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园形态构成分析

2016-03-15张宝成尚书静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10期
关键词:留园造园构型

张宝成,尚书静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100088;2.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留园形态构成分析

张宝成1,尚书静2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北京100088;2.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以其优秀的造园手法闻名于世,而留园则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在建筑设计、场地规划、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等方面无处不体现着古代建筑和造园师对形态构成的重视。本论述从形态构成的定义着手,结合留园在建筑、景观方面的造园特色,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色彩构成三大构成要素对留园的形态构成进行逐一分析,充分体现古代建筑和造园者对形态构成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这些分析,旨在引起广大建筑和景观设计工作者对形态构成设计原则的足够重视,以期在现代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更加充分地应用形态构成的设计方法。

构成;形态;留园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10.021

1 形态构成的定义

形态构成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设计法则,其中“形态”是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构成”在广义上的意思与“造型”相同,狭义上则是“组合”的意思。“形态”与“构成”合起来就是指物体或图形外表的组合。形态构成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平面图设计主要利用的就是平面构成的法则,建筑物的整个立体结构运用的就是立体构成的法则,而建筑物的装饰设计则更加注重色彩构成的法则。只有将这在三种法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美学标准的优秀作品。

2 留园的造园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子,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风格见长,即所谓“表达自然”风格,而西方古典园林则完全采用几何构图的方法。但从笔者多年的实际考察来看,不应该将这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因为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在形态构成上还是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相似之处,这也恰恰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不仅是我国造园者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留园的面积约2hm2(23300m2),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1/3。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3 留园的形态构成

以下就从留园的造园特色为出发点,结合形态构成学的基本语言,对留园的形态构成从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顺序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形态构成原则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部分应用。

3.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留园的造园手法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处理、小品处理和建筑细节处理等方面都体现出平面构成的设计手法。

3.1.1窗、挂落

在留园中,众多的漏窗、隔扇、挂落、亭榭栏杆在构图上均在有意无意当中采用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典型的包括骨架式构型和繁殖式构型。骨架式构型当中以重复骨架、渐变骨架和发射骨架为多,也包含了部分骨架活用的例子;繁殖式构型则主要为圆和多边形。所谓的单元形实际上由园内的景致投影在这些部分上形成。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这些部分不仅具备了灵活多变的平面形式,匀称感和趣味感也得以充分体现。

由于这些图形均为线形构成,因此也体现了分割构型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等分割的活用。等分割使得造型自由、丰富,在量的感觉上给人以均衡及安定的印象,这也符合私家园林小中见大、清静脱俗的特点。

3.1.2建筑物平面布置

留园的各类建筑平面与中国传统建筑相同,采用矩形为主的平面形制。由于各类建筑主次、功能不尽相同,矩形平面有大有小、有长有方,但总体来讲均属相似形。可以看到:这些相似形在造园场地上的平面布置符合配置式构型当中自由配置的基本原则,单元形(矩形建筑平面)作自由的、连续的排列组合;廊与其他类型建筑的相互穿插又恰好验证了“打破‘单元形共用线’的排列组合,使变化的单元形造成趣味构形”原则的正确性。

除了自由配置外,还可在留园中看到集中、扩散配置的影子。集中与扩散体现在平面上就是疏与密的关系。留园东部建筑布置密集,西部则颇显疏朗,这种疏密的搭配不仅符合人心理变化的要求,也体现了主从关系,加强了平面布置节奏感。

3.1.3花木、山石配置

留园不仅在建筑布局方面大胆地借疏密对比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而且在山石的配置上也充分体现了疏密对比的原则。例如留园中部景区,其西部和北部主要借密集的山石形成山林野趣,而园的其他部分虽然也配置了不少山石,但却比较稀疏。

疏密对比反映在花木配置方面主要是孤植和遍植的关系处理上。留园中部景区东、南点种乔木,西北则密植树木,不但满足了建筑与植物的搭配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环形界面,也体现出协调与均衡感。

疏密对比作为构图原则之一,完全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

3.1.4空间感的表现

人的视觉屏幕呈现平面,缺乏空间感,留园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利用藏与露、渗透与层次等手法进行多层性、进深感表现,大大加强了空间感,增强了游园趣味。

从留园中部景区水谷深处望向东南,水、石、桥、树、楼、墙、天由近极远,通过山石和树木遮挡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景观立面的层次性。自古木交柯向西看绿荫和华步小筑庭院,由于有柱、挂落、栏杆所组成的“框槅”,空间深远度明显增加。

前述的“框槅”即是古典园林常用的一种典型的以层间遮挡体现空间感的方法,即框景法。使用漏窗或门洞等作遮挡,由于隔着一个层次,景物便显得更加深远,进深感更加突出。留园当中此种例子举不胜举。

3.1.5自由构型的体现

自由构型在留园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平面布局中廊常被布置为曲折的斜线或曲线,围墙顶部也被做成波浪线的形状,这些都增加了平面构成的动势,活泼了整个宅园。除此之外,建筑物大小的对比、景观立面上石与树木和建筑肌理的对比、建筑屋顶与墙面在色彩上的对比、立面上建筑翼角起翘的优美曲线与墙柱的竖向线形形成的动静对比等都属于自由构型法则的范畴。

由于自由构型与自然界在非规则性上具有相同的性质,而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正是表现自然,所以留园的理水和堆山都可算进自由构型的范围。水面布置较为随意,驳岸曲折迂回;堆山叠石高低错落,造成的立面韵律十足,就单块石头而言其立面也是充满节奏的动感,冠云峰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3.1.6图底关系

留园的平面布局也体现了图底关系的概念。以中部景区为例,如果将水系看作图,那么水系与建筑围合的陆地部分便可以看成底,图和底基本保持了相似形的关系;再以东部宅院作例,将建筑作图,其余部分作底,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些均使得平面布局更加协调。

3.2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形体的构成方法。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等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留园的造园设计思想极佳地诠释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在线的构型、块的组合与分割以及空间的对比上尤其得到体现与诠释。

3.2.1线的构型

线的构型原理体现在古典园林当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建筑构造。建筑屋面的梁、枋、檩、椽、柱等均是线材。这些线材的组合有的符合平面线层构成(如建筑屋顶的椽和檩),有的符合框架构造(如梁、柱的组合),还有的亭子屋顶符合发射和渐变的线排出构成。

3.2.2块的组合与分割

古典园林当中块的组合首推堆山叠石。除疏密有致外,石头摆放的方向、石头与石头之间位置的关系、大小对比等都力图做到协调而不呆板。山石内部还刻意制造出洞壑、峡谷等景象,这本身就是块分割的一种形式。凹凸之间,显现出山石之美。

除山石之外,古建筑的榫卯结构本身也是块组合的一种形式。

3.2.3空间的对比

在古典园林当中,空间对比的手法用得最普遍,也最富有成就。空间对比在留园当中主要体现为大小空间的对比。留园入口部分利用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小空间来与园内主要大空间对比,从而使人们穿越小空间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3.3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体现在“朴素淡雅”四个字上。在这里,构成建筑色调不外是以下几种:小青瓦屋顶的灰色、木作的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部件的墨绿或黑色、院墙的白色。

白色与灰色以及白色与栗皮色可以形成明度上一定程度的对比:白墙显得更加洁净,灰瓦显得更加质朴,木构件则更显沉稳。

由于灰色、栗皮色、墨绿、黑色和白色均属调和、稳定而又偏冷的色调,不仅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石、水、树等色调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这恰恰符合私家园林的基本要求和情调。

留园中部景区建筑立面色彩处理即采用上述三种颜色,各种颜色在面积上相差不大,没有形成主色调,但还是凭借这些低纯度颜色良好的色彩协调性而使整个景区自然、素雅。

4 结束语

形态构成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设计准则,不仅仅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早在几百年前实质就已经被古人潜移默化地使用过了,其使用的绝佳效果早已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形态构成作为建筑专业的必修课理应得到业界的足够重视,把形态构成学的精华运用得当,便可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优秀作品。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4-25.

[2]黄卢健.平面构成[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12-36.

[3]李方方.立体构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8-46.

[4]代昊.色彩构成[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6-33.

[5]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台北:南天书局,1994:12-34.

[6]杨鸿勋.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0-59.

TU986.5

A

2016-1-6

张宝成(1981-),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主要从事专利审查工作。

猜你喜欢

留园造园构型
场景高程对任意构型双基SAR成像的影响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分子和离子立体构型的判定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苏州留园的营造与修复研究
航天器受迫绕飞构型设计与控制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