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16-03-15王世文
王世文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沈阳 110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王世文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沈阳 110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走向了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只有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举措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1.1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我国教育界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比较认同的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基准,从教育者、教育对象以及实际教育方法等要素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之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相对比较缓慢。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近几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省市众多,区域性的教育特点使得每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有所不同:综合条件好一些的城市或地区,其教育水平就会高一些;综合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市或地区,其教育水平就会低一些。而且很多院校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比较注重教学成果,很多院校都是有了教育成果之后才会想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这就导致我国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相对缓慢。
第二,教师队伍结构偏低。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看,教师队伍在其结构上还不是特别完整,一些教学较好的教师很多时候被调走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而新接手思想政治工作的很多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太多教育经验,再有很多的思想政治教师身兼多职,没有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职业化水平不足。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后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岗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处于中等偏后,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所占的位置并不是很高,再加上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刚刚接触这一教育领域,欠缺经验,所以,这些教师的职业化水平偏低。但只要能够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越来越好。
1.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属于主体与客体双重身份的结合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上并没有像体育教育那样有明确的接受意愿,也就是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程度较低,没有太大兴趣,很多时候学生都缺乏参与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与教育过程中主体努力有关,还与被教育者的主观意愿紧密相关。
1.3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这种教育理念偏差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上,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非常注重教育理念问题,只有小部分教师过度关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再加上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中的社会满足性和教育结果的目的性,进而忽视了教育结果的个体需求满足性。
2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及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目前还属于概念性阶段,其内涵还需要一个丰富的过程。之前很多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上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内涵,这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正向结果,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程度,还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能真正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存在的不足
从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也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真正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整体性意识不足,研究范围呈现局限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研究存在就事论事,不管是对教育失效原因进行分析还是探讨进一步提高教育有效性的相关举措,很多时候都是单兵前进的,并没有将其当作一个整体的社会体系看待。在研究教育失效原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夸大问题重要性的情况,认为只要解决了某一个问题就可以,而评价有效性的相关标准也会顾此失彼,而且更会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得到相应降低。再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研究采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方法,大部分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会陷入到方法套用的误区当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实践发展方向。
3.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认识模糊
很多研究人员在对有效性的概念进行理解的时候,往往都是局限在结果意义中。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也存在盲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上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没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在机制,比如,我们相信人的优良品质是教育的结果,但是不禁要发问,人的不良品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诸如此类问题很多时候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今,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出现了两大发展趋势:一是问题的创新趋势,在这一趋势中第一次提出了整体考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另一个则是方法精细化的趋势,直到现在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还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虽说这一点国外的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比国内的研究成果优越,但国外的研究成果在整体性的把握上以及操作模式上也存在着不足,尤其要说明的是在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逐渐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关键,而且这一方面还特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在增强这些性质的同时,使得最终研究的微观倾向逐渐淡化。与此同时,也掩盖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形态属性,这样的研究结果其实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视野范围中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加强教育教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举措
4.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要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键要用学科意识来确保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有效性研究上能够实现统一。可以利用相应的学科体制来整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并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4.2激发大学生的接受主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主体与客体,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强化主体的主体性时,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前提,而实现客体的主体性时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基础。所以,对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道德意识培养应引起足够重视,不断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接受意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4.3树立正确的有效性理念
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适合社会的服务型人才,因此还要紧抓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有确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并在整体性理念的支配下,更好地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在具体实施的途径上,关注重点在学校的主导作用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上;在实践模式上,关注重点是在学校各种育人资源的全面开拓上,要求与整体性理念的确立相一致。
5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但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只有真正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为今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C]//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2004.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C]//“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7.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C]//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2008.
[4]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C]//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C]//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2006.
[6]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C]//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2009.
G641
B
1674-8646(2016)01-0066-02
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