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规范“忽悠”成风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场
2016-03-15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樵 夫
谁来规范“忽悠”成风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场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樵 夫
现实生活中,有两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颇受商家青睐。这两个特殊群体是儿童和老人。大家普遍认为,儿童和老人的钱最好赚。如果商家都是通过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从这两个消费群体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叫取之有道,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该鼓励。然而,一些商家却并非如此,他们经常采用忽悠甚至坑蒙拐骗的手段诱使别人上当,赚取不义之财。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尤为突出。
商家奇招迭出 老人频频中招
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两个亿。在一些商家看来,如此庞大的“夕阳红”群体,自然成了自己的“摇钱树”。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普遍关注的心理,以国家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打着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的幌子,竭尽忽悠之能事,大肆推销三无保健产品。一些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也不惜对正规的保健品进行虚假宣传,四处发布违法广告,把所谓的“保健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器,诱骗老人“上钩”。这种现象,全国各地比比皆是。
笔者的岳母退休后,一直不愿随子女到城里生话,坚持要一个人住在原单位所在地——南昌近郊。前几年该地被开发成旅游景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而且还取了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凤凰沟风景区,这么一来,老太太就更不愿进城了。老太太的身体一直很硬朗,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平时侍弄着几块菜地,菜吃不完就四处送人,没事就找人拉拉家常,日子过得充实无忧。在那里,有一大批像笔者岳母这样的老人,他们没多少文化,没见过什么世面,很纯朴,很厚道,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有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是把贪婪的目光聚焦到了他们身上。
一次,岳母在电话里说,她花500元钱买了一个锅和一把菜刀。老太太平时很节俭,从不乱花钱,怎么突然舍得花几百元买一个锅和一把菜刀呢?我们都感到很纳闷。老太太解释道,这不是一般的刀和锅,用它们切菜和炒菜可以预防老年性贫血和骨质疏松。我一听,马上意识到她被人忽悠了。通过仔细了解,发现果不其然。一天,四个不明身份的人开着一部面包车来到凤凰沟风景区,然后在小区一空旷地摆了几张简易桌椅,随即又拉起了一条横幅,上书“夕阳红义诊服务队”几个字,声称自己是专程来此地为老年朋友免费体检并义务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他们通过扩音喇叭一吆喝,没多久就聚集了不少老年人。接着,他们便装模作样地给老人们量血压、把脉、看舌苔……结果,经过他们所谓的体检的老人,没有一人是健康的,不是患有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就是有贫血和神经衰弱等毛病。据笔者岳母回忆,当时其中一个人给她量完血压把过脉后,煞有介事地对她说:“阿姨,你是不是平时蹲久了突然站起来会头发晕、眼前发黑啊?是不是手脚的关节会经常莫名其妙地酸痛啊?”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那人又故作神秘地说:“你的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注意,不能掉以轻心啊!”老太太听他这么一说,立马紧张起来,连忙问要不要紧、要不要吃药?见“鱼儿”已咬钩,那人便卖起了关子:”是药三分毒,暂时不需要吃药,但要注意饮食调理……”就这样慢慢进入正题。那伙人吹嘘道,他们特意带来了一批用目前最先进的纳米技术制造的锅和菜刀,用它们切菜和炒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够有效预防老年性贫血和骨质疏松症……在他们的忽悠下,包括笔者岳母在内的十几位老人各花500元买了一个锅和一把刀。事实上,这只是普通的锅和刀,市场价不过几十元。
张大爷退休前是南昌市某搬运公司的职工,由于年轻时体力透支过大,如今落下了一身的伤病。有一天,他听人说有一种保健床垫和枕头能治很多慢性病,眼下正在某小区搞活动,活动期间八折优惠。张大爷一听,连忙跑到那个小区去一探究竟,一看把张大爷吓了一跳——两样东西打八折还要近9000元钱!张大爷的退休金不高,以前的那点积蓄为子女办婚事已花得精光,要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中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来买床垫和枕头,他实在有点舍不得。于是,他把这事告诉儿子,希望儿子出钱帮他买。儿子一听,认为这事不靠谱,是有人在玩噱头骗老人的钱。张大爷则认为儿子舍不得花钱,不孝顺。为此,爷儿俩闹了很长时间的别扭。
中招的还不仅仅是文化程度不高、没见过世面的老人,一些有文化且见多识广的老人同样会掉入商家精心设置的陷进。刘大妈退休前是一家大型国企的办公室主任,历来都很注重保养。退休后,经常会去听一些有关保健方面的讲座,只要别人说吃什么对身体好,她就会不惜代价去买,喝的水都是几十元一小桶的所谓保健水,每月数千的退休金都花在了购买各种保健品上。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倒是没少吃,但她的身体却毛病不断。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亟需整治
当前保健品可谓是琳琅满目,老百姓有点挑花了眼。不过,买保健品并不等于买健康,选购不慎反倒会给自己及亲友健康带来损害。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存在“夸大功效、制假售假、违规添加药品”等乱象。
很多保健品的产品说明书和广告夸大产品的功效,混淆了保健品与药品的性质,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致使其权益受到损害,构成虚假宣传。
依据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厂家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如保健品中违规加入药物成分,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依法获得赔偿。
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保健品“伪装”成药品、普通食品号称有保健功能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产品靠“忽悠”蒙骗消费者牟取暴利。
也许大家对高价保健品“极草”并不陌生。但是,日前,国家食药监局公开发文要求停止高价保健品“极草”的相关经营活动。极草5X冬虫夏草纯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规格的81片装礼盒售价为29888元,即每克售价为1054元。其生产厂家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称其“微粉粉碎和纯粉压片专利技术”可以使冬虫夏草“含着吃”,并声称“极草纯粉含片比原草至少多7倍精华溶出”,这让不少消费者认为一片极草等于7根虫草的功效,不惜重金购买。
业内人士透露,该公司投入10亿元广告费打造其“含着吃”的所谓高科技概念,而这笔投入也是极草成本中极大的一块。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常务会长赵锦文认为,“微粉粉碎和纯粉压片专利技术”并不是高科技,“压制设备研发技术在国内早有应用,其广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华溶出的说辞也在业界存有广泛异议。”
“暴利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业内人士称,许多高价保健品的营销策略都与“极草”类似。
按照国家规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经费应占其利润的3%至5%,但很多保健食品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润的1%。保健品行业利润可达100%至200%,这已成为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很多厂家自己不研发,而是采取买断经销权或外购产品的办法经营保健品,导致各路厂家更加陷入炒作式营销大战。
与“极草”相似,近年来保健品“忽悠”式营销不断升级,特别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费者对此偏听偏信。
专家认为,保健食品只有辅助治疗的功效,但为了吸引眼球,一些企业和经销商大肆宣称其治疗效果优于专门药物并且无副作用。
为了将产品打造成“神药”,一些保健品广告已不满足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狂轰滥炸,互联网和新媒体也成为保健品新的营销渠道,甚至有大量没有取得保健品“小蓝帽”的假冒伪劣产品也出现在网上。食药监部门专家称,目前我国认可的保健品27种保健功能中,并没有防癌抗癌这一功能。
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健康讲座”不断增多,实际上就是给老年人“洗脑”。保健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忽悠”。“老人被“洗脑”之后,儿女阻止买保健品就是不孝顺。
“药品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测试,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奇效,那企业还生产药品干什么?”一位药剂专家如是说。
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显的保健食品,实际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违禁成分,特别是减肥类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违禁药物。消费者食用后短期内体重迅速下降,但长期食用副作用十分明显。
保健品假温情揭示养老真问题
如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消费者关于保健品方面的投诉日益增多。经营者打多利用健康讲座、免费出游等手段,诱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且经常存在夸大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药品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等问题。如何规范保健品市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意识的增强,种类繁多的保健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而号称具有“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保健品最受老年群体青睐。
商家以会销形式售卖保健品的比较常见,主要是通过所谓健康讲座的方式推销。讲座期间,商家常会播放一些含有夸大性、虚假性内容的“科普短片”,或者请“托儿”现身说法,以给老年人造成一种产品很高档的假象,诱导老年人购买。为夸大效果,一些商家甚至宣称非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都是该保健品用户,以夸大产品知名度。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通常都是按疗程,动辄花费数千元,而发现产品达不到广告效果时,往往退货无门。
一些没有旅游经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也打着医疗保健的旗号吸引中老年人进行“健康之旅”,实则是推销保健品。由于组织者不对老年人收取旅游团费,所以构不成经营行为,旅游部门对其也无从处罚,只能靠发布旅游消费提示,提醒老年人不要上当。
老年人为何热衷选购保健品?一些受访群众认为,相比青壮年,老年人更容易患病,所以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关注健康,也多抱有“少生病,就是给子女减轻负担”的想法。商家正是抓住了老年人这种心理,千方百计让老人掉入圈套。另外,类似免费体验、礼品赠送等销售手段,配合上“无效退款”等虚假承诺,也容易让老年人自愿“上钩”。
这种骗局其实并不复杂,媒体也多有披露。所谓骗术不外乎“嘘寒问暖”、“旅游兜售”、“现金返还”,打“免费牌”、“专家牌”、“亲情牌”,如此等等。但是,即便骗术不新,仍然有大量老人上当受骗。
这不得不令人深思。骗子并不高明,他们之所以容易得逞,在于找准了老人的软肋。这些软肋,有的是普遍性的,比如贪图小恩小惠,比如对疾病的惧怕,这是人性的弱点,不必苛责老人;还有的则是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老人情感的孤寂,老年生活失之单调,子女的精神赡养缺位。
进一步看,保健品销售的假温情,击中了当前中国老年人生活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在逐步走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当亿万老人步入人生的黄昏时,他们的子女可能还在为生活奔波。很多人没有多少机会和时间陪一陪老人,和他们说说话。而这正是药品推销、保健推销者的强项。在他们的“糖衣炮弹”攻势下,老人们纷纷沦陷,令人遗憾却并不奇怪。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带来巨大压力。家庭养老成为许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随着我们步入现代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被解构,人口流动加剧和家庭生活的变动成为常态,基于传统伦理的家庭式养老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此时,基于现代契约关系的社会养老重要性凸现。
不算新鲜高明的保健品销售骗局,忽悠大量老人上当,以生动而残酷的案例折射出了养老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要解决老年生活的上述问题,除了要完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目前还有迫切的事要做。比如,执法部门加大对销售假劣保健食品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加大健康消费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共治局面。养老,不但是一个经济社会命题,也是一个文化伦理命题。这个终将是我们每个人要面临的严肃课题,在保健品公司的骗局中,已经不经意地显露于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