显。

学生如此,而我们教师呢?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对学科教学、辅导学生、作业处理倾注了绝大部分精力,取得了很大成绩。而思品课上向学生“明理”的道德认识与学生实际产生的行为形成两张皮。教师师德就是体现在这些细枝末节管理上,能否随时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虽是举手、口舌之劳,但体现的是教师的责任、态度。

成立宣导团以及开展的工作

我校的学生行为规范宣导团不仅是思品课“导行”环节的课外延伸,同时也是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学校全员德育的办学理念,以及东丽学子道德形象工程的总目标,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水平的新举措。在落实全员德育的背景下,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引导作用。并且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其打造成我校全员德育的形象代言人。

宣导团成员,即宣导员,起初由思品课教师组成。既是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的宣传员,也是规范要求的教导员。既要体现教师的职业要求,又要体现宣导员的工作要求,同时还要体现思品课上对“导行”的要求。担负纠正、指导、教育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具体任务,宣导员的工作既应得到领导和教师的支持,同时也应受到他们的监督,责任重大。每周一校会实行一名宣导员主讲人,对一周学生行为规范情况轮流发言制度,对一周学生行为规范情况进行点评。学校领导对宣导员的工作,实行随机抽查制度。宣导员的工作情况将列入教师德育档案。对宣导员突出的工作实绩实行加分制度。对于愿意履行宣导员指责的教师,学校随时接纳其加入宣导团的队伍。宣导团成员随时可向学校提出关于宣导团建设的建议,一经采纳要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

起初作为一种尝试,宣导团由每天中午执勤的8名担任思品课的教师组成。半学期后,学生的行为养成效果非常明显。学校党支部决定扩大宣导团规模,把党团员教师吸纳进来。与此同时,我校举行了“宣导团成员工作职责责任书”的签定仪式。一学期以后,宣导团扩大到全体教师。

宣导团给师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带来的变化

宣导团在近一年的工作实践中,带来“育我”和“育人”两方面的变化。

在班主任层面。班主任利用一切机会随时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班内形成遵守行为规范的氛围,形成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空气。并针对小声讲话、悄悄走路、不跑闹打逗、主动捡拾杂物,加大了教育力度,维护班级声誉。班主任要做率先垂范的表率,本人能否不大声讲话,能否静悄悄走路,能否主动捡拾杂物。这是班主任最起码的表现。班主任的日常行为表现成为能否率先评为“行为规范示范班”的主要参考依据。班主任的责任和所处的地位,形成了纠正学生违纪的教师主体。行政班子始终会把班主任纠正违纪情况列入班主任考核范围,把视而不见、见而不纠的情况,不仅提出警告,而且要在班主任费上有体现。班主任这个群体的行为变化,直接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随时纠正学生违纪的的行为,在教师中蔚然成风。

在任课教师层面。形成了这样的集体意识:即思品课的“导行”环节,用宣导团这样一个载体属于一个创新。我们整天与学生相处,学生的言行表现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纠正违纪行为既是师德体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并非学校给我们增加的任务。第一,要有规范学生行为的态度和意识。没有这样的态度意识,就不会产生纠正学生违纪的行为。第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比如,他们主动捡拾地上的杂物。看到学生大声喧哗,他们冲学生做一个手势,等等。由这种集体意识形成到产生纠正违纪的自觉行为,也经历了一个由制度管理到人文管理到自觉行为的渐变过程。

在学生层面。不同程度地对思品课给予重视。各班级学生特别重视周一宣导团的每周点评。宣导团汇总各成员执勤情况,在校会点评。重表扬,把表扬的人和事落实到班级和学生本人。把批评以不记名的形式,点到年级。课间楼道秩序方面,嘈杂声的音量明显降低。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之间说话声音大,时常会有学生做出把手指放到嘴边的手势提醒。

宣导团工作,是我校思品学科“导行”延伸的载体,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的一种实践,我们还将针对工作出现的一些情况,作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宣导思品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主任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