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为突破口促进学校转型提升
2016-03-15李作清
李作清
以科研为突破口促进学校转型提升
李作清
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建设合格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一个永恒主题。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基本要求,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本科教育区别于专科教育的显著特征,也是连接教学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纽带。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连接教学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纽带。《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大教育家罗素早就指出,“我们考察一下大学的功能后就会同意:科学研究与教学同等重要”。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钱学森也曾说过,“不会搞科研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是社会服务的基本支撑,不仅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也是提升学校和教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方式。
科学研究还是本科教育区别于专科教育的显著特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也决定高校科研不同于一般科研院所的科研,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技术项目开发,带领学生做科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紧迫性
与其他新建本科院校一样,我校科研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学术意识不强,科研氛围不浓,科研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差,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研究制约因素。
现行科研是被动型的科研。科研工作没有摆准位置,教师科研完全是被动的,是你要他搞,不是他自己要搞。科研应该是教师主动去争取横向纵向项目,拿回资金才对,现状是学校从市财政要了钱,求着教师搞科研,求着他们发文章,然后计算科研分,还给奖励。这与科研精神、科研规律背道而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是客观原因,学术意识不强,科研氛围不浓,科研压力不够才是主因。
现行科研是低水平的科研。虽然学校每年教师的论文不少、课题不少、项目不少、奖项不少,但整体上看,科研层次不高、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教师研究方向不明,研究内容不确定,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很少,教学类研究居多,研究缺乏深度和可持续性。且大部分研究是拾人牙慧,重复研究,缺乏创新。
现行科研是自娱自乐型科研。大部分教师科研属于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社会服务存在两张皮现象,既与人才培养脱节,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求脱节。唯科研而科研,主要是为了满足评职称对论文、课题数量的需要,没有多少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现行科研是单打独斗型科研。学校年轻教师多,缺乏领军人物、科研带头人,科研团队组建难。教师科研往往单兵作战,没有协作、协同。科研管理欠科学,科研服务也不是很到位。
三、激发教师投身科研的动力
教师科研水平不高、服务社会经济能力不强的根源主要是缺乏科研动力。一是教师对科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认识,对科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教师没有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是教师教学工作量偏大、教学任务偏重,影响了科研的水平和质量,实则是重教学、轻科研使然。三是科研管理制度设计不科学,学校导向不明确,科研管理中重奖励轻惩戒,激励约束失衡。四是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合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收入不菲,容易小富即安,在科研上给教师传导的压力不够,缺乏科研动力。需要从观念到体制到服务三个维度发力,综合施策,激发教师投身科研的动力。
确立三个基本观念。一是教师只有搞科研,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才能讲好高水平的课。要让教师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教师不搞科研,不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新东西,教学能力怎么可能提高?教师不搞科研,不学习、不思考、不研究,教学怎么可能有新思想、新东西?教师不搞科研,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怎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二是教师只有搞科研才能提高实战能力,才能提高创收致富能力。我们可以发挥特色学科专业优势,比如,组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对有关景区景点重新进行策划、包装,帮助其新增游客,参与其新增收入分成;组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对有关酒店剖析问题,指导其改进经营管理,增加客源,实现扭亏为盈,参与其新增收入分成;组织烹饪专业教师团队为餐饮酒店研发菜品,参与新菜品收入的提成。总之,教师只有搞科研,才能提高实战能力,才能赚大钱。三是教师只有搞科研才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才能提高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成为名师、大师。
深化三个方面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要调整、完善教师工作量制度。正确处理好教师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满足教师的科研诉求。二是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要通过改革真正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科研不达标的教师可以高职低聘、转岗、甚至解聘。三是要改革科研评价机制。科研评价的导向要明确,激励约束要平衡,要形成倒逼机制,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政策,要通过改革形成教师千方百计争项目、搞科研的氛围和局面。
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创造条件,为教师科研营造良好的服务支持环境。
四、积极探索应用型科研发展之路
对于走应用型道路的地方本科高校,应该高举应用研究大旗,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行业企业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努力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第一,教师科研要坚持科研与教学相长,结合教学搞科研,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做到科研与教学相互配合,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校科技工作有两大目的,一是研究人员将科技新发现及时转化到课堂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教师科研要植根于校园,主动服务于学校建设,积极承接学校建设项目,融入学校信息化建设之中。教师科研项目不求高大上、高精尖,要接地气、讲实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要总是抱怨教师的科研基础差,那我们就从校园项目做起,从小项目做起,只要我们树立信心,下定决心,持有恒心,教师的科研就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第三,教师科研要主动走出去,结合行业搞科研,结合产业搞科研。教师科研不能总是拿学校的钱自娱自乐,那样永远会是低水平。要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凝炼我们的研究方向,积极申报国家、省市课题;要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项目。只有走进市场,走进企业,走进车间搞科研,才能在实战中检验能力,提高水平;只有走出去,才能豁然开朗;只要走出去,就会别有洞天。
第四,教师科研要讲协作,走协同创新之路。切实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游击战法,要注意培养科研带头人,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跨院系、跨学科、校企协同的团队,联合攻关,开展合作研究、开发。
第五,教师科研要有学生参与,结合人才培养搞科研,通过让学生参与做课题、写论文,做项目、搞研发,开公司、跑市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带动学生创业就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创,成立高科技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实现教师致富、学生创业,真正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校:邓小妮
李作清(1964—),武汉商学院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