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效性教学 完善小学德育
2016-03-15孟祥吉
孟祥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教学。而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学的起始,也是学生的启蒙教学,由此,小学德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如今的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已经受到了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现今小学德育教学的重点问题。传统的德育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如今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全面的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德育教学队伍建设,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效性 小学德育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90-01
德育教学其本身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以及思想品德等各方面进行品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重点问题。而现如今的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诸如各种道德问题,因此,应当针对如今一系列的德育问题进行探究,寻求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更加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小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这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努力改变自身的缺点,不断的提升自我的道德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同样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抓好教育、体育等方面教学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德育以及社会品质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有效的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从而更好的促进学校德育教学的开展。
3.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极为重要,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实促进学生不断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尚处于发展萌芽阶段,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各方面都没有成熟,因此,就特别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采取各种有效的德育活动,不断的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实效性相对低的原因
1.德育教学观念同学生成长的背离
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越来越功利性,使得教师过分的重视外在的荣誉,为了评职称,大搞题海战术,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学习压力,这样使得德育教学被不断的忽视。然而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足够的知识,而且应当教会学生何为人生,何为人生的意义,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2.德育教学目标过于抽象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面对的是年纪尚轻的小学生,而尽管教师在教学中,涉及了相关的关于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等相关的具体的德育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认识到德育教学目标的内涵,无法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中,应当遵循一定的科学的发展瑰丽,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德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中,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仅仅是枯燥的教条的内容,并没有联系儿童的实际,也没有将儿童的世界同成人联系在一起,让儿童在课堂教学中感受不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这样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并且脱离生活的教学内容,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无法产生兴趣,从而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德育教学
小学德育教学是德育教学起始阶段,同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的工程,是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同样也是小学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重要,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德育教学,充分的体现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全面的提升认识,更好的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2.改变德育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是极为重要的,同样也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学校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不断的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以及道德约束标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好的综合发展,全面的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
综上,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对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2(73)
[2]焦红蕊.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华章. 2012(16)
[3]任伟.对新时期加强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