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健美操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意义
2016-03-15张土兵
张土兵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实施全民健身以来,健身更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本身就是一项比较有特色的体育运动,正在逐渐走进校园体育运动。健美操的功能很多,不仅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分析了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叙述了健美操的意义。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小学校园;意义
健美操又称有氧运动,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开始推广。健美操的主要功能是增强练习者的心肺功能。有氧运动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80年代初,美国的影视明星开始对有氧健美操运动进行大力推广,还编写了有关健美操的图书,对推动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健美操运动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自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爱运动的人们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健身运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美操运动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健美操运动进入小学体育课中,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自从健美操进入小学校园之后,学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健美操活动,而许多学生在课间也喜欢用健美操的步伐行走。健美操进入小学校园,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而且满足了小学生追求健与美全面协调、统一发展的心理,给小学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健美操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意义
1.健美操运动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
健康就是指机体没有病态现象的出现,生理功能比较正常的生理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健康已经不只是生理上的意义,而且还包含了心理以及行为上的健康。健康美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美,而且还是一种积极的观念以及现代意识上的美。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健康指的是机体有效地发挥其机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肺耐力,同时还要保证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够协调发展。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其促进健康的功能在人们心里已经达成共识。小学生的身体机能正在不断完善,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都比较活跃,身体动作比较机敏灵活。长期进行健美操运动,可以促使学生的身体具有柔韧性以及灵敏性,为小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体育运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美,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2.健美操运动可以塑造小学生的形体美
形体主要指的就是姿态以及体形,姿态是一个人在平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举一动,受后天的影响因素比较大。而形体则是一个人身体的外形,虽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体型外貌,但是绝大多数还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形成个人气质以及风度的重要因素就是身体姿态。良好的身体姿态可以给人一种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通过一定的健美操练习,可以促进人身体状态的恢复,可以弥补身体先天的不足之处,让人变得比较具有匀称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压力比较大,在课堂上看书写字容易导致驼背现象的出现,健美操运动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要与练习中的动作一致,所以学生通过长期的健美操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的不良状态。因此,学习健美操运动,不仅可以塑造小学生健美的体形,而且可以促使小学生成长发育变得更加良好,同时还可以促使小学生精力旺盛,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3.健美操运动可以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高科技生活的同时,也形成了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根据有关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压力会给人体造成一些心理影响,使其形成心理和生理疾病。部分研究表明,许多身体疾病都与精神压力有一定的联系。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小学阶段我国学生就已经承受了过多的压力,甚至曾出现过小学生因压力过大自杀的极端案例。所以,学校应该适当地让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来缓解学习压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美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协调学生的动作,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伴随着音乐节奏可以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健美操的练习方式比较多,可以进行个人展示的练习,也可以组成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这样还有利于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健美操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减轻小学生的精神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型运动出现在小学校园中,并且在众多的体育运动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成为小学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小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军,吴小霞,王彦旎,等.海口城乡小学开展健美操项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7):203-205.
[2]王倩.浅谈健美操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意义[J].新课程:小学版,2013(2):94.
[3]王小锋.淮安市中学健美操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2(29):238,275.
编辑 薄跃华