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16-03-15周瑞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60

关键词:狱警人民警察监狱

周瑞(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60)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周瑞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60)

自从国家在监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服刑人员在改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幅减少,有效的保证了监狱大局的稳定,大大提高了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和监狱管理水平。但是作为每天日夜奋战在监狱改造一线的基层民警来说,心理健康形势很不乐观,这类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但是对于监狱人民警察来说,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少之又少,既没有保障数量更没有做好质量。在新的社会大环境和改造严峻的形势下,监狱人民警察面临各类心理健康问题,而挖根溯源,查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有助于为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人生价值

监狱人民警察所行使的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权,不论是心理压力还是危险指数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在狭小、相对封闭、工作单一、每日枯燥的环境中,每天做着大量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工作[1]。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为了保证监狱人民警察始终能够在工作中热情高涨、态度饱满,我们必须要加强原有相关工作的强度和深度,加倍努力、保证效果,让监狱民警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压力,总是能够运用良好的健康的方式方法去应对和处理好类型繁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好而且更加深入地将监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开展起来。

一、监狱民警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随着我国监狱、劳教(现已废止)工作的建立和实施,监狱民警就一直处于压力大、任务多的工作状态之中,受着工时长、任务多、危险性高、家庭顾及少、人际交往面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这样就造成了监狱民警长期存在各自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可以分为疲惫、自卑、叫醒和内疚等心理[2]。

上述所讲的是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环境和新形势的共同变化和影响下,监狱的服刑人员监管教育改造也在朝着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迈进和发展。随着原有工作套路的改变,当下的监狱民警工作方法需要摸索、工作压力存在转变,这样就在客观上为新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一)人生价值的迷茫

谈到人生价值,首先得从监狱民警职责教育说起。很多监狱民警并不是监狱系统子弟,对于监狱整体情况了解甚少,很多人是出于监狱民警的公务员身份和人民警察的头衔而考入监狱系统的,满怀期待的认为工作以后能大有所为。但是入职以后,由于没有经过前期的职业教育,心理上没有思想准备,再加上对工作性质的不熟悉,每天单调枯燥而又繁杂的监管改造工作内容,让很多系统外的孩子们在新入职以后首先对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样一来何谈监狱民警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但新入职的同志们这样,很多老民警也在众多的无奈之中每天混日子,不思进取也更是无从进取,人生价值极度迷茫,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在监狱民警中大肆盛行。

(二)经济压力过大引发的不正常的思想意识

社会不断发展、物价也在逐年攀升,整个社会的生存成本在提高,监狱民警也是一样。在市场经济下,每个人都是在追逐着个人一己私利的利益最大化。监狱民警和广大公务员群体一样,在经济收入方面处于“撑不着、饿不死”的半吊子状态,大部分生活状况还是中等水平,鲜有大富大贵人家。没有钱生活质量下降,生活保障不好必然影响工作状态。这也是监狱民警群体长期存在“捎买带”甚至是铤而走险违规违纪触碰高压红线的根本原因。这种错误的思想对于在职的监狱民警来说,是相当沉重的心理健康负担和问题[3]。

(三)对法制化理解偏颇引发的“放不开”思想负担严重影响工作实效

我国法制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维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走向新高。对于服刑人员的监管改造也是一样,我们现在有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着我们的工作开展,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这些法律和各类执法行为规范为监狱民警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指明方向[4]。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民警视法律法规为紧箍咒,因此不搞创新、畏首畏尾,以不作为代替错为,丧失了责任意识和创新观念,虽然工作中没有错误和事故发生,但是业绩平平、无所事事,这也是懒政这一错误思想的重要表现,这种懒惰的思想情绪更是心理问题产生以后的直接体现,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四)心理压力大造成心情压抑困扰

通过很多的调研可以发现,大部分监狱民警尤其是一线干警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心压力感大、心力憔悴、神经过度敏感、亚健康状态症、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情绪低沉、烦躁易怒等[5]。这些外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引发相关的身体疾病,这也是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附属弊端。

下面分析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可以说工作环境压力是对监狱民警影响最为深刻的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天阳光明媚和整日阴沉欲雨绝对在内心感情上是不一样的。监狱民警每天面对的都是违法犯罪被处以刑罚的社会阴暗面的人员,除了行为,在思维等方面也若有如无不见痕迹的潜移默化[6]。每天所看到的都是服刑人员们如何犯罪、如何走进监狱,听多了都可能会矜持不住为了钱财走极端、做傻事,真的有人走上这一步的话,那就是监狱内所存在的负性心理在作怪,让正常的干警都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环境压力对监狱民警造成了巨大的思想和心理负担。

其次是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压力。监狱民警在外介绍自己的时候都是在说我是警察,很少说我是狱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监狱民警的心理地位和实际生活中的现实地位差距太大。大家可能认为狱警在监狱里作威作福、茶水报纸度过一天又一天,但实际上从家庭生活状况和经济收入尤其是工资待遇方面来说只不过处于中等水平。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反差和不平衡。这也就是狱警们认为比公安民警矮一头、自己是二等警察的原因所在。随着一些监狱相关负面新闻的报道和事故的真实存在,狱警们的不平衡心理更加加剧,心里的不健康程度越加严重。

二、深入做好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形势

监狱民警除了是国家刑罚的执行者,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员、家庭的一员,承担着很多的社会现实角色。大家普遍认为狱警群体是一个横眉立目的强者姿态,谁也不会认为他们心理不健康。这样一来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被人们所忽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带来极大的隐形危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影响队伍建设和质量

通过一系列调查可以发现,鉴于一线民警在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都伴有相关的多种多样的身体疾病,比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神经衰弱、胃肠道疾病等[7]。在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的意识流下,这种工作状态和发展趋势,使得很多有志投身于监狱监管岗位的人们产生退缩心理,使得监狱民警队伍补充不足而且还流失严重。

(二)影响工作热情和工作实力

所有的生物在生存与发展中都是遵循着趋利避害这个自然法则的。人类也是一样。好的有利的就会积极去做,不好的有害的就会采取措施去逃避和躲闪。在进入监狱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一权二走三钱四闲的不利思想都或多或少的植根于狱警群体之中,这样一来,还何谈积极上进、何谈一腔热情奔工作呢!再加上工时长的原因,狱警群体普遍存在身心俱疲的双重折磨之下,引发神经衰弱、失眠体虚、烦躁易怒等情绪和疾病,这样的亚健康状态长期存在,对于监狱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实力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害。

(三)直接关系着改造教育罪犯的工作质量

监狱民警作为服刑人员监管改造的直接参与者,就像老师和家长一样,一言一行都对服刑人员有着影响作用。假如狱警群体每天上班状态浑浑噩噩,自身都是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上班垂头丧气、萎靡低沉打不起精神,甚至在执法过程中违规违纪、渎职怠工,那就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执法活动。尤其是在处理与服刑人员群体的关系中,如果带着消极情绪和不良心态,受到自身思想和情绪干扰的话,就会使自己原本就不美丽的不健康的内心心理更加昏暗甚至是雪上加霜。这种状态下自己都不能很好的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更是无从谈及做好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管理了。

三、深入做好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对当下监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总结与梳理,对监狱民警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的深入剖析,我们更加意识到做好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这样的迫在眉睫。其实我们对于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没做,只是还需要更加努力,通过以往的工作效果来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已经取得了部分骄人的成绩,但是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迁,我们也必须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起取得这个领域更骄人的研究成果。我觉得在下一步我们应该遵循基础性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走好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这条长路。

(一)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

虽然我们有心理咨询师、有心理治疗诊室,但是真正要做好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本人出发,将自我调节放在工作的第一步来做。这样的话就需要我们首先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让监狱民警知道什么是心理问题、怎么预防心理问题、出现了心理问题我们怎么调节和解决,让被动的治疗变为主动的前期预防,这样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就是事半功倍。究其原因就是大家不重视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小苗头更是不会去消除和避免它的扩大严重化。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工作——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尤为重要。

(二)进行科学的理财经济世界观教育

既然前文我们提到了经济收入是产生监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诱发因素,那么我们就要逢源必堵,针对这个表象问题去进行深入发掘,刺探内心的开展理财经济世界观的教育。首先就是要让大家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绝对要摒弃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等不健康的经济心理,然后再通过财富教育,让大家学会运用有限的经济成本去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压力减小了,原来伴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不攻自灭、迎刃而解了。

(三)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我们自幼开展的法制教育,目的是让人们达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统一和并进,作为监狱民警,本身就是执法者,那么这种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必须更加强烈[8]。让自己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而且还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既然前文提到狱警群体存在执法过程放不开、畏首畏尾等情况,那么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法制教育,让狱警群体明确知道自己的法律责任和权利,这样一来就极大的消除了工作中的思想负担,内心巨大的工作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取得工作实效的实质性提升。

(四)用“暖心”工程营造和谐的监狱文化

兰州监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竞赛指出:“心理问题犹如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改过自新。没有身心健康的警察,就谈不上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狱警也是普通人,内心有波动、情绪有变化,也必然或存在外在表现,作为同事、家人、朋友,要积极观察和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变化、挫折、实际困难等,通过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情感切入点的渐进下,有效疏导和化解监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开展谈心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各类文体活动,营造出众多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宣泄平台,这对于减轻监狱民警心理压力和负担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正如甘肃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兰州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楚志勇所说的那样:“监狱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民警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和支持性的环境,直接影响到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监狱领导,必须去研究民警的心理需要,提高民警的政治待遇、物质待遇,更多满足民警精神需要和成才的需要;多与民警沟通,了解民警的工作生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赏识民警,信任民警,创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外界软环境的影响,要学会通过“暖心”工程,打造出人文关怀的和谐监狱文化氛围,让监狱民警自身产生强大的心理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避免和防范心理问题的产生,将大好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五)健全心理行为训练体系

除了上文说的加强心理教育理论培训以外,行之有效的辅助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都知道,在开展心理问题教育中,是有条理性、系统性的,而不是简单的聊聊天、谈谈心就能起预期效果的。

在开展监狱民警这个大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要认真的组织心理行为训练课,这是非常有必要更是必须要做的。团队意识的强大向心力作用,能够很好地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为它能够让一个人在集体团队的影响下健康成长[9]。像我们熟知的团队建设项目中,我们可以以破冰游戏贯穿始终,充分展示参训人员的创意与激情,集众人智慧,浓缩创新意识,迅速形成一支拥有共同使命感的团队。

还有经常开展的信任背摔这个项目,能够有效增进队员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建立相互信任与责任的团队气氛,通过身体接触,打破队员之间的陌生与隔阂,体会团队同伴对自己的支持,体验环境变化后,在恐惧与挑战面前,团队激励对个人的作用,体验诚信与承诺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互相体谅与换位思考意识,增强队员自信心,建立队员个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对监狱民警而言,当面临危险和困难时,战友之间的生死相依、绝对信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集体团队意识的激发,绝对能够有效的避免狭隘内心心理问题的产生。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摆上日程,通过规范化建设后,让心理健康教育硬件条件从室内到室外都有所改善。通过监狱拥有的强大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狱内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比如网络咨询室、个体谈话室、心理测评室、音乐治疗室、沙盘治疗室、情绪调节室、中央控制室、心理档案室以及多功能厅(团体辅导室)等,运用配备的音乐治疗椅、沙盘、心际空间互动系统等硬件设施做好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也让监狱民警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认知上的调适,最后通过反复训练使受训监狱民警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最终积淀成警察必备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建立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我们只有深入研究监狱民警的职业心理特点以及岗位工作实际之后,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真正适合于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采取切实的手段,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做好。

[1]孙红.新时期监狱警察的身心健康问题[J].学园,2010,(10).

[2]王伟.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3]刘慧霞.论警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16).

[4]连春亮.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

[5]陈成立,李志艳,等.司法警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

[6]陈于霞.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健康支持策略——以重庆市某监狱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7]李玉成.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9).

[8]胡俊鹏,张月亮,胡巨广.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心理亚健康成因分析[J].才智,2014,(2).

[9]周成.监狱人民警察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10]黄慧云.心理健康视角下的监狱警察情绪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责任编辑:陈 晨]

周瑞(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司法执行系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司法鉴定人。

DF817

A

1008-7966(2016)04-0135-03

2016-05-05

猜你喜欢

狱警人民警察监狱
监狱选美
向人民警察致敬
劫持狱警只为换比萨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论监狱企业立法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欢迎你到监狱来
狱警的好意
狱警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