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漫谈
2016-03-15王琳琳
王琳琳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基础,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独立自主的去识字认字,运用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识字方法,在教学中设计识字游戏,寓教于乐,利用汉字音形义特点,科学配比,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71-01
教会学生识字是教育工作的开始,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识字教学,培养小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小学生你能够独立自主的去识字认字是该时期语文教育的目标。因此,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
1.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去学习,要想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对识字保持浓烈的兴趣,老师应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及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安排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具有挑战性的竞赛活动,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教学的主动性和持久性。
1.1 运用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识字方法
抽象思维的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用尚不成熟,他们更习惯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那么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应尽量的直观形象,如采用卡片、绘画等手段,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领会到文字所指的事物或要表达的意思。汉字是一种象形字,是前人根据所看到的事物的外貌特征所创造的,如“月”、“山”、“木”、“火”等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简单绘画的方法教会学生识字。在教学生认识“山”时,老师可以简单的画出山的轮廓,教学生认识“月”时,可以画出月亮的样子,通过老师所画的图像学生就能明白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理解汉字。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生认识那些难以理解的生僻字时,老师的语言要尽量浅显,使学生能够容易理解。例如,老师在教学生“志”“愿”等意思比较抽象的字时,通过语言很难向学生表达清楚,这时老师就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其变得形象。
1.2 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教学生认字,寓教于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这是孩子们的天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有选择性的带领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游戏般的乐趣,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锻炼,使学生们更加喜欢去认字,使他们养成识字认字的主动性。但要注意的是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设计的游戏要经常变换,在设计游戏时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生认识“匹”字时,可以用编顺口溜的方式一个屋子少面墙,一个儿子当中做,“阑”字可以编成这样,一束花,门里藏,两片叶子花上长。有些字也可以采用加减法的游戏进行教学,即利用不同汉字和偏旁部首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字,来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认字。如日+月=明,月+月=朋等。
2.利用汉字音形义特点,科学配比,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汉字是形声义三位一体的文字,其识字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教学方法中老师可以根据音形义或是汉字结构将汉字归类,以利于学生记忆;或是根据语境帮学生识字,或是根据汉字演变的过程引导学生去识字等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汉字的学习中找到乐趣,体会到汉字的内涵,使学生们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己识字的能力。
2.1 根据形声义归类识字
汉字中好多字具有相同的偏旁部首,而且他们表达的意思也大多属于一类。如“拎”“拔”“扛”“捡”“握”等字都表示手的动作,所以它们都有偏旁部首“扌”, “鸡”“鸭”“鹅”等都属于鸟类,所以它们都带有偏旁部首“鸟”, 用此方法记住相同偏旁的字,求同存异、相得益彰。
2.2 联系生活内容识字
课堂上教学生识字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生活,那么教学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做到随时学习。如在教学生认识“香蕉”“苹果”“桔子”等字词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些水果,让学生通过触觉、味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去认识它,然后再去学习发音和汉字,这样的识字过程轻松愉快,学生记得牢固。老师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字,去主动认识生活中遇到的字。如周围亲戚朋友的名字、文明宣传用语、商店名称、街上的广告等等。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运用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识字方法,在教学中设计识字游戏,寓教于乐,利用汉字音形义特点,科学配比,教会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从识字中体验到乐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对以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晓琴.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字词积累[J].小学教学参考. 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